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说|里仁篇4.16:自清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0-07-31 19:31 被阅读0次
《论语心说|里仁篇4.16:自清》----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六月初十 于自家作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實際上,孔子并不反對儒生們,去追求钱财,和利益。儒生可以从仕,而且《論語》中也明确记载了,孔子同意讓弟子去入仕的记录。

《論语·公冶长5.6》记载:“子使漆雕开仕。”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

《論語·雍也6.1》记载:“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就是说,冉雍這個人可以让他去做官了……等等。既然做官,自然会有相应的俸禄。

那麽,起码在生活問題上,是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或者某种程度上的提升的。

這種财富的获得行為,在孔子看来:是自然而理应的。是可行的。

至于从商,经商,孔子没有説……但熟悉孔门人物,或研究儒家历史的人都知道,孔子的弟子當中,就有从商,且還很成功的人……那就是:子贡(既:端木赐)了。孔子,并不反對以他自己認為的正當手段,去赢利、谋利,去過更好的生活,以及去经历等等。孔子反對的,是“不義而富且贵”(出自《论语·述而7.16》)“不義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同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説:孔子對于那些‘虚数’,和‘虚名’,實際上他看的比较淡。

道理是這様的。孔子弟子中,有专注于修养的;比如:最著名的颜回,比如:闵子骞等。這些都是专注于自身道德、品行规范,以及自身修养的人……

《论语·先进11.3》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出自《论语·先进11.3》)這些都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是德行很好的人清澈纯粹。因為,孔子不会轻易的,去“夸”一個人,孔子很务实的。

子曰:“吾之于人也,誰毁誰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出自《論語·卫灵公15.25》)“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説明了,起码《論語》所记载的“德行”的這四位,應该是被孔子考验,且通過孔子长期敏锐的观察,和考验地了。

故《論語》才如實记载……説明,他们的表现真地很好才能得到《論語》這様的肯定。對于不做官的儒生們,干甚麽;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自《孟子·盡心上》)君子最大的乐趣,肯定是:用仁德治理天下。

這是君子最大的乐趣;如果不行,那只剩下孟子説的三點了。

既:“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出自《孟子·盡心上》)“王天下不与存焉”,那説明:最快乐的还是‘王天下’了

道理是一様的。既然不能‘王天下’,那只能剩下其余孟子以為的三種了。

道理是這様的。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出自《論語·雍也6.9》)“善為我辞焉”,啊,好好為我回绝了(季氏的請求、邀请)吧。這個意思。不做官就在家孝顺父母看書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出自《论语·先进11.5》)孔子説:闵子骞真是大孝啊。也从正面説明了孟子所言“王天下”之外的“君子三乐确實也是被君子既:闵子骞)所践行的

道理是這様的。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出自《論语·述而7.12》)孔子不反對做官,不反對以正當地手段,谋取利益,改善生活……等等。

孔子反對的,是:不義之财。“不義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論語·述而7.16》)如果富贵可求的話“执鞭之士”(既:‘小吏’也……)孔子都去干……

可問題就是:‘世道不義’,我怎麽去呢。所以,就像孔子説的一様:“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甚么“好”呢,或就是孟子所言的:“三乐”。

1.

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二: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三:教育,“天下之英才”。

既:孔子所言的“从吾所好”,是也。道理是一様的。所以,孔子反對‘利’吗,孔子不反對利孔子反对的是以不正當的方式牟利。

2.

既:‘不義’了。道理是一様的。但‘義’,又是只有天生的君子們,才能实行、和践行的。所以,在很多时期,君子都难免会穷困,会默默無闻……等等。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出自《論語·卫灵公15.2》)正此谓矣。

3.

這里,我们雖然已经聊到了“里仁篇4.16”节,但其實,在《論語·里仁4.14》)节里面,《論語》地编、撰者們,已经给我们打好了“预防针”。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出自《论语·里仁4.14》)《論語》地编撰者們,肯定,也已经早就意识到了這一點;故,借孔子之口,告诉我们后世儒者,説:“不患無位,不患莫己知”,“患所以立,求,為可知也。”我雖然本没有信仰,但在這里,還是膜拜這些先儒、知者們。説的真好。

4.

不患,不要怕。在缺乏‘義’的時代,在少‘義’的時代……我们這些真正的儒家信仰者,真實的‘清者’們,可不就是“从吾所好”(《論語·述而7.12》)嘛。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出自《論語·雍也6.11》)在既不能“王天下”,又不愿流俗富贵的日子里,清者只能以‘自清’為樂矣。一様的。

----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六月初十 于自家作

相关文章

  • 论语心说|里仁篇4.16:自清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實際上,孔子并不反對儒生們,去追求钱财,和利益。儒生可以从仕,而且《論語》中也...

  • 读《论语》第四章:里仁篇〈4.16〉

    读《论语》第四章:里仁篇〈4.16〉 衣者郭郭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

  • 【王鹏翔论语札记81】 人性的弱点

    原 文 《论语里仁篇》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今译】:孔子说:“君子只在义上明白,小...

  • 我全都要!

    我全都要!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16 4.16【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

  • 论语心说|里仁篇4.10:問心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适也,無莫也,義之与比。” 我们读歷史,遇不公、不平之处,总觉:“啊,要是没有這個人,該...

  • 论语心说|里仁篇4.14:是心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人总得求點甚麽,或向内,或向外。 孔孟之道,是:‘理民之道...

  • 论语心说|里仁篇4.18:忠孝

    所谓孝字,無非也是一个忠字。道理是一様的。----李宗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孟...

  • 论语心说|里仁篇4.18:适度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這一節,和《论语·学而1.12》當中,有子所講的:“禮之用,...

  • 论语心说|里仁篇4.21: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人之所以会后悔,是因為他心里知道,他知道他从來没有认真的面對...

  • 里仁篇4.16、4.17

    《论语译注》 4.16 子曰:“君子⑴喻于义,小人⑴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心说|里仁篇4.16:自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rd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