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這一節,和《论语·学而1.12》當中,有子所講的:“禮之用,和為貴”六字,有着近乎异曲同工之妙也。“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出自《论语·里仁4.18》)這句話所講的,其實就是一個:‘和’字。
道理是一樣的。但是有子也説:“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出自《論語·学而1.12》)大事、小事都按照:“礼”來,也是不行的。那樣就不和睦了。譬如,舉个例子《論語·子路13.18》當中记载:“叶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証之。’”(出自《論語·子路13.18》)“其父攘羊,而子証之”,這就叫:“小大由之”,既:不管甚麼事,都以:‘理’(既:礼)为最优先......
這就是,“叶公”所谓:‘直’矣。道理是這樣的。而對于此事,孔子的説法,则秉承了《論語》一書编、撰者們,‘一以贯之’的精神,它(既:《論語》一書)是前、后呼應,与互承“卯榫结构”的。
道理是一樣的。孔子曰:“吾黨之直躬者异于是:父為子隐,子為父隐,直在其中矣。”(出自《論語·子路13.18》)“父為子隐,子為父隐”,就是《論語·学而1.12》當中,有子所講的:“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八字了。
道理是這樣的。“叶公”一黨的:“直躬者”,是:“小大由之”,既:“其父攘羊,而子証之”,這是“小大”(既:無論大事、小事......等)皆由着:理(既:礼也......)這是:小大由之,属“叶公”一黨地:直躬者所為。
道理是這樣的。而孔子,既:孔门一派地‘直者’,则是:“父為子隐,子為父隐”,是“小大由之,有所不行。”是知道這樣做,既:凡事都依‘理’(既:禮),也是不行的。孔子一派,孔门一派的人知道:‘小大由之,有所不行’,故,采取了:“父為子隐,子為父隐”(出自《論語·子路13.18》)地方略、方针,并且,孔子将這種行為方略与方法,称為是叫做:‘孔门的直’了。道理是這樣的。我们的:“直”,是:“小大由之,有所不行”。這和“叶公”一黨的:“小大由之”之:直,有‘质’的区别,因為我們還注重一個:‘情’字。
道理是這樣的。“其父攘羊,而子証之”,這是有多冷血的:“子”,這是難以可想的。道理是不一樣的。再舉一個例子,出自《论语·述而7.31》“陈司败問:‘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禮?’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出自《论语·述而7.31》)其實,在這段對話里面......从我们后世儒者們看起來,孔子明显是偏袒着鲁公作答......而,這亦和《论语·子路13.18》當中的“孔子一黨”的直者,既:“父為子隐,子為父隐”者,有相通之处了。既有子説的:“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矣。道理是一樣的。就像孔子在《論語》中答“陈司败”問話,是偏袒鲁君一樣......“父為子隐,子為父隐”,不也在‘情理’當中吗?
1.
道理是一樣的。故,“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出自《论语·里仁4.18》)其實説的,也是這個道理......“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见志不从,就不要再‘谏’了。因為就像有子所説......既:“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出自《论语·学而1.12》)一樣,在家庭生活當中,甚至社会活動中(也一樣......)如果無論大、小事都:講理(既:禮),那难免会不和谐。所以,我們無論在家庭(生活......)中,亦或是在社会中......得视情况而定的,有點兒:“父為子隐,子為父隐”(出自《論語·子路13.18》)的情怀,和头脑在其中。
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谏父母”,“见志不从”(出自《論語·里仁4.18》),就不要劝了。以和为貴,就像有子説的:“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学而1.12》)道理是一樣的。
2.
以和为貴,是:‘禮’(既:理性)存在的价值。理性最大目的,是為了:和。但,亦不可“一味求和”。
3.
道理是一樣的。有子曰:“知和而和,不以禮节之,亦不可行也。”(出自《論語·学而1.12》)既:為了‘和’而和......為了情感,而失去理性,這也是不行的。既:“亦不可行也”。
道理是一樣的。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愛其禮。”(出自《論語·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這是為了:和。為了:和谐。但是,就像有子説的那様:“知和而和,不以禮节之,亦不可行也。”為了‘和谐’,而坏了规矩,這,是万万不行的!故孔子曰:尔爱其羊,我愛其禮。道理是這樣的。
4.
“知和而和,不以禮节之,亦不可行也”,就是告诉我們:理性,最重要的价值,是為了:和谐、和睦。
但,為了和谐、和睦,而坏了规矩,也是不行的。即:該理性地時候要理性,該‘和’時......要:和。“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出自《論語·里仁4.18》)這就是該:‘和’的時候了。‘度’要把握好。道理是這樣的。
----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六月二十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