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89326/9370459e0643a799.jpg)
又是一年考研季,按照学校的安排,在这之前都要组织各学院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小R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无疑也成为了这一次交流会的主角之一。这原本应该是一个荣耀的事情,可是在他脸上居然看不出任何一丝高兴。因此他在预约平台上报名,想过来“确诊”一下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毛病。
为确认他是由于心理上的问题导致情绪紧张,还是由于动机水平不足致使失落沮丧,我们展开了相关谈话。老师,我觉得经验交流会没啥用。可以具体说说么?我现在读研二了,在研一的时候也应邀回去以前的学院做过一场分享,照道理来讲我应该是一个老手了,不存在紧张的问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我还真不想干。所以对这次的交流会产生一种阻抗心理,这种阻抗的感觉并不是因为紧张层面造成的,而是另有其他?小R摇摇头,我说不上来,总之我认为应该不是紧张而造成的吧。
从大一入学开始我就立志考研,在这个过程中也付出了许多艰辛,考研的确是一条坎坷路。我就想拿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这些学弟学妹们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是有考研意向的,得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总不能打无把握的仗吧!实际上你很重视这个交流活动是么?那当然,能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其他人听,也算是一种成就吧。所以这一次再回炉,学弟学妹们会有更多的期待吧,我回答。希望如此,但是冥冥中有个声音告诉我,别去了,交流会没有用,这个声音不止一次在我脑海中回响,好像有种心理暗示似的,我甚至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说来有点可怕。
对于他这种看似不合理的描述,我并没有刨根问底,转而问到他的过往经历。你对第一次交流会的评价是怎么样的?说实话,第一次分享时超级紧张,因为怕自己准备不好说出来的东西不够专业,所以我花了整整一个时间去备课,虽然我只在台上待了15分钟。效果怎么样,同学们的反应如何?效果也就那样,您知道的,现在的学生好像对什么东西都提不起兴趣,平时学校里面开一些相关的讲座,在我看来都是极其有用的,也会抽时间去聆听。可是我身边的人就不这样,他们要么就呆在宿舍里面打游戏,要么就找人出去喝酒聊天,一点追求都没有。我点点头,没有说话。
他停顿了一会,好像在做回忆。当然,我觉得也不是师弟师妹们的问题,可能是我那一场发言并没有做好。怎么说呢?因为那天我同宿舍的室友也去了,他说我像讲得像教科书般。我觉得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足矣说明我讲的不够吸引人。有这个可能,负责安排这个活动的老师有什么看法?看待一个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得收集足够的“证据”。组织的老师挺欣赏我的,因为我私下找过她打听交流会上每个发言人的主题。当然,过后她也说起如果我在发言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生动的案例,或者就是说出自己在考研这条路上心历路程,或许效果会大大不同。
那么说,有可能是因为上次栽了一个跟头,让你没有得到应有的掌声,这次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去参加,并且主观感觉这种交流会没有用处对么?我一针见血地总结他所说的内容。这下轮到小R有些郁闷了,人总喜欢听到赞美之言,被这么戳中要害实在令人高兴不起来。说实话,我的确是想参加类似的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到自己,还能帮助到他人。我还记得以前在做本科论文答辩还有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导老师都夸赞我专业基础扎实,逻辑思维清晰,表达能力不至于那么差劲呀!
那我们稍微做个调整,谈谈发言的问题。你回忆在你听过的所有课程或讲座里,哪个老师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我想想,要这么一说,应该是上法律基础的尚老师。法律基础实际上是一个很枯燥课程,里面要背的知识点太多了,照道理来说我们应该提不起兴趣的。但是她的课程非常受欢迎,因为尚老师就是一个故事大王。她每节课讲到知识点的时候必讲故事,故事又特别地生动有趣,一波三折,不仅很能抓住大家的耳朵还能促进我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听上去你特别欣赏她讲故事的能力,我问。当然,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做《演说之禅》,它里面告诉人们要如何做好一场演说。除了这个,还有《沟通,用故事产生共鸣》以及《全新思维》,特别是《全新思维》的作者丹尼尔平克说到,讲故事能力是未来人们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你提到的这几本书我有看过呢,我笑着回应他,看了这些书以后你是怎么用到现实生活中呢?小R愣了一下,分明感觉到自己的言不由衷,不知觉地摆摆头尴尬地呵呵笑。
有可能并不是因为交流会没有用,而是我们没有掌握技巧方法。要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去,从而与别人产生共鸣,也许效果就会显现出来,你也不至于那么沮丧。上次的交流会里有一个自由发言的环节,我记得有位小伙子发表了自己复习考研的感受,竟然博得大家很热烈的掌声。而这个小伙子只是正在备考的学生,我就想不出来为什么他的语言比我们还有说服力,因为我们才是真正的过来人,而他只是正在经历者。正在经历者能够体悟到当下自己所感所思,并能够即时向大家袒露出来,或者说他能够设身处地地去想问题,明白听众所关注的点,最后他就成功了。
tips:大学里各种交流活动是展示个人才能的良好平台,成功的沟通应该做好感官通道的准备,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口去表达,用心去感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打动观众得有同理心,同理心即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看看台下的观众关心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投其所好,用故事去架构思维,用语言去表达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