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杨泗金丝火把

作者: 泗四坊方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11:18 被阅读19次
这是廿八根头鼓槌

杨泗“金丝火把”特点、市场

“金丝火把”是杨泗人用几百年光景铸就的一面金字招牌,集中体现了杨泗先民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杨泗山场上的苗竹与别处不同,每根枝桠分杈处细帚子丛生,这种细帚子做出扫把来致密度极高,加之,制作时竹桠经烈火烘烤,竹香四溢,油光闪亮,所以被誉为“金丝火把”。

每一把扫把都要经过一十八道工序,道道做到极致。因加工精良,杨泗“金丝火把”不生虫,式样美观,轻巧耐用,能弹、能扫、能推,近供桐、怀、潜三县,远销淮河两岸乃至苏北。

杨泗路边苗竹园

“金丝火把”制做技艺

每年过完正月就开始忙活扎扫把。趁晴好天气,男人举着几米长柄的扳刀,把桠枝扳下来,依山晒干。如天气不好,男女老少齐上山,抢收竹桠,生怕它淋了一点雨水而影响成色。收回的一捆捆枝桠叠堆室内。

接下来就是剁桠、破篾、选柄钉竹楔。废弃的半爿磨盘孔里插上一木桩,枝桠顺手摆放,剁好的半成品要长短一致,并且分左枝桠、右枝桠,数量对等,分开叠放。根部剁去一侧分桠,保留7寸左右光秆,总长度1.2米。剔下细小枝桠做条把芯,并用桠枝捆成小捆。至于削柄、钉楔子,破篾也须按一定的规则去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竹楔长5寸,一指宽,一头斧口状。柄选择1.2米长的一把握的苗竹梢,于梢端7寸处开个窗口,把竹楔钉入,成“十”字交叉形状。

燂桠、揉桠、扎把是技术含量既高又耗体力的活。

燂桠。用砖或石块砌成1米见方的火塘,架上干燥桩蔸把火烧旺,燂桠的师傅两腿一前一后拉开架式,手握十几根剁好的桠枝左右前后在火头上晃荡,竹叶子愈来愈干动作愈来愈快,竹叶子“滋滋”地作响,稍不注意一把桠就变成大火把。“火苗迎面来,汗珠甩不开;竹油往外渗,屁股打箩筛。”“黄汗淌,黑汗流”这就是燂桠师傅真实写照。

揉桠。枝桠上的叶烤成焦黄,趁热打铁递于揉桠的师傅,揉桠师傅一般个头不大,只见他把滚烫的把子接过来横在脚下,屁股朝天脸贴地,右腿弓,左腿踮,好一个武松骑虎架式,两手不停地把枝桠向内打卷,光着右脚在卷子上向前擀揉,从蔸子到梢擀揉一遍后,翻出来抖去焦脆的竹叶,如此又卷揉一次。

捶桠。5枝推开一排,在平石头上用榔头把枝桠分杈下部一段捶破,并顺手码叠起来,上铺门板,压上重物,使其烫贴平展。

铁丝捆扎的火把子

扎条把。用黄篾把揉好的芯桠固定在竹楔周围,下垫16根,上盖16根,长枝第一道分杈方向不能混淆,且排列整齐,用青篾靠竹楔上下各扎三道箍,使之形成棒槌形,篾头一拧往篾箍一插,就看不见篾的头尾。接着用黄篾在下部把大枝桠打上两道箍。经过这无数道手脚工夫,抓起扫把平握手中抖一抖很有弹性,用快刀削去不规整的长梢,“金丝火把”方告成功。

“金丝火把”技艺传承

在杨泗众多的扎把高手中,刘小又最为闻名。在近代,大家都尊他为扎把子鼻祖,人们为纪念他,胡万德还保留他老人家扎的有一百多年的扫把,时常拿出来欣赏,把柄、扎篾、枝桠都发红上了胞浆,整体还完好无损。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本土杨泗坊又涌现一批技术能手。陈礼君、盛兵明、傳康清等几位一天能扎140把;烘烤枝桠徐扬生技高一筹;揉捻枝桠钱珠平、徐翠兰等为超级能手。每年春季,全村家家户户扎条把,最多的一九八九年,全村外销条把39000把。

志异传奇民俗美食传统技艺

相关文章

  • 传统技艺:杨泗金丝火把

    杨泗“金丝火把”特点、市场 “金丝火把”是杨泗人用几百年光景铸就的一面金字招牌,集中体现了杨泗先民一丝不苟的工匠精...

  • 传统技艺•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ou“欧”声,盆盂类瓦器)。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

  • 茶之缘

    1. 1974年,源潭公社山区三河大队在田湾生产队办起集体桑园场,隔壁山村杨泗大队兴起茶场。 我记得杨泗茶场,场地...

  • 杨泗方闹红军

    红色歌谣 “四月里,大麦黄,红军到了杨泗坊,张承烈当团长…… “五月里,是端阳,红军到了杨泗坊,大小米麦吃干净,百...

  • 《库淑兰剪纸技艺研究》

    作为杨教授的同事,有幸拜读了杨教授著作的《库淑兰剪纸技艺研究》,使我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库淑兰把自己...

  • 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

  • 传统技艺将何去何从?

    方励的一跪,引发网友关注《百鸟朝凤》,而我也是因此才知道吴天明,才知道《百鸟朝凤》。怀着支持艺术的心情邀上室友一同...

  • 传承与创新并行,国瓷永丰源引领民族品牌走进新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技艺和中华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但继承并突破了传统陶瓷技艺的国瓷永丰源让传统瓷器文化在传承与创...

  • 一篇传记导引出杨泗方最早记录的学校(私塾)

    源潭镇杨泗村有文字记载的早期学校(私塾),位于今杨泗村陈祠村民组,原陆陈宗祠遗址上所建的上方小学的地方。她的历史可...

  • 杨泗坊闹红军

    二O一八年七月二十六日,星期四,晴 红色歌谣 “四月里,大麦黄,红军到了杨泗坊,张承烈当团长,……” “五月里,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技艺:杨泗金丝火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cp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