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一个五品太子舍人超升为朝廷中枢重臣。
然而青云之下便是深渊,若是把握不好,又会一个跟头栽下来。这种不幸的命运,在晏殊身上很快发生了。
超升枢密副使不久,他就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把太后给惹恼了,倒了个大霉。
张耆,“年十一,给事真宗藩邸。”当年真宗还是襄王时,张耆就是真宗藩邸的一个小马弁。
真宗登基后,这小马弁因天子的宠爱而步步高升,曾任天雄军兵马钤辖、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出判陈州。
一天,刘太后跟晏殊商量道:“晏殊,枢密院还少了个正职,你看谁合适?”
晏殊不知太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臣一时想不出,全凭太后吩咐。”
刘太后慢悠悠地试探道:“你看张耆怎么样?”
在宋朝士人、士大夫眼里,最瞧不起的就是这种藩邸晋身的武夫,于是晏殊不假思索地反对:“恐难以服众,万万不可!”
刘太后诧异地质问:“为何不可?”
晏殊有理有据地解释道:“从先祖开始,实行的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武将的最高职位也不过是副职。您看,就连狄青那样的名将担任枢密使,众臣也不服,何况是不曾立下任何功名的张耆呢?”
谁知晏殊的话惹怒了刘太后,她脸色一沉:“国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件再从长计议吧。”
这次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让晏殊摸不着北的是,他对太后与张耆那一层极为隐秘的关系竟一无所知。
当年,年轻的刘娥与襄王赵元侃(真宗)还处在偷情阶段,东窗事发后,据说刘娥在张耆家里躲藏了十五年。
如今,晏殊反对任用张耆简直是直戳太后最隐秘的心疾,捅下了个大篓子。不过,太后非一般的妇道人家,城府极深,她并未将他立即罢黜,她得找一个说得出口的理由,将他罢黜得心服口服。
天圣三年(1025年),晏殊陪太后去玉清宫上香,因接到懿旨时太仓促,他竟忘了带上一个重要的政治道具——朝笏。
他打发仆从赶回家去拿了送来,等到那仆人赶来时,太后的辇驾已经出发了。
对于一个朝臣,这是非常失礼的,晏殊感到一个大臣的体面与尊严丧尽了,简直太丢人了。
一向温文尔雅的他,气急败坏地从仆人手中接过朝笏,对着仆人恶狠狠一击,那可怜的仆人一路上跑来,此时正张嘴直喘粗气,突然挨了一棒子猛击,顿时嘴裂血迸,又连血一起吐出了两颗打断了的大门牙。
想想那个宋太宗、宋真宗,对他们那些侍从、马弁多么仁慈啊。晏殊对下人如此狠毒,让很多朝臣非常愤怒。赵宋王朝是一个崇尚德治、仁治的王朝,岂能姑息这种心狠手辣的不仁之人?
很快,晏殊的残忍不仁遭受了御史弹劾,太后看了御史那义愤填膺的奏状,既为那仆人而悲,又因晏殊而忿,一怒之下,将其“罢知宣州”。果然是罢得晏殊心服口服,也让朝野连称该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