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杂文随笔精选录国学与传统文化
魏晋时期的丧葬习俗:入殓、出殡和守孝

魏晋时期的丧葬习俗:入殓、出殡和守孝

作者: 凌微波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06:05 被阅读0次

    中国丧葬礼俗的繁文缛节很早就形成了。

    从儒家经典《周礼》、《仪礼》和《礼记》等文献来看,上古时期的丧礼大致可以分为入殓、出殡和守孝三大部分,这基本上成了后世丧礼的成规定式。即使像战乱频仍的魏晋之世,这种礼俗也几乎未曾改动,只是由于社会的动荡,在形式上有所变通而已。

    中国古代墓画

    魏晋时期,上自天子王侯,下至村氓野夫,仍然遵循入殓、出殡和守孝的丧葬程序,这在相关史籍中多有反映。

    入殓就是亡人入棺前所施以的沐浴、缠尸、更衣、佩玉之俗。据之《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在驾崩前曾作制说,嘱咐规制不要奢侈:

    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

    《晋书·王祥传》也载,王祥病危时嘱其子孙说:

    气绝但洗手足,不须沐浴,勿缠足,皆浣故衣,随时所服。所配山玄玉配、卫氏玉、筒笥皆勿以殓。

    无论是魏文帝,还是王祥,虽然都是要求要求入殓从简,却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当时入殓还是存在一定规制和习俗。

    中国墓葬陶俑

    出殡就是治丧,它是死者在入葬前举行的一系列仪式。它包括“命赴”(即派人报丧)、“小殓”(即人棺前停产整日)、“大殓”(即举行入棺仪式)、“迁柩”(即把灵柩迁人祖庙)等。

    出殡的规模有大有小,一般视死者家族的规模大小而定。与汉代相比,魏晋时期的出殡总的说来都比较简约,但也有少数例外。如《晋书·左贵嫔传》载左贵嫔《悼武元杨皇后诔》:

    仲秋之晨,启明始出。星陈夙驾,灵舆结驷。其舆伊何?金根玉箱。其驷伊何?二骆双黄。习习容车,硃服丹章。隐隐轜轩,弁绖繐裳。华毂曜野,素盖被原。方相仡仡,旌旐翻翻。挽童引歌,白骥鸣辕。观者夹涂,士女涕涟。千乘万骑,迄彼峻山。峻山峨峨,曾阜重阿。弘高显敞,据洛背河。左瞻皇姑,右睇帝家。推存揆亡,明神所嘉。诸姑姊妹,娣姒媵御。追送尘轨,号啕衢路。王侯卿士,云会星布。群官庶僚,缟盖无数。

    由此可见帝后出殡时的场面之隆重。

    守孝就是人去世后其子孙的居丧行为,它是生者是否遵守孝道的重要标志,因而备受人们的重视。据《三国志·袁绍传》载,袁绍出生时父亲就去世了,至长大后母丧时,他为母亲守孝3年后,“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晋代因提倡以孝治天下,于是守孝就成了人们证明自己品性的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墓葬的陪葬品

    《晋书》列《孝友传》以记载当时人们的守孝情况。

    西晋时,东阳人(今浙江金华)许孜,在父母并亡之后,“悲痛欲绝,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助不逆,夜便除之。每一悲号,鸟兽翔集。孜以方营大功,乃弃其妻,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里。”许孜在双亲葬后不仅单独背土筑坟,而且在墓成之后还休掉妻子,在墓边守孝。

    还有个叫桑虞的人,“仁孝自天至”,14岁时丧父,他“毁瘠过礼,日以米百粒用糁藜藿”。他的姐姐劝道,“汝毁瘠如此,必至灭性,灭性不孝,宜自抑割”。桑虞道:“藜藿杂米,足以胜哀”。

    这样极端的事例在晋代很多,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封建礼教的迂腐和残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晋时期的丧葬习俗:入殓、出殡和守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fo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