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一个重要年号,晏殊就在庆历年间抵达了他登峰造极的岁月——
庆历二年(1042年)七月,晏殊以枢密使加平章事,官拜宰相,既掌军又执政,但此时主持朝政的还是“一代名相”吕夷简。
晏殊主政之后,对范仲淹予以重用。范仲淹在崎岖的人生仕途上,也终于进入了一生最鼎盛的岁月。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欧阳修奉诏回朝,被仁宗钦命为“四谏”之首,他弹劾罢黜了宰相吕夷简,晏殊接管吕的相权;接着晏殊又弹劾罢黜了参知政事王举正,于是范仲淹又转参知政事,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晋升为二府大臣。
以范仲淹为首的变革派,北宋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变革——庆历新政,波澜壮阔地拉开了大幕。
当变革不断向深水区推进,激起了反对派巨大的声浪,在变革派和保守派越来越激烈的交锋中,晏殊态度暧昧,在关键时刻始终不见这个宰相的身影。
但由于欧阳修不断弹劾大臣,不断地制造麻烦,一点也不懂得迂回转圜,让一直没有选边站的晏殊头疼不已。
他深知欧阳修与范仲淹的关系有多铁,更深知欧阳修对他这个宰相的暧昧立场早已心怀不满,说不定欧阳修下一个要扳倒的就是他这个宰相。
在这危急关头,晏殊便以宰相的身份去找欧阳修谈话,一场充满政治艺术的谈话,但欧阳修脾气倔强,好说歹说,软硬不吃,还三番五次不留情面地和晏殊这个宰相面红耳赤地争吵。
晏殊再也忍不住了,行使宰相职权,让欧阳修顶着一个龙图阁直学士的头衔,去做河北“省长”。
对此安排,非但欧阳修不满,连其他谏官也坚决不答应,认为这是晏殊杀鸡给猴看,直接违背了皇上广开言路的政策。于是连上数疏,让晏殊收回成命。但晏殊这次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他堂堂一个宰相,又怎么能丢这样的面子?
既然他不给欧阳修面子,谏官们干脆撕破脸皮,一心想将晏殊彻底扳倒。孙甫、蔡襄这两大谏官揭发了晏殊一些贪赃枉法的罪证,但真正将晏殊扳倒的,却是他们揭发了晏殊的一桩早已过去了多年的罪状:当年晏殊给李宸妃写墓志铭,刻意隐瞒李宸妃是皇上生母的真实身份,这是欺君之罪!
原来,李宸妃是仁宗皇帝的生母,但仁宗一直不知道真相。李宸妃早于刘太后逝世,当时由晏殊这个大笔杆子负责撰写墓志。因太后尚在,而且还在摄政,晏殊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将李宸妃是皇帝生母这件事在墓志中写出来。
待太后死后,仁宗亲政,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的心情极度复杂,不知如何面对。一方面,他对一直隐瞒自己身世的太后难免有所怨怼;另一方面,他是太后抚养成长,如果没有太后,他也做不了太子,更做不了皇帝。何况太后已经死了,无法责怪,这种郁闷情绪一直郁结在心中。
谏官的揭发,直接触痛了仁宗皇帝的一个隐忍多年的心疾。生母的不幸命运,仁宗的心一直在滴血。这回,他正好找到了一个出气筒。他一点也不心慈手软,旋即便把宰相晏殊给罢黜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12778/e27534b4bedea1d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