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是《尼采解忧书》,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所写。
这本书是尼采最具代表性言论的结集,分为十个主题表达对人生的思索探寻,包括强健心灵、斟破世俗的谬见、锤炼精神、情感与理性等。
它能让你活成人间清醒。
例如,今天文章的主题:万事万物对生命能量不同的人来说。就是种筛选。
1.两种生命形态
生活中,你一定见过这种人,他非常有能量,做什么事都风生水起。他喜欢朗声大笑,喜欢把大家都聚到一起,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喜欢朝着更大的方向前进。
在作者看来,这种人的生命力非常强,属于高能量人群。这样的人天生就是操盘手,天生就是组局的人。
所以,他们有人跟随,有人围绕,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在普通人眼中的大事。
可是,相反生命力越弱,越希望独处。生命力越弱的人,他们最迫切需要温和、平静与亲切的言行和思想。同样,他们也需要能够解释抽象的生存概念的逻辑学。
因为理性的逻辑,能平复人的痛苦,解答人的困惑,给人信心。
简单讲,他们所需要的是那些能排除恐惧,并在乐观境域内寻找到温暖的狭小而禁锢的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低生命的人,羡慕一个高生命力的人,那纯属于乱羡慕。原因很简单,让低生命力的人过高生命力的人的生活,他会非常郁闷、痛苦和难过,他体会不到任何快乐。
2.社会现象
其实,社会上有很多现象是跟这种生命力相呼应的。
比如,你一定见过这种新闻,某个在北京的大厂高管,放弃了百万年薪,回到老家养猪;某个在上海的公司创始人,把公司卖了,回到老家种地等等。
你还看到类似某个大厂员工放弃3万月薪,回到家做农副产品的。
很多人非常诧异,不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且为他们的行为感到不值。
但是,值不值得,合不合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人认识自己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他们最初在社会要求,或者家庭影响下,走上了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快速路,但是当他们实现了那些要求后,在过程中越来越不了解自己,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于是果断放弃了富裕的生活,重新走回自己的舒适区。
这本质上,就是生命能量的体现。如果他是一个低生命力的人,当他过上了高生命力的生活,他会变得非常不开心,非常不快乐。
你可以觉得他不争气,可以觉得他不上进,但是不能觉得他不幸福,不快乐。
即便是在一个追求成功的社会环境中,低生命力的人,就是会有自保的本能出现。
否则他会崩溃、会抑郁、会痛苦。
3.错配
作者认为,所有的痛苦都是错配。
在尼采回忆录中,他记得这么一件事。
一次,他偶然进入了一个运动俱乐部,他被那些热爱运动的人感染了。
他也想加入其中,而周围人也很欢迎他。可是,问题来了,当尼采跟他们一起跑步的时候,总觉得很痛苦,他完全感受不到那些人为什么会开心和快乐。
对于这个问题,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答案。而且,很快他就放弃了,退出了退那家俱乐部。
后来,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父亲带着孩子在跑步,那个父亲跑得非常慢。周围人都调侃那个父亲,说他跑得太慢了。
可是,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尼采。那个父亲说:跑快了,孩子跑不动,他体会不到跑步的乐趣。
父亲考虑到成年人的速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错配,他知道孩子的生命能量还较低,给他高强度的锻炼,只会让他觉得痛苦,坚持不下来。
尼采突然醒悟过来。他当时还处于跑步的初步阶段,跟那些跑步老手,不能比。所以,他用那些人的配速,就是在自我消耗。
把精力消耗干净的生活不叫追求,而是自虐。
总结一下,承认生命能量的不同,是成熟的开始。你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生命能量,但是不能够一开,就跟别人比。这样,你收获的并不是成长,而是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