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经典精华国学国学经典
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第十五章 利身福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第十五章 利身福国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5-29 09:15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第十五章 利身福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上一章韩非子主要讲了一个千古训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不过韩非子将良药变成了骨刀,苦口变成了刮骨,可见病人病得不轻,扁鹊施治之猛。治国如治病,圣人拯救危国之法就是进献忠言,而这忠言逆耳如刮骨疗伤,疼痛无比。人是事物的主体,君主是治国的主体,治国之策需要人提供,治国之法需要人执行,人有人的特性,即便是再有为的君主也有人的特性,有人的特性就或多或少会犯误,治国的好坏就看君主犯错的多少与大小。中国圣贤一再的规劝君主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想让君主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显然圣贤们低估了人阴暗面的力量,自古有多少君主少犯错误不犯错误的,多数君主都是犯过错犯过大错,要不怎么会有朝代更替呢?

但人是有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中国人自古讲“浪子回头金不换”总是会给犯错的人改正的机会,这就和佛家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样,佛家始终认为人是有“佛性”的,犯错只是佛性暂时被尘埃蒙住了,人终有一天会顿悟觉醒。我们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圣贤总是寄希望于君主能够听忠言治危国。而忠言逆耳,逆耳是有违君主心意的,与君主原有的主意是背道而驰的,现在就是要让君主改弦更张,要让君主主动自愿的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对于普通人来说要达到这样的觉悟都很难,何况是一国之君。为什么韩非子要用“刮骨疗伤”来比喻“忠言逆耳”就是要说明问题的艰难之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要改变君主的思想是多么的难,治国之策的改变那是君主内心深处的改变,是触及灵魂的改变,是既得利益的改变,是有生死攸关的改变,不是一句“忠言”就能轻易实现的。变革,是一场真正的刮骨疗伤,因为再不改变邪毒就会侵入骨髓,人是必死无疑的。不变革,死路一条,变革虽痛但有活的机会。

韩非子认为“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意思是刀子刺骨,所以身上一时疼痛,自己却能得到长远好处;忠言逆耳,所以心里暂且难受,国家却能得到长远利益。这就是“刺骨佛耳”的好处,“长痛不如短痛”一次彻底的“刮骨”将邪毒剔除干净,等伤口好后身体就能恢复健康,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不仅能高质量的生活,还能创造社会财富。疾病在身,何乐之有,何来乐生重死,所以韩非子说刺骨长利在身,拂耳久福在国。想想中国近代战乱不断,如重疾在身,抗争到新中国建立,美帝进犯,终无和平,抗美援朝,立国之战,一战定乾坤,至此国家走向和平的建设发展时期。抗美援朝,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敌人邪毒入侵,中国人刺骨之战,一举打败美帝,长利在身。其实,历次的整风与反腐都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刮骨疗伤”,忍一时小痛而长利在身。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次“刺骨”, 全国人民忍住一时的“小痛”,待疫情结束,就能“长利在身”恢复长久的正常生活。反观欧美,错过中国为他们赢得的宝贵时间,忍不了小痛结果可能是长痛在身,如果邪毒入侵骨髓,上帝也救不了他们。当然,欧美国家不明白“刮骨疗伤”的思想,这就是文化落差,先进与落后之别。

韩非子在说完“刺骨拂耳”的作用后,继续说道“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意思是因些危重病人从疼痛中得到好处,勇猛刚毅的君主为得福不怕进言的逆耳。这就是正确的思想,一个人做事就看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要得到什么,这很关键。如果你想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要忍住疼痛,如果你是为了国家与百姓好,就要忍住忠言的逆耳。其实,如果你的觉悟达到了,忠言就是忠言,不存在逆不逆耳,只要为国为民好,忠言必听。为君之道告诉我们臣子忠言必为君意。

【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

危国治理,病人治病,都是以除疾为目的。佛家讲“有则可度,无则可去”,身体的病本身是没有的,是邪毒入侵的结果,通过医治病是可以去的。国家一样,违法与腐败本是国家肌体里没有的,通过执法与反腐是可以去除的。除疾不可怕,怕得是没有除疾的决心,忍不了一时的疼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安危》第十五章 利身福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ot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