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拓思M5“教练心理学”工作坊结束已过去13天,今天是提交课后总结的最后一天,我终于准备开始写课后总结了,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不是因为我对这堂课无感,而是有太多感受了,也收获了太多知识,一下子让我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来写了。
唉。。。着实把我的拖延症给唤醒了,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怎么写才好,不想写得太过于理论,这样有点枯燥,而且我的理论学习也还只是皮毛;也不能写得理论结合实际,读起来既风趣又有内容,真是能力不足,实力有限啊!

思来想去,不动笔不行了,要不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吧,聊一聊我认为“教练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以下仅为个人看法,口下留情,勿喷!本人求生欲极强~)
【了解自己】
刚开始接触教练技术时,吴导就问大家“每天你与谁交流最多?”
“自己”
我们每天和自己交流最多,大概57600句「(24小时/天-8小时/睡眠时间)*60分钟/小时*60秒/小时」,第一次听到这个精确数据时,先是一惊,接着就感觉是这么回事,但当时由于自己的自我觉察还不够,所以理解的不够深刻。随着课程的深入,就像拨洋葱一样,越往里拨越透白纯净,也越发辣眼睛,渐渐地这57600句不在是一个知识、一个数据,而是一个内心真实的声音。
我记得第一次觉察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时,那种感觉挺奇妙的——
- “咦!谁在说话?”
- 啊!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你是在干扰我吗?
内心的那个“你”也是一惊——
- 哎呀,被你发现了,什么时候醒的啊?也不告诉我一声。。。。

作为教练,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自己都还没有“醒”那又如何能够支持他人呢?
【了解他人】
对教练来说,了解他人也是一项基本工,学习心理学,有利于帮助教练了解他人:
-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想法的?
- 如果你成功改变,如何奖励自己?
- 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 你说大家都这样看你,谁是大家?
- 你意识到无效后,你做了什么?
- 你做出这个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作为教练,学习心理学是教练了解他人的工具,心理学是教练多维视角中的一环,但仅仅拥有心理学这个工具还不行,因为拥有“了解他人”的能力,和能够做到“了解他人”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是一个“不能、不愿、不想”的区分。
作为教练,还应该将SOS(我、对方和情景)和心理学这个工具结合起来运用,关注他人,方能了解他人。
【了解教练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这个可是非常重要的,我主要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帮助教练慎选客户,“教练”并不能用于所有客户,有些客户的状态如果已经处于正常线以下那可能就需要推荐其去到心理咨询。如果教练没有很好的区分能力,这样既不能帮助到客户,也可能伤害到自己。
二是,帮助教练清晰教练目标和方向,可以借用心理学视角和心理学不同流派的提问方式,但要明晰界限在何处,时刻谨记自己的教练身份。
以上就是我对于“教练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的一些个人看法,与大家闲聊。这次课程只是帮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教练和心理学的结合之处,我也只是在门口向里面张望了一下,要想对此有更加深厚的感悟,抑或将其融于教练过程中加以运用,还需一定时间的自我内化,我也买了一些心理学书籍想要走进门内,看看里面,之后要是有其他感悟我再与大家分享吧,不过目前为止我也只能说这么多了。。。。

教练愿景: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彼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