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缘

作者: 泗四坊方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20:21 被阅读302次

1.

1974年,源潭公社山区三河大队在田湾生产队办起集体桑园场,隔壁山村杨泗大队兴起茶场。

杨泗茶场获《龙头企业》称号

我记得杨泗茶场,场地是新屋、陈祠、花屋三个生产队,面积百亩以上。先是出动全村劳力分块到小队,开挖成层层阶梯,按标准深沟吊槽,按人口分摊绿肥重量,绿肥即草皮或青草、树叶槎头。

源潭供销合作社负责提供免费进购茶籽。各队负责播种。第二年搞过一回草,接着各生产队又以改天换地的,劈山造田运动所替代。

茶苗出了,草比茶高。八二年黄大队长递来《种茶制茶》一本107页的书,书记说:你有文化,家里劳力多,你到茶场去,把草搞一搞。

《种茶制茶》这书据说还是从县供销社多经股搞来的,很精贵。我钢笔字密密麻麻抄了两大笔记本,最后还给黄大队长。

几十年过去了,那几句话仍记得清楚:

一棵十八桠,一桠十八杈,一杈十八节,一节十八粒。

单凭这四个十八,把茶树的型态表述的无比的丰满。

书中讲的是机械制茶程序,自是老一套机械了。

我家劳力正上势,带刀带锄一小班。茶地棘还好搞些,因是棵子棵的,挖一棵去掉一棵,最头痛是丝毛草,像细竹节样白色细根,长到哪里出在哪里。

野竹根更可恨,长在茶兜下,挖竹根搞不好连茶苗一起拔起,又要重栽,苦于那时没有除草剂。

早春时节头一遍草还未搞到头,先锄草的地里草籽又发了芽,一家五六双手,望着偌大面积,茂盛的杂草,有时愁得没办法。

至八四、八五年这一百多亩高山梯地茶还没有承包。

2.

春茶时节,大队部代销点隔壁,一排三口斜锅,专职用于做茶。

谷雨前后,高山云雾缭绕,那时本地的姑姑嫂嫂都在家,劳力也特多,手挽小花箩,早晨淌开露水,踏在云端,点缀在数不清的一层比一层高的绿色天梯间。

此时釆茶为一芽二叶三叶的标准,中午和傍晚由文书称鲜叶,一般吃中午饭后就开始杀青,一位老头专职伺候锅洞,两口锅杀青,一口锅备干茶,两个人揉捻。

此前我在家跟爹爹所学的,采叶是单片,芽子留在树上,干茶形状似“老鼠屎”。

在茶场我又跟几位老师傅后面主要学人工揉捻,也是那时才正真掌握揉茶道行。

直到半夜,干茶做好,就大伙当面,文书称好锁在大木櫃里,非常金贵的杨泗高山云雾眉茶,整个老源潭区也就这两百干茶,区公所,公社里领导爱好喝茶的也还是自掏腰包,8元一斤,非常抢手,没得落地,来迟的有没买到的经常被得罪。

3.

随着农村农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86年冬,这块近两百亩茶地,被陈祠队陈卫东及花屋队徐鹏对半就近承包了。

同时我也重点转战在栽桑养蚕这一重头戏上。农民的生产力得到彻底解放后,所显现出来的科技兴农风气非常浓厚,依靠科学技术增产增收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也正是如此,承包茶场的两个茶叶大户,同时把自留山、自留地栽满了茶叶,茶地里草也比过去砍得光滑些,春茶结束及时伐枝,也逐步进入采茶初盛期,88年两大户也分别添置了的茶机械,有炒草烘干揉捻机组,当时还没得电用,也配置了发电机组。

