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第十九章 安危存亡
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上一章韩非子主要讲了暴君之暴行,我们通常理解的暴行一般指很残忍的酷刑,但在韩非子看来暴君的暴行就是让臣民“失所长,守所短”,让臣民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这种暴行的结果就是“国家无功,民不乐行”,导致国家穷困民不聊生。暴君的暴行实质是不依法治国,自身的暴行导致社会失去了秩序与行为规范,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人是事物的主体,也是社会的组成单元。小到一事的成败由人决定,大到一国的兴衰由人决定,上至人类社会的进退同样由人决定。我们总说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是的地球的转动本身和有没有人没有关系,因为地球转动的主体不是人,是地球本身,所以说这句话本身就存在逻辑错误。但,以人为主体的事物,缺了人就不能称其为事物,更不要说事物的成败。韩非子集法家思想大成于身提出依法治国论,但世间所有的学说与思想总得有人去实践与执行,在帝制时代尤其是韩非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代,依法治国的学话韩非子还是很希望通过君主的认同与执行来实现,所以他整本书在论说君主的不法之为与危害,包括这一节的“失所长,守所短”的暴行。
今天,韩非子接着继续讲君主不法之为的内在逻辑。“失所长,守所短”让国家失去发展动力与方向,继而导致国家危亡。韩非子认为“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意思是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能否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强弱。国家的存亡在于君主是徒有虚名还是握有实权,而不在于臣属的多少。这一说法充分暴露了韩非子依靠君主实现依法治国让国家强大起来的思想,这是韩非子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但也正好说明了那个时代的特质。在民众思想还未启蒙的情况下,通过君主的认同与执行实现依法治国是最有效的办法,秦国的强大与统一六国就是最好的证明。脱掉时代局限性,韩非子“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的思想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国家的“是非”是发展路线与战略的对错,方向对了再艰难的前进也是前进,方向错了再巨大的前进也是后退。强弱只是国力的外在表现,并不代表国家的正邪。二战时的日本与德国都是军事强国,但这样的强大不单为世界造成了巨大灾难,也给自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永久“伤痛”,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国家到了“危亡”的边缘。二战中日本与德国为什么会失败,伟大领袖在《论持久战》中已经说明了,他们的失败是国家“是非”的问题,是走错了路,在道义上一开始就是失败了,尤其是日本遇上最讲道义的中国,中国人有道义的支撑一定会抗战到底。2020年中国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认定 “人定胜邪”,世间本是美好和谐的,本无邪毒,中国人有“本有可度,本无可去”的理念支撑,就一定能战胜病毒。这就是中国与欧美的不同之处,西方人认为人是有罪的,世间的苦难都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在此思想之上才有了美国的不以为然之论与英国的群体免疫之说。
韩非子就拿齐国来说“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上空虚于国,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意思是:所以,齐国是大国,但由于名不符实,君主在国内被架空了,名位和实权都已旁落,所以臣下得以篡夺君位。事情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齐国君主的现状就是佛家三段论的真实写照,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 齐国君主,你是君主,但如果你不行为君之道,则不是君主,只是职位叫君主而已。齐君名不副实,权力旁落,地位架空,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被臣子篡夺君位。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上空虚于国,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
权力是制度赋予的,“君权神授”那是骗人的鬼话,一句“替天行道”就让它的失效了。从这个角度看韩非子的依法治国是多么的重要。只有依法治国了,君主与臣民的行为才会受到了国家律法的规范与保护,君主与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