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较长,详细地记录了参观布达拉宫的整个过程及其部分宫殿情况)
一个布达拉 朝圣者万千父亲说,到了拉萨不去布达拉宫相当于没去拉萨,冲着这句话我才去预约了门票。父亲没什么旅游体验,而这平均海拔3650米的雪域高原许是一辈子也没有机会上来,所以心里暗想去布达拉宫走一趟,去为他静默地合十敬拜。游完布达拉宫发了一条朋友圈,父亲评说,那是西藏拉萨的象征,历史悠久。不知道他是否会为我去了布达拉宫而感到欣慰,尽管我们一直没有谈起过这次西藏之行。
预约的是上午11点的票,意味着至少10点就必须到玛布日山脚下的布达拉宫正门处排队检票,并且不能错过,如若错过,也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去预约处把券取消,否则自动列入黑名单且一个星期内都没法再预约票;而且每位游客凭身份证一个星期只能预约参观一次。所以,只在西藏短时间停留的我自然更加重视这次参观布达拉宫的时间。
布达拉宫每日有固定的游客数量上限,预约的时间点不同保证了每一段时间在布达拉宫里的人流不会超过设定人数,无论是从保护古建筑、缓解布达拉宫的参观压力还是从游客安全方面考虑,这种时间上的严格控制都更加彰显了布达拉宫的庄严与神圣,让你还未登上布达拉宫就在心里对它肃然起敬。
仰望雪城 仰望信仰快10点到达布达拉宫正门口,站在山脚下稍远处仰望,布达拉宫如此宏伟壮丽,烈阳当日,游客很多,或撑伞或戴帽,在栏杆组成的狭窄小道里缓缓前行,一步一步向着那神圣的未知世界靠近。栏杆外站有许多中年藏民,手里拿着一沓又一沓厚厚的钞票,一毛、五毛的居多,也有一元的,供游客们置换,当然这个置换不像扎基寺里的以一换一,而基本上要多出一倍价钱才能换到。检票员们很认真地查看游客手中的预约券,核对身份证号,如果时间未到不会放行,验票完允许进入的会进行严格的安检程序。
进了第一道大门,即是真正进到了布达拉宫雪城脚下,右侧石碑写有雪城概况介绍和导览图,浏览一番便径直往游客排队的地方走去,路旁开着不知名的鲜艳红花,在阳光下更是耀眼,让你忍不住看上两眼。在一个大大的遮阳伞前,熙熙攘攘地站着不多的游客,我也站到队列里去,看着身旁高墙上一扇扇蓝黄红白色的小小窗檐帘布在愈来愈炽热的阳光下随风轻拂,一瞬间仿佛自己曾化作其中一帘,在这浮世幻海里看人来人往花开花谢,看布达拉高墙下的喇嘛默念经文一脸静定悠闲地缓缓踱步。
正恍惚间已到了伞下,验票员看了我的预约券说十点半才开始检票,叫我到处逛逛再过来。于是我又沿那条宽敞的步道走下去,右边是游客服务中心,原为羌仓。羌仓,是公元17世纪下半叶重建布达拉宫时向宫内各殿堂的护法神敬献神饮所建,后逐渐演变成酒馆,建筑面积1490平方米;现辟为游客休息点,并通过复原青稞酒制作作坊,展示西藏独具特色的酿酒过程。进去走了一圈,有游客坐在院中竹椅上喝茶晒太阳,并没有见到酿酒的地方,许是季节时候未到没有开放吧,一圈廊道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特色纪念品,挑选了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封面上面目静定的小喇嘛给人一股安心的强大力量,而右下角的“問佛”两个字更像是发人深省的叩问,The Buddha in the heart,这个小本子成为了此次西藏旅行最珍爱的物件。
“佛度众生 众生皆可成佛”羌仓斜对面是布达拉宫珍宝馆,鲜有游客进入,宽敞的院庭里阒无一人,只有阳光与地板的静语,坐在门口的两个验票员和保安悠闲地聊着天,嘱咐我馆内不能拍照。刚一进馆,一位带着大方笑容的藏族妹妹向我走来,询问可否为我讲解,我有些疑惑,她表明自己是西藏大学的实习生,在这珍宝馆里学习、讲解,我可叫她卓玛;我看了看手机说,我只有15分钟,卓玛表示可以带我简单浏览一下。
布达拉宫珍宝馆在2009年对外开放,展出宫藏文物200件左右,主要包括明、清两朝的典章文物,罕见的藏文经典,深藏的稀世文物。三层建筑,共有“史海钩沉”和“宫藏珍品”两个部分八个单元,其中有印鉴、佛像、唐卡、法器、礼品、贝叶经、文献典籍等,涉及西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一楼大厅左侧是一幅大型浮雕壁画,内容为五世达赖喇嘛赴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场景,这幅壁画至今还依稀记得。也依稀记得,有一块金字长生牌位,内容是由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而对堪称镇馆之宝的“八瓣莲花喜金刚坛城像”几乎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是金光闪闪的样子。