今春开园第5天做茶现场

88年陈卫东和徐鹏一起参加了县农业局举办的“天柱剑毫”制作实训,得到《天柱剑毫》创作人之一的汪顿来亲自指导,回家后他们进一步摸索,从采叶、选叶把关起,严格按制作流程,做好每批天柱剑毫。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九一年春季杨泗茶场生产的天柱剑毫,获得全县天柱剑毫品质第一名,并带回扁额一方,自此源潭镇杨泗村天柱剑毫名声远播。

91年荣获全县《天柱剑毫》第一名

回顾分析得奖因素:选叶及制作达到标准,茶园立地在750米海拔以上,有雨即有雾,茗茶呈熟栗香气,口感淳厚。

因茶出名,请客送礼争选杨泗剑毫,时价280至3OO元一斤。

也正是那时的以点带面的作用,全村大部分农户自留山和自留地都栽种了茶叶。

86年人民公社改称xx乡,大队改制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组。90年山村过年前通了电,用上电这一能源。91年撤去源潭区公所,源潭乡与双峰乡合并为源潭镇,99年原来的老区四个公社合并为源潭镇,此时镇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发展。

八十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期,我们这块山区村,以发展蚕桑和茶叶为拳头,因那时打工潮初显,山区的农户经济收入甚至比畈区农户还要好呢。

现代人说那时万元户抵现代二百五、六十万,其实不是那么回事。那时把农具,鸡鸭猪牛粮食现金累计凑成的,我家家大口宽,那时收入全村前五名,也算万元户,其实也是可笑的,现代人有的是瞎呼呼的算法和传说。

我在栽桑养蚕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推广稀植高杆桑,在桑地畦间或地磡上种茶栽茶,并与当时农业部门交流,也得到他们的技术上肯定,因之迅速地在全村普及和推广。

不意这种茶桑兼种意识,在跨入新世纪后,蚕茧絲绸被美国霸占了重要份额,国内茧、絲、绸比其它传统经济提前哀退,我们家养蚕歇业,转而涌向城市打工,桑树被砍,茶叶又铺满了自留山、自留地。

此时茶叶面积增长快,但迫于住户往镇区迁移,外出打工出现了第二代,镇区工业以中国刷都为骨干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摘茶的工资一年比一年涨,这茶叶究竟还能不能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心中绕不过话题。

在我骨子里,自小与茶结缘,分析下几十年来茶叶生产,我深知,找人摘茶难全国普遍一样,但只要有产量,路面硬化了,交通便利了,用车接送镇区闲散采茶人员,比江、浙省份及本地其它茶场还相对好办得多。

产量又是茶叶品种和管理上可以突破。原来栽种品种乱七八糟,前前后后,出芽不齐。

今春參观著名恨水茶叶公司,并引进原岳西优选石佛香茶苗,选择荒弃耕地按标准栽培,目前长势良好。

现在都讲究生态茶,化学肥料是无人施用了,就连除草剂也不使用了,茶园一律采用割草机械清除杂草。

待新茶园开采之时,再操旧业,续圆我的茶之缘。

既往《茶之初

相关文章

  • 茶之缘

    1. 1974年,源潭公社山区三河大队在田湾生产队办起集体桑园场,隔壁山村杨泗大队兴起茶场。 我记得杨泗茶场,场地...

  • 茶之缘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看爷爷烧水泡茶,那个时候爷爷一烧水泡茶屋子里总会来了很多邻居,他们挤在一张方桌上,一边喝茶一边聊...

  • 茶之缘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国家,它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比如说中国的文学,诗歌,散文,乃至民风民俗,无不在世界上享有盛...

  • 茶之缘

    静静的喝茶是让人放松的

  • 读易品茶

    缘来则聚,缘去则去。 人来茶热,人走茶凉。 天道自然,顺之则昌。

  • 茶之始及饮茶方式的演变

    茶,原本草木,长于山林。自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茶有解毒之效后,茶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之始 在最初,茶的使用...

  • 清茶与咖啡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之精华,沐春秋之洗礼,从此有了山水之灵性。茶可以过滤喧嚣,洗去浮尘,广结善缘,所以一个懂得品茶...

