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20星期二晴

潜山市源潭镇双林村有一高出地面的土墩,周边集聚的是河沙徐氏后裔(自徐家底楼播迁),因此这一土墩又叫徐墩。
相传,仙师丁梦昌自桐城大关骑着毛驴前往湖北黄梅,途经源潭铺的鲁坦河边。人困驴乏之时,看到六十多岁的老婆婆在路边割芝麻,丁先生向老婆婆打听:家中可有茶水解渴。老婆婆一口应承着:有、有。丁先生进得毛草屋内,哪里有茶水?老婆婆一边重新刷锅舀水,一边说着:先生稍坐,水马上就烧开。丁梦昌到门外牵毛驴喝水后一进屋,老婆婆已把烧好的茶水放在凉水盆里等着先生了。
时隔一年,仙师乌金阳自湖北黄梅替人瞄脉寻龙,端午时节路过鲁坦河。干粮吃得所剩无几,他就想用洋钱向一位老婆婆买些炒粉。这位老婆婆满口答应着:有、有。乌金阳进得屋内,只看见两块薄门板上摊满了梧桐树叶,叶片上都有块粉坨子,哪里有炒粉?老婆婆递上一碗水叫先生稍等,接连蒸了三锅小麦粑,递上三块给先生吃,剩下的全部装入乌金阳褡裢里。先生数出几块洋钱,老婆婆说什么都不收,并说:出门在外哪个把锅背上!年成好还在乎先生吃几块粑?
又过了几年,桐城张宰相家邀丁梦昌、乌金阳两位仙师勘探阳宅风水。两人碰头谈起世间事,就说到西边鲁坦河旁的徐墩有位婆婆心肠好。张宰相的事定妥后,俩人又结伴到皖城彰法山陈家去。二人早上自龙眠山出发,沿途交流各处风情,待到鲁坦河时,西山上红云流彩,紧赶几步就到源潭铺上街头了。就在河边恰巧相遇老婆婆,老婆婆一看两人似曾照过面,但又一时想不起来,可两位仙师都记得真切:老婆婆,前几年曾到你家讨扰过。哦,我不记得唉。婆婆一问才知二人要到上街头住宿,就说:我家天宽地窄,不嫌弃的话到我家去打个尖。二人很高兴地跟婆婆进了屋。婆婆家米缸里只剩下一升八角糙米了,她量取一升二角米煮了小半锅饭,倒出竹筒里细米红虾用两枚鸡蛋烧一钵汤,红辣椒、姜片干炒鲁坦河里小杂鱼,还有头一年的半爿兔子肉炒了半碗,沙洲地里萝卜丝两碗,一盅子辣酱。两人走路实在饿了,感觉这顿饭菜比昨天张宰相家饭菜还香。
吃过晚饭婆婆烧热水端给二人洗脸洗脚。拉起家常才知婆婆的男人病逝五年仍摆在土面上。问起原因,婆婆辛酸地说,老坟山葬满了,我家没有一盅子土的地方可葬。两位仙师对望一眼,乌金阳告诉老婆婆:屋拐那个土墩的树下,牛打釉的水凼里可葬一棺,看起来那场地儿也不起眼,你去央求户尊大人,我保准能办成。
晚上婆婆与儿子儿媳孙子挤在门板铺上,把架子床让与两位客人睡。第二天刚拂晓,婆婆起身做饭,一瞅架子床上空空如也。原来两位仙师早就走了。房门板上用木炭画了一个圈圈,写下几行字:赶山塞海余金盆,水蚁二八永不侵;梧桐叶上偏生子,杨柳枝头出正心……
后来,老婆婆向户尊讨得墩上牛打釉的水凼。待到开土打井时,凼里水不见踪影,掘地一丈六尺深全是小黄土。在乡亲们帮助下,放下十三个档的木梯打井取土,用麻石条砌筑井沿。名师指点为盆形,棺椁安葬在盆底,蚁不能攻,水不能侵。因墩成盆,留下了徐墩的传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