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本宣科废皇帝,东晋荒唐权谋戏

作者: 小桃爸爸 | 来源:发表于2023-07-16 22:26 被阅读0次

人的性格不同,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也不尽相同。

有的人只求平淡一生,有的人想要有一番作为,还有的人,想要追求高峰。

我们的桓温桓大司马就是那种勇攀高峰的人。

崇高的目标

史书记载桓温日子过得很朴素,对吃穿并不讲究。所以他追求的并不是生活上的高峰,而是事业上的。并且他追求的不仅仅是高峰,而是巅峰,也就是最高的那座山峰。

作为一个官员,事业上的最高峰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懂的。如果你不懂,那么有两件事可以帮助你理解。

某天桓温骑马路过王敦的墓地,于是望着他的墓说道:“可人,可人!”

关于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但都无一例外都认为桓温是在表达对王敦的认可。王敦生前曾经起兵发动叛乱并控制了晋元帝司马睿,然后在朝中大肆杀戮并让皇帝郁郁而终。桓温如此认可王敦,他想要做什么,你应该懂的。

还有一次桓温对自己的手下说:

“我这么碌碌无为,恐怕要被文景二帝笑话啊!”

这里的文景不是只汉文帝和汉景帝,而是晋文帝和晋景帝,也就是司马昭和司马师。他们两个做过什么,尤其是司马昭做过什么,想必大家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桓温要和他对标,他的心思,大家也该知道了。

但是想做成这件事是不容易的。他们司马家也是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完成了这项事业,现在桓大司马想要一代就完成,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于是桓温决定先从模仿做起。当初司马昭通过攻灭蜀汉获封晋王并加了九锡,刚好现在蜀地也有一个成汉割据自立,于是桓温有样学样,也带兵前去讨伐。

结果这次灭蜀非常顺利,仅仅用了三个月晋军就打进成都,成汉末帝李势投降,成汉灭亡。但桓温仅仅被封为正西大将军和一个公爵,九锡更是根本不可能有的。

没办法,谁让自己的起点这么低。

当然这只是表面因素,深层的原因是现在朝中还有众多强势的门阀士族,他还需要树立更高的威望来压倒他们。

好在此时东晋只有半壁江山,只要能北上收复失地,就可以累积足够多的威望。于是既东征之后,桓温又开始了他的北伐大业。

但是北方的敌人并不像成汉那样菜鸡。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直逼长安,但最终被苻坚用坚壁清野的战术逼到弹尽粮绝而撤退;第二次北伐前燕又因为孤军深入被切断后路,最后同样缺乏军粮而失败,前前后后忙活了十几年,最终他非但没能获得声望,反倒还损伤了自己的威名。

想通过战功来升级这条路看来是走不通了,那桓温会放弃他的目标吗?当然不会,正的方法不行,咱还有邪的。

阴损的路数

桓大司马是个务实的人,凡事只看中结果,至于中间采取了何种手段都无所谓。这点可以从他的一句名言中清晰地了解:

“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黑红也是红,只要能够在史册中留下名来就行。

古来权臣树立威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征战建功立业,另一种就是依靠废立来恐吓朝臣。既然A计划不行,那就只有Plan B了。

于是桓温准备废除当朝的皇帝司马奕,另立一个新君。然而虽说这个计划阴损,但是仍旧还是需要正当的借口来掩饰的。既然桓温打出的旗号是效仿古代的贤臣伊尹和霍光,那么就需要给现任的皇帝找一些毛病。

然而当朝的皇帝平时行事都很谨慎,再加上朝政都是大臣们在主持,所以根本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借口。不找茬的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工作上找不出毛病,那就可以从私生活入手。

接着桓大司马就使出了常用的下三滥的招数:造谣。他派人到民间传播谣言,说当今皇帝在登基之前就患有“萎疾”,并且还豢养了三个男宠。

单凭这两点并不足以成为罪名,但结合当时皇帝的情况就要命了,因为他的两个妃子已经生下了三个孩子。

一个早就不举的男人的老婆生了孩子,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孩子不是他的。刚好他在宫里还有三个男宠,那孩子的爹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老百姓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皇室八卦,因此流言很快传播开来。待到时机成熟,桓温又装作听到了坊间传闻,于是赶紧进行调查,然后上报给了皇太后。

皇太后的亲生儿子早已病故,现在的皇帝与她并无血缘,因此看到调查报告后她并没有质疑,反倒为了确保皇家血脉的纯净,当即便同意了桓温的废帝提案。

接下来,就该上演废黜的节目了。

尴尬的仪式

朝堂上,大家都很紧张。

百官的心里慌得要死,毕竟这是皇权的交接,万一有什么擦枪走火,随时都可能血溅当场。

桓大司马此刻心里也很慌,因为本朝从来都没有过废黜皇帝的先例,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家就这么僵持着,气氛尴尬到不行。