  • 请喝一杯茶

    生活如茶,生命如书 茶书为友,茶与书与我有着不解之缘,茶能醉我,而且醉得入骨。茶醉之后在茶韵里我会显得飘逸...

  • 茶与书

    茶和书是益友,茶与书有着不解之缘,茶能醉人,茶醉之人在茶韵里愈加显得飘逸而脱俗;书能醒人,人在书香里愈加显得...

  • 茶书益友,茶与书有着不解之缘,茶能醉人,而且醉得入骨。

    茶书益友,茶与书有着不解之缘,茶能醉人,而且醉得入骨。茶醉之人在茶韵里愈加显得飘逸而脱俗;书能醒人,人在书香里愈加...

网友评论

  • 马到成功程雨烟:感恩上苍,感恩遇见。稻香老农,我的伯乐。稻香哥们好偏心,独独偏爱蒋坤元。吝惜文字如千金,苦苦求得一诗篇。呜呜呜,姐的哥给坤元哥哥写几篇,也要给我写几篇,要不然我就赖着不走了。朋友们都来欣赏一下姐的哥的绝妙好诗吧?我是爱出风头的小狐仙,就怕大家不记得我的名,朋友们点个赞再走吧?
  • 汉水渔夫:好山好水好茶。我也是茶客,嗜茶如命。
    泗四坊方: @汉水渔夫 与茶终生相伴,好,心清、目明,比酒好!
  • 鸣凤乔:好棒👍👍
    泗四坊方: @鸣凤乔 谢评
  • YuanshanTan:呵呵……谢谢科普,让我了解了茶前茶后
    泗四坊方: @魔方儿 好!
  • 祥梦青荷:欣赏了:clap::clap::clap:
  • 水聽:嫩芽看上去不错
  • 添一抹岚:很佩服老哥!
    泗四坊方: @添一抹岚 谢谢!
  • 一缕阳光yg:浓郁的乡土气息!
    泗四坊方: @一缕阳光ylyg 好!
  • 遇见云妮:清茶飘香👍👍
    泗四坊方: @遇见云妮 茶很香。
  • 井底女蛙:采茶时节处处清香吧
    泗四坊方: @井底女蛙 釆茶时,以兰草花最香,茶近闻更香。
  • 山楂红了w:四个十八,记住了☺
    泗四坊方: @山楂红了w 我记几十年,好记。
  • 花香四季1:这篇写得缓,不着急了😀
    泗四坊方: @花香四季1 谢支持
    泗四坊方: @花香四季1
  • 罕奇辣母:闻到茶香了😊
    泗四坊方: @罕奇辣母 这篇只是过程而已,谢。
  • 孤独一刀:深沉的记忆!:smile:
    泗四坊方: @孤独一刀 一生有缘于茶,虽还在上班,今春又新栽茶了。
  • 就爱嗑瓜子:茶文化源远流长啊!
    泗四坊方: @就爱嗑瓜子 是,茶文化几千年之悠久。
  • A寒秋:干一行钻一行,佩服了!🙂
    泗四坊方: @A寒秋 解不开的茶之缘
  • 漠上烟:最近在看陆羽茶经,再看陈兄茶文,我决定从此要装成喝茶人。
    漠上烟:@泗四坊方 :smiley:喔!又涨姿势了。
    泗四坊方: @漠上烟 茶圣陆羽本是我陆陈氏上祖呢,《茶经》有文说到本处(舒州)茶,下篇细说《天柱剑毫》制作,谢关注。
  • 风华争A:杨泗茶更加火了。有图有文。隔屏都闻到茶香了。😀
    风华争A: @风华争A 物稀为贵!愿生意更上层楼。☕️☕️
    泗四坊方: @风华争A 茶虽好,但产量低,同类茶,本村茶价格略显高些。谢谢评读。

本文标题:茶之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ec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