卓玛从一楼讲到三楼,那些精美的文物在她自然得体的讲解中灵动起来了,缓缓流入脑海中,如今好多都已渐渐淡却,只有印象最深刻也最喜爱的那些精美至极的唐卡,如一幅幅绚丽的色彩画,在静谧的时光里述说着西藏悠久的历史与文明,述说着几百年来西藏与祖国内地频繁而密切的文化交流与联系。短短15分钟,整个珍宝馆里只有我一个游客,经过二楼那一排休息凳子时,一群活泼的大学生嘻嘻哈哈朝卓玛笑着,卓玛很高兴能为我讲解,而她的同学们都没有游客陪伴。
浏览结束,与来自日喀则的卓玛告别,走入明媚刺眼的阳光中微微恍惚,匆匆一览,好似去了一个遥远祥和的世界观摩,观摩一场盛大的觐见之礼,观摩人们心无旁骛地以现世里少有的无可比拟的匠人之心打造一件件传世于今的精美物件,观摩一场场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出了珍宝馆,掐准时间再到那把大遮阳伞前排队,验票后向上走几级台阶便是无字碑检票口,预约券上明确提示必须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无字碑检票口。到检票口再排队,这次是会扫描券上的二维码,检票员看了前一位游客的预约券悠悠地说还有一分钟,于是真的等了一分钟才检票放行,心里暗想这参观时间控制得真是一丝不苟如此严格。
进入这个检票口没几步台阶就是无字碑,碑前有一棵树,许多游客在此拍照,导游在一旁讲解。无字碑是为纪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而立。红宫于1690年动工,历时三年完工;同年,即1693年藏历四月二十日红宫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在宫前立无字石碑一座以示纪念。
在登山途中眺望布达拉宫广场走过无字碑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起来,慢慢拾阶而上,一步一仰望,布达拉宫也越来越近。虽然阶梯不算很陡,但毕竟是在高原上向上攀登,加上头顶着火辣辣的阳光,游客们走走停停仍是气喘吁吁,一路上男女老少不分族别国籍,都在一步步地向着神圣的宫殿前行,偶尔停下来眺望远处的雪山以及三面绿树环绕的布达拉宫大广场全貌,也会在攀登途中停下来前后相视一笑,仿佛大家是在做着同一种朝圣,不急不缓,沿着之字形上山蹬道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着。
虔诚向往 拾阶而上终于到了半山腰售票处,凭预约券付款购得参观门票,这个地方比较窄小,幸好游客登山脚步快慢不一,所以大大减小了这里的承载压力。拿着门票进入德央夏,看到热闹的陌生游客导游们,心里莫名地亲切起来。
每一次人潮涌动都激起千年热浪德央夏,即东庭院,系白宫正门前的大干台,面积1300余平方米,是历史上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布达拉宫举行跳神(密宗黑帽舞)及表演藏戏等大型活动的场所;庭院入口处悬吊了两面马皮鼓,是布达拉宫的报时鼓;庭院南侧有四层地宫,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储存茶叶的库房,东面为僧官学校,南北两侧为住房。很宽敞亮堂的大庭院,也有几棵绿树在高墙下静静站立着,但为了疏导游客,中间一大圈被围起来禁止进入,游客只能在四周活动,除了正对面的白宫是七层,进庭院一侧为三层,左右两侧均是两层的低矮房屋,走廊下是极好的阴凉避阳处。由于只能在预约的时间点才能进入白宫,所以许多游客在庭院里休息、拍照或听导游讲解。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在人心最深处我也在这庭院绕了一圈,看铜色碑文介绍,看帘布上精美的图像,看窗檐在风中飞舞,看鲜黄色的矮墙上或红色小门的门楣门框上鲜明的色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庭院里悠悠地走着,试图感受千百年来这里曾有过的辉煌与热闹,试着想象千百年来无数信徒在此虔诚朝拜的盛景,也试着感受藏地温暖的阳光下僧官们的悠然漫步。
