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苏轼的吃货之路

作者: 8f2df9a66b6a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15:14 被阅读0次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曾经仕途一帆风顺,后来先后得罪王安石的改革派和欧阳修的保守派,被一路往南流放。在北宋南方尚属蛮荒之地,可不是现在的富庶之乡,可是这家伙居然把生平的功业归于这三个地方,好像有点奇怪。这三个地方虽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的地方,却是他开启吃货历程的巅峰之地。

    他在被贬的第一站就发明了东坡肉,他在《猪肉颂》里详细介绍了东坡肉的做法“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宋朝的主流肉食还是以羊肉为主,可是那时候政府不争气,能养羊的地方都被少数民族占了,所以导致羊肉价格一路飙升。苏轼这个被贬的官员肯定是没钱买羊肉了,幸好黄州的猪肉便宜,有钱人不愿意吃,觉得掉价,没钱的人呢不知道怎么烧好吃。这下,苏轼就研究起猪肉的吃法,将猪肉洗干净,放在水里小火慢熬,便成了美味,这家伙每天竟然要吃两碗,真是过瘾。

    离开黄州来到惠州,这家伙虽然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可是毕竟是个肉食主义者,光吃荔枝肯定是满足不了的。可能是惠州的猪肉不行,也或者是猪肉也涨价了,这家伙竟然发明了羊蝎子。他在《与子由弟四首(之四)》中写道“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惠州这地方,每天才杀一只羊,吃羊肉估计要摇号,他自然是抢不过地方权贵了。看着羊肉直流口水的苏轼,就让杀羊的把羊脊骨留给他,这玩意原本是给狗吃的,可苏轼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后,一股弥漫的肉香就开始在空中飘荡,他啃着羊脊骨上的碎肉,吮吸着羊骨髓,把惠州的狗气的半死。

    黄州、惠州有肉吃,可到了儋州那就惨了。要知道,那个时候,发配到儋州跟判了死刑差不多,没了肉吃的苏轼真是生无可恋。可是,吃货终究是吃货,年老的苏轼打猎是不可能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那片海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苏轼就发现了另一种美食,他给幼子叔党写信道:“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小的生蚝煮着吃,大的生蚝烤着吃,这个味道鲜美啊,他还写信给儿子说,千万不能说出去,不然那帮京城的来抢我吃的可不行。

    苏轼在他最不如意的时候,创作了流芳百世的佳作,也用美食来宽慰了自己被贬的伤情,如果没有美食的支撑,或许他也会得抑郁,自然也就没了他那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所以他把一生功业归于这三地也是正常之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饕苏轼的吃货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sg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