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国骂及种种

作者: 行走在乾县 | 来源:发表于2019-10-17 08:53 被阅读0次

    国骂及种种

    乾州蕞娃

    当我决定写这个题目的时候,确实吓了一跳,对于国骂,很多人是避之不及,唯恐沾染这一话题,似乎骂人者就是粗鲁的,被骂者就是窝囊的。其实不然,俗话说得好“有理不在声高”,这俗话还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所以遇上兵的秀才肯定也会骂娘,甚至会脱下长衫拼他一拼。至于我为什么要叙说这一个话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坚信“肚子没病不怕喝凉水”。

    每一句经典的国骂,承载的不仅仅是愤怒和抵抗,当国骂的余音散去,剩下的不过是深深的无力感。所以,研究“国骂”及其背后的种种社会现象真的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鲁迅先生不是在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九日写了一篇《论“他妈的”》,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语丝》周刊第三十七期。再就是华南师范大学的查小芳、张积家两人就合著了一篇《“国骂”的社会分析》。我不会像学者那样,只是按照自己最简单的思维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国骂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有明确指向的和没有明确指向的。能够指名道姓的骂人,一般都是比较厉害的,似乎受到更多人的推崇,这说明双方已经彻底撕破了脸皮,如果被骂者不敢出来应战,那绝对是失了面子,会被人认为是心里有鬼、肚子里有病,会被人低看一眼的。而更多的时候,没有明确指向的骂人,被骂者似乎也是心知肚明,只是彼此都没有完全撕破脸皮,属于那种“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国骂的形式,有文有武。文者,秉承“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古训(骂人的还属于君子吗尚且不论),只是一味的打口水仗。武者,就无所顾忌,既打又骂,要么是打别人,要么是打自己,反正是让对方不得安生,所谓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是也。这前者一般人尚且可以应付,碰到后者一般人都会举手投降,不仅害怕对方伤到自己,也害怕对方自残给自己带来麻烦。

    国骂的内容,国骂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一是问候对方的父母亲甚至是祖宗十八代,这其中遭殃的是女性居多,其内容大多是一些性幻想或者性攻击,这样骂人的也是女性居多,这算不算是自相残杀不得而知。一是对对方的恶意诅咒。这里边可选择的内容就多了“车撞了”“出门从楼梯掉下去摔死”等等不一而足。还有一种是对对方的辱骂,也就是骂对方一些侮辱性的话“你是个猪”等类似的内容,这一类话的语气要弱于前两种。还有一种就是笑骂,如“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给人花园上题写一个“竹苞”(个个草包)之类的。很明显,这是文人的游戏。这语气又弱了一些。

    国骂的体态语言,体态语言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一样的,国骂时大多也有一些体态语言,比如一手叉腰,一手指指点点,嘴边唾沫横飞;再比如跳跃着,拍打着双手,或者击打着自己的臀部;当然,还有一些自虐性质的,会在地上翻滚腾跃或者扇打自己的颜面。这些体态语言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国骂的气势,让人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如此种种,不足一一列举。

    国骂者的心态,国骂者固然有人是气愤到极点,不得已而为之,也有个别人是形成了习惯性的动作,开口骂、闭口骂,大事骂、小事骂,骂的时候还会联想,骂了今天、骂昨天,甚至连很多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提了出来,骂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开骂的。这些人大多都应归入强迫症患者的行列。当然最不可取得就是熟人之间相互开玩笑时的骂人,这是没有任何的意义的,只是想证明自己比对方厉害(骂了别人,对方都不敢还口)或者自己和对方关系熟悉(很多时候不骂上两句不说话的确实都属于关系很铁的)。

    国骂的职业化和地域化,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国骂有极其鲜明的职业化和地域化特色。比如说,因为中正公我们知道了浙江人喜欢骂“娘希匹”。对此,作者不再详细展开,以免有人指责乾州蕞娃误导读者。

    好话不说尽, 好事不做完。 关于国骂,你还有哪些心得体会,也可以跟帖分享。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行走在乾县”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作者简介: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国骂及种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tm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