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南京3️⃣:一为长江一为楼(下)

作者: 0668f5056492 | 来源:发表于2017-07-05 10:14 被阅读74次

    刚到阅江楼下准备拍照,一位路过的大爷突然要帮我拍照,说我一个人出来玩不好拍照,拍了一张还让换个地方再拍一张,盛情难却,拍了两张后他让我看看是否满意,不满意再拍一张,我很高兴也很满意,大爷转身潇洒离去,让我好好玩。我被突如其来的热情惊得缓不过神来,对这个地方的好感更深一层,也带着更愉悦的心情走向阅江楼。

    阅江楼,即阅江揽胜,楼高50余米,外四层暗三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楼内各层有非常丰富的展示和陈设,从踏进大门那一刻便会徜徉于明代历史中。

    底层的一椅、一壁、一匾最是突出。进门右侧金字靠壁上朱元璋亲自撰写的1198字《阅江楼记》气势恢宏,靠壁前是重量逾千斤优质红木仿制的“朱元璋龙椅”,龙椅靠背上雕刻的九条龙栩栩如生。面对金字靠壁左侧康熙所书的“治隆唐宋”牌匾比较有名,其实右边还有一匾为“得水载舟”。

    二楼主要展示了郑和下西洋期间以及以后的十六位皇帝像,同时还有明朝的灿烂文化。我是在下楼的时候才慢慢浏览了这一层,把每一位皇帝像和介绍一一看过去,发现明朝那么多皇帝只有开朝皇帝明太祖活得最久,约70岁。把这一发现告诉朋友,朋友解说是因为后面的皇帝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忧心忡忡,自然活不长久,哈哈,好像有一丝道理,真实原因也许各有千秋。

    三层的一船、一画非常有名。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高12.8米、宽8米中国最大的景德镇巨型瓷画“郑和下西洋”,整个画面色彩斑斓、气势磅礴,全景式的展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盛况,从建造宝船,到出游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以及永乐皇帝为祭奠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而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十二个部分人物生动活泼,非常具有真实感。

    我在这幅巨画前良久伫立,想象着郑和下西洋出海时那万人空巷般的盛景,以及他归来时人群的欢呼,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一场历史和文化的盛宴。

    一船指的是一座宝船模型。郑和曾在狮子山南麓建宝船厂,为下西洋做准备。这座当年郑和乘坐的宝船长138米、宽56米,总排水量达14800吨,最大载重量达7000吨,9桅12帆,是古代造船史上的极限之作。郑和以这样一艘巨型豪船领航下西洋,真是展现了我泱泱中华的大气磅礴。

    四五六层有一些出土文物展品和画作展示,纪念品区域没有营业,整栋楼里游客不超5人。踏在红木梯子上一层一层往上攀爬,心中的自由向上飞腾,像是挣脱了某种束缚般的轻松自在,也许这便是我在每个地方爱往高处走的内在原因之一。

    走到每一层除了在屋内参观也到外圈走廊转一圈,从各个方向看南京看长江,视野非常开阔。放眼远眺,紫金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傲然挺立,浩瀚江水滚滚东流,江面上水雾弥漫,航船悠悠驶过,仿佛六百年前的烟雨尽收眼底。

    南京城有些参差不齐,摩天大楼并不是成群连片,不知这座曾经的古都有着怎样的节奏。近处古朴厚重的城墙蜿蜒肃穆,清幽的狮子山树木郁郁葱葱,房檐上的小狮子像一个个士兵庄严地守卫着长江和南京城。

    在顶层,有一扇非常精美的“四大名楼双面绣”屏风,给端庄严肃的阁楼增添了一丝柔美气息。红木雕刻的百狮台为“千狮之山”——狮子山增添了一件镇山之宝,是国内独一无二的一件红木珍品。

    偶然一抬头看到了楼顶金碧辉煌的蟠龙藻井,这是由整根樟木刻制而成,沉香浓郁,龙的形象生动、威武雄壮,非常具有皇家气派,尽显古都特色。龙身由24K纯金装裱,阅江楼顶部内外共耗用24K纯金11公斤,使得藻井和楼顶闪着耀眼光芒。


    “千古江声流夕照,九天楼影俯朝飞”。

    六百年来长江之水奔流不息,而阅江楼一停六百年,终于在新世纪初得以实至名归,从此楼江两相望,只是诗人已不再。

    一路下山,阶梯旁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好似在微笑,再回头望一望巍峨壮观的阅江楼,穿过“江南第一楼”的石牌坊,带着好像完成了一个心愿般的满足离开,从此更爱南京。


    我是行野,你是芃麦。
    简单、真诚、美,我想表达的全部。

    图文原创,感谢阅读。
    如果喜欢,别忘点赞。
    也许,有人正在等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迷南京3️⃣:一为长江一为楼(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ma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