信仰在千百年的雪雨风霜里愈加坚定看时间已接近11点便走到白宫正门前排队,随游客陆续小心谨慎地登上正门前三排陡峭木梯中最左侧的梯子,三排木梯都比较狭窄,均为十二级,中间一排铺了厚重的黄色地毯,据说为历代达赖喇嘛专用,左右两侧铺了红色毯子。登上此木梯便是正式进入布达拉宫宫殿,直到参观结束走出宫殿西门,中途不允许再有任何摄像或拍照。在此处导游会讲解一些基本规定和藏传佛教禁忌,比如不能拍照,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戴帽子、墨镜,不能踩踏门槛,不能用手指直指佛像等等。此后参观时间大约一小时,所有游客都一样,宫殿内任何地方都不允许停留,手机几乎不会有什么信号,种种庄重严肃使得这成为了一场真正的纯粹的朝圣敬拜祈愿之旅。
澄净天空下的布达拉白宫布达拉宫是雪域高原的标志性建筑,坐落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一般称红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也是大众所熟悉的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关于布达拉宫,网上有上万字极全面的整体介绍,而门票上则以藏文、汉文、英文做了四句话说明: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经典等文物,这一民族文化艺术瑰宝,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红白宫的称呼由外墙颜色而定,简单来说,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红宫,则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由白宫进入参观,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不一会儿就搞不清楚自己身处几层了,整个宫殿开放参观的殿堂不多,一是为保护建筑,二是考虑游客安全,即使是走过的许多楼梯,也是陡峭狭窄得不可思议,导游得不时地提醒游客注意脚下。
无论是白宫还是红宫,都有很多精美的彩绘壁画,这些壁画中有神话故事,也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文成公主进藏、五世达赖喇嘛和十三世达赖喇嘛先后到北京朝见清顺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情景等珍贵记录,在阴冷的宫殿内这些壁画总是给人无比真实的感觉,刻印在脑海里久久不散。
红宫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内珍藏着大大小小上千尊佛像以及众多的灵塔、佛塔,据导游说,灵塔以真金打造镶嵌各种宝石,供奉达赖喇嘛的舍利,佛塔以纯银打造也镶宝石,供奉达赖喇嘛的真身,灵塔的大小由达赖喇嘛在世时的功德而定。
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灵塔,该灵塔塔身为菩提塔状,用去黄金近12万两,镶嵌宝石18000余颗,弥足珍贵的大象脑髓中生成的珍珠在大殿昏暗的灯光下光泽尽现,让人静静注目凝视。在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内还有十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灵塔,以及8座镶有各种珠宝的银质佛塔等,整个殿堂一股恢弘气势。印象稍深的还有坛城殿,里面有密宗三大本尊的坛城,殿堂中心为桑旺堆巴坛城,东面为德却坛城,西面为吉杰坛城。
还有无量寿佛殿,殿中间的佛座上供奉着9尊无量寿佛塑像以及白度母、绿度母塑像各1尊。在我国西藏和内蒙古的藏传密教中,绿度母与白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中流传最广的。相传白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左眼眼泪所化,具有救度八难的威德,是能够为一切众生赐予长寿的度母,也被称为“救度母”。在藏传佛教中,无量寿佛、尊胜佛母、白度母被认为是福寿吉祥的象征,称为“长寿三尊”,是西藏诸多寺庙中常见的佛像组合形式。相传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右眼眼泪所化,为二十一度母的主尊,总摄其余二十尊化身的所有功德,本尊心咒具足一切息增怀诛之功用,消除一切众生的烦恼痛苦、满足一切众生愿求等,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苦海,命终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其救度之迅速、摧灭魔业之勇猛,故又称作“救度速勇母”,又因其能救八种苦难,被称为“救八难度母”。白度母、绿度母慈悲的面目会让浮躁的心静定下来,所以深深记住了这两尊度母像。
