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作者: qingqianshiguan | 来源:发表于2020-07-22 17:22 被阅读0次

在学校里,教育没有小事,一点一滴,点点滴滴,都会行成教育,并会被学生带到更远的未来。

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是不是需要很高的教学成本?当然不是。可是因为有“高标准、严要求”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叫喊”,教师的教学进度和评价尺度会相对固定,因此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他对学生的评价,也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正确的教学,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和自由表达,而不是满堂灌输,不是强记多练,不是“超前”。不能违背课程标准,把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到本阶段来灌输。让学生通过“刻苦”来“抢跑”,过早地让学生以出人头地为学习目标,这是在毁灭学习。学校教育中的很多口号经不起推敲,过难或过严的要求,会让学生畏难而退,失去学习动机。

根据目前的考试水平,教师靠简单的强制灌输也能让一名学生通过升学考试,但由于缺乏探究的能力,学生未必能适应未来具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不敢犯错的学生也可能因为缺乏创造精神而走向平庸。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过高的作文要求、过低的思想含量、刻板无味的模式化表达,已成常态。所以,中小学作文教学,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要有一年、三年、六年、九年甚至更长的发展眼光,不要试图在一次作文中灌输全部写作知识。

我并不否认教育要有“标准”和“要求”,我只想强调“正常”,强调尊重规律,遵守常识。无论如何,基础教育不要对学生提过高要求。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为一生“打底色”,不能让错误的教育扭曲学生的心灵,伤害他们的思维品质。“高标准、严要求”的口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惧心理之所以风行,是因为传统社会的焦虑、管理者“政绩观”的作祟,以及“集体无意识”的放任哦。

对教育教学的“高标准、严要求”要有理性分析。应当遵循科学规律,遵守常识,根据客观实际,实施正常教育。基础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不是军事训练,它有自身的程序和规律,不能随便移用其他模式。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基础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从难从严”对社会文明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倒是在这种口号下逐步形成的“淘汰制”在伤害教育公平。所以,回归理性,尊重常识,中小学教育不宜随意提“从严从难”。

学生学习需要更大的天地,上课过多不利于发展学习兴趣。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依据的是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内在规律,“浓缩”或“稀释”都不利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简单重复和无休止的训练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误识”,丧失学习兴趣。基础教育中,从小学开始的应试意识一直困扰着学生,他们能在压力下保持一点儿学习兴趣很不容易。中学课程,学科趣味仍然应当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无视这样的常识、常理,学习很难有愉快可言。

在学科的课堂上,知识呈现有可能是独特的、单向的,课时仅够教师完成基本内容的教学,学生还要通过感悟把知识转化为某种能力,形成、充实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思考、理解,需要逐步消化吸收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背景、经验,甚至需要某种契机(有时简直可遇不可求)。课堂教学往往按部就班,只有在课外,学生方能比较从容地思考、领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巩固,并做进一步探究。这个过程饱含学习趣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这个意思。学生通过思考、感悟获取的方法是最有价值的,如果他没有时间去思考、感悟,那样的“学”会带有缺陷。

没有思考时间、缺少消化理解过程,“学”变为死记硬背,也就扭曲了价值观,使师生皆迷信“课堂万能”“考试万能”。目前的思维评价模式,思维含量不高,不强调个人见解,难以考察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死记硬背”非但不吃亏,往往有利可图,这就为一些学校鼓吹“强化训练”“集中复习”找到了充分的借口。

学生的感悟和思考才是学习发展的主要契机。

相关文章

  •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在学校里,教育没有小事,一点一滴,点点滴滴,都会行成教育,并会被学生带到更远的未来。 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是不是需要...

  •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我们期待的东西不一定会出现,但我们不能不去做,因为毕竟存在变化的可能。我因此认识到,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

  •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低年级课堂教学,不论如何,教师不要训斥学生,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去关注问题、激发兴趣。“循循善诱”是古老的教育常识,只...

  •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基础教育是人一生的“底子”,那张白纸最早打上的底色,注定要成为终生记忆。 童年就需要明白的简单道理,将一步一步发展...

  •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所有的教育教学疑难,其实未必复杂。前人无数次地遇到过,也探索出了解决的基本方法。只是人们往往会忽视普遍的经验,甚至...

  •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在喧哗和骚动中,我渴望能有安静的学校。学校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在安静的校园中,教师既能敬重常识、保持理性...

  •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人接受教育,是为了培养良好习惯、学会学习、成为有智慧的人。如果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付考试以升入高一级学校...

  • 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要了解学生的“想” 课堂上学生最重要的活动,是“想”;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在于激发、引导学生去“想。”教师应当了解学...

  • 照亮校园的常识6

    个人简介:中职非主流无根教师 阅读范围:教育、历史、政治、哲学、经济等。 个人爱好:围棋、羽毛球、音乐 个人微...

  • 教育要有“人的教育”

    读吴非老师《照亮校园的常识》。 “教师的职业,要求他眼中看到的是“人”“生命”,而非尊卑贵贱的等级标签。” “他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照亮校园的常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lt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