不过我想当时最尴尬的应该是坐在大殿上的皇帝。他就像等待着受刑的犯人,明知自己难逃一劫,却迟迟等不来宣判,又不能主动走下来送死,只能在龙椅上如坐针毡。

要杀要剐好歹来个痛快的,不带这么折磨人的。

最终尚书左仆射王彪之看不下去了。他知道现在已经无法阻止桓温,再这样尴尬地僵持下去只会沦为后世的笑柄,于是叹了口气后站出来对桓温说道:

“大司马既然想要行废立之事,那就要参考先代的范例。”

接着他命人从书库中找到《汉书·霍光传》,按照上面的记载照本宣科制定了一套流程,就这么把现任皇帝司马奕贬为东海王并送出宫外,迎会稽王司马昱入朝当了皇帝。

新皇帝上任之后便召见桓温入朝觐见,桓温本来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向皇上陈述自己废立的本意,但新帝见到他之后就开始哭泣,结果竟然吓得他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失败的结局

桓大司马的废立行动成功了,但是目的却没有达到。

他在朝堂上的心虚表现并没有震慑住众人,反倒是王彪之临危不乱主持大局的表现赢得了满堂喝彩。

虽然东晋的百官对于他的废立之举敢怒不敢言,但是他却无法堵住外人之口。前秦皇帝苻坚听说此事之后便讥讽地说道:

“桓温前败于灞上,后败于枋头,十五年间让国家军队连续遭受两次重大损失,已经六十岁的人了不好好检讨自己向人民谢罪,反倒废立皇帝来自娱自乐,这怎么能让天下人服气呢?有句谚语叫做‘怒其室而作色于父(意思是受了老婆的气转而给父亲脸色看)’,这说的就是他桓温!”

桓温凭借着拥立之功把持朝政,大肆清除异己,准备以此彻底掌控皇帝,并让他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然而最终却受朝臣的阻挠,皇帝死前留下的遗诏仅仅是让他辅政。他想要除掉谢安和王坦之等重臣,却终究还是抵抗不过门阀势力的联合抵抗,最后只能罢手。

至此他明白自己的巅峰目标已经无法实现了,于是退而求其次,想让朝廷授予他权臣的标配九锡之礼。但王谢两人却已经听说了他病重的消息,因此以加九锡诏书难写为理由一再拖延,直到他病死,诏书都没有写完。

最终桓温的两个大目标都没有完成,却完成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他的那句“不能流芳千载,便要遗臭万年”。他在《晋书》中和他的“可人”王敦一起被写入了叛逆列传,成为了史书中著名的叛臣。

或许“中庸”二字在桓大司马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他桓温,就是这样极端的人。

相关文章

  • 作恶多端必自毙:史上最变态皇帝高洋的行为与疾病分析

    南北朝自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东晋皇帝而称帝建宋开始,此后的170年间,南方依次经历了宋,齐,粱,陈4个王朝...

  • 因一句戏言,被宠妃用被子闷死的晋孝武帝,奇葩倒也不奇怪

    中国古代出过四百多位皇帝,他们之中既有丰功伟绩,亦有昏淫荒唐之事。当然,也不乏奇葩怪事。 说来,东晋的孝武帝司马曜...

  • 荒唐戏

    今天听说公司聚餐,今天听说下午16:38准时下班。之所以说是听说,是因为我没关注公司群里的信息。 到了时间点,我还...

  • 荒唐戏

    度日如年的状态又再次出现了! 明知不该在意,还会在意。而且不分场合,不分角色;个人情感交杂在学习中,接受不了变化和...

  • 荒唐戏

    2052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一大家人吃过团圆饭,儿子一家,大女儿一家,小女儿一家,带着他们的宝贝们,都要各回...

  • 西晋 东晋皇帝 - 草稿

    西晋 司马炎 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司马炎结束了动乱的三国争雄时代,使中国再次统一。司马炎慧...

  • 东晋皇帝的身体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第57条: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

  • 读《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四)

    东晋后期,掌握实权的东晋大将刘裕,废晋自立。东晋灭亡。 公元420到589年的170年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

  • 从奴隶到皇帝,石勒的传奇人生 带给我们的启示

    传奇皇帝 石勒,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出身的皇帝。 虽然东晋十六国的...

  • 【新教育·教师随笔】《投鞭断流》历史故事

    县直中学 赵利花 东晋时,前秦皇帝苻坚攻打东晋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照本宣科废皇帝,东晋荒唐权谋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kw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