在红宫中还有一座值得参观的殿堂,即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的灵塔殿,但此殿堂一般不对外开放。资料显示,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也是一座封闭型殿堂,该灵塔于1934年动工,历时三年完成;而这座灵塔最具特色的是塔身是布达拉宫所有灵塔中镶嵌珠宝最多的一座,金刚钻、红宝石、蓝宝石、天珠、翡翠、珍珠等约10万颗奇珍异宝。而殿内最为独特的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坐像前陈设的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罗),这座7层的珍珠蔓扎堪称中国珍珠塔之最。据说灵塔塔尖处一对网状门扇内供奉着铜鎏金11面千手观音像,而在此塑像后便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真身所在。对于普通游客而言,能否进得殿堂一睹灵塔真容也是看缘分了。
大众熟悉的五世达赖喇嘛和十三世达赖喇嘛都有灵塔在红宫里,而整个布达拉宫唯独没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灵塔,仓央嘉措神话传奇般的一生或许不是一座灵塔可以盛下的吧。
红宫顶上有极壮美的六座达赖喇嘛灵塔殿的金顶,以及布达拉宫主供佛殿金顶,这些金顶组成了赫赫有名的布达拉宫金顶群,站在金顶群所在的巅峰之地可以将山脚下的拉萨城和远处冰雪未融的雪山尽收眼底,只是,极有缘分之人才能进得这金顶之巅。
走在一殿绕一堂的庞大宫殿里,游客们多是静默不语,对着殿堂里无数的佛像合十敬拜,抑或在金光闪闪的灵塔前慨叹这一世达赖喇嘛的生平,更多的是对整个布达拉宫的敬仰。双手合十,手掌微微拱起,大拇指弯向掌心,意为放下自我的敬拜。也许,我们没有藏民们那么虔诚笃定的藏传佛教信仰,但来到这个雪域之城的标志象征之巅,多多少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起诸多的敬仰,敬仰这种千百年来不变的信仰,敬仰千百年来为修建、维护这座宫殿而作出牺牲的人们,敬仰人们想要留住永恒的执着追求,人,不过是天地间的沧海一粟,但这不计其数的佛像、灵塔、壁画等等,似乎又是为人们留下了恒久,让人无法再淡然忘却。
语调和缓的祈愿声随着袅袅藏香在佛殿上空回响,壁画、灵塔、喇嘛等各种历史、故事从导游口中娓娓道来,一个小时的短暂旅程很快就临近尾声,所有走过的路真的只能走一遍,所有过眼的景象也是唯一不再重复的,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的旅程,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恋恋不舍地走出宫殿西门,跨出门槛那一刻,仿佛是从一个幽暗的梦中醒来,一下子被刺眼的光芒直射心底,恍若隔世。
你会不会在布达拉宫的高墙下冥想静坐在宫殿里一个小时没有喝水,还好殿内阴凉也不会太渴,走出宫门站在正午的烈阳下自然就喝了起来,在高原上活动随时补充水分很有必要。刚沿阶梯走了没几步,手机消息响起来,老朋友发来问候,说看到西藏地震的消息问我这边怎么样,而我在布达拉宫内一点也没有感觉。布达拉宫后山下是宗角禄康—龙王潭公园,沿着下山的阶梯一步步缓缓走下去,心里想着,我与布达拉宫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仿佛一场如梦之旅。走累了,坐在阶梯旁树荫下的石凳上,看着眼前一个个带着或沉重或轻松的脚步走过的旅客,仿佛明白,布达拉宫它千年来的伫立,正是为了这源源不断的朝圣与敬仰,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用漫长的时光与芸芸众生做无尽的交流。
后山下绿树掩映的龙王潭公园看着下山途中长长的阶梯,想起那几句众人熟知的诗句:那一日/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我是行野,你是芃麦。
简单,真诚,美,我想表达的全部。
图文原创,感谢阅读。
分享也是一种肯定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