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初心客厅,转载请注明,谢谢!
1
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结束了,很多人还沉浸在白浅和夜华颠荡起伏的爱情里。我脑海里却经常浮现反派女主玄女悲伤欲绝的脸,她哀怨的说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她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最终将自己逼入死角,她当然可恨,却也可怜。
世上有很多如她一样的女子,为爱孤注一掷,自轻自贱,伤人伤己,不得善终。为何她们的人生会陷入如此境地?追溯玄女的原生家庭,或许能得到答案!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当然,本篇文章并不想通过原生家庭为“玄女们”的罪孽开脱,更不鼓励大家将痛苦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想通过她们的悲惨人生正视“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让大家思考,身为受伤的子女应如何正确看待原生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而身为父母应如何为子女建立健康的原生家庭。
2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安全岛”的概念,对于一个幼儿来讲,父母的无条件和积极关注是至关重要的成长因素。父母无条件地爱,不向他提任何要求,也不谴责他,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而爱他,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幼儿就会在心中形成一个“安全岛”,可以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去建立关系,并不特别惧怕受到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安全感会逐渐沉淀为一种潜意识,决定整个人生的质量。
“安全岛”若未能在幼时由父母建立完成,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执拗而尖锐的寻找她自以为的安全岛。
这种“安全岛”就是玄女所缺乏的,她是一直被父母忽略的孩子,从未得到过关注和认可。她的一生紧紧和两件事关联:一是她大姐因为嫁给白浅大哥而被家人夸光宗耀祖;二是她被大姐带到青丘养大,自小与白浅为伴,处处被家人拿来与白浅做对比。
她之所以那么看重和白浅一样的容貌,又费尽心机抢得白浅的初恋情人当上翼后,无非是觉得“比过白浅”和“嫁得良婿光宗耀祖”就能让父母看重。玄女带着孩子被翼君追杀,她想求助的第一个人是母亲,她甚至担心自己眼瞎吓着母亲而徘徊在家门外,若那时能被母亲用爱接纳,或许她的人生还有转机,然而她听到的是“母亲以她为耻,权当没生过玄女”的话,也是如此,玄女最终走上绝路。
3
心理学家弗里曼(David S.Freeman)曾提到过原生家庭对择偶的影响,在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我们都带着这些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然而若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
这样说难免悲观,但若能正视原生家庭的伤害,积极营造自己新的原生家庭,伤害也是能够大幅度减少的。甚至,如果幸运的遇到来自温暖有爱的原生家庭爱人,之前所受的伤害也可以得到愈合,组建新的健康的原生家庭。
玄女在嫁给翼君成为翼后,建立新的家庭后,若能正视自己的内心伤痛,积极应对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原本是有机会改变命运的。然而,她无法挣脱原生家庭的伤痛,而她的丈夫翼君,同样也有自己原生家庭的悲痛(被父亲下蛊),夫妻都没有“安全岛”的婚姻终究一路悲苦。
玄女死后,她一直称为“儿子”的孩子被发现是个女孩,子澜上仙说:“玄女这一生,一直都在自欺欺人。”是的,她一直在欺骗自己,以为有了别人的容貌、爱情和儿子就可以得到她从小未得到的“安全岛”,她的人生真是“一步错步步错”,最错的那步是父母生而不养,更错在她自己任由伤害蔓延!
4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挣脱原生家庭束缚,并建立自己新的健康原生家庭的,夜华算很成功!
夜华小小年纪就老气横秋,板着张冰块脸这种性情,对寻常人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显然,这和夜华父母疏离而严苛的教育方式有关,他们是自律的天族人,面对从小被委以重任的儿子,给的更多的是天规和身份,连夜华自己也承认和父母之间并不亲近。当寂寞夜华遇上爱心爆棚的素素,给了他从未有过的爱和关注,自然成为他七万年中唯一的色彩。
脱离原生家庭,夜华遵循了这三个步骤。
首先,积极正面的对待原生家庭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你从小最需要但最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你常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和原生家庭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思考了解自我并逐步对症治疗。夜华就是因为清楚的意识到天族对他的桎梏才开始奋起反抗。
其次,是个人独立,离开原生家庭。这个独立,是指精神和物质上与原生家庭的脱离。夜华曾经试图以“假死”脱离但失败,后来,他继任太子之位,具备势力,公然与天君对抗,迎娶凡人素素。这已然是他个人独立后,与原生家庭的第一次争锋!
最后,阻断旧有原生家庭问题,建立新的健康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在于对下一代不自知的复制粘贴,你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只有有意识的阻断才能让下一代拥有新的原生家庭。夜华这点做得特别好,他给了阿离足够的爱和陪伴,即使没有娘,阿离也深深感受到父亲对母亲的爱,并在父亲无条件的爱下建立了自己的“安全岛”。毫无疑问,夜华和白浅形成了新的原生家庭。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专家George指出:不幸的经历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这些经历的回应。只有我们对不幸的事情做出负面的回应时,它才会伤害到我们。反之,如果我们能把不幸的经历当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反而可能会从中获益。
原生家庭的伤痛也一样,人类面对不幸经历,修复力比我们想象中强大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