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世界连载小说原创文字集
《天赐画道》之⑤:传奇母亲

《天赐画道》之⑤:传奇母亲

作者: 龙马牛及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21:37 被阅读206次

    新体长篇传记文学《天赐画道》连载

    第一章/玄同/之三

    母亲林秀芳是谢天赐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女人。这个女人影响了他一辈子。
    阳江老街

    林秀芳来自广东南海。说是一个人从广州城流浪到南海的。又说是坐着木盆随洪水从江浙一带飘泊到广东的。直到1997年去世,她一生给孩子们讲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却一直没能完整叙述自己的身世。孩子们依稀只记得她逝世那年,说自己已经八十六了。

    据此推断,林秀芳出生的时间应该在1911年。

    那一年,中国翻天覆地:1月,第一部引进近代西方刑法原则的专门刑法典《清朝刑律》颁布;3月,慈禧太后总管大太监李莲英死了,绵延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眼见得风雨飘摇;4月,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名烈士长眠黄花岗;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化,激起民愤,长沙万人集会掀起保路运动,广东也喊出“政府欲卖国,粤人断不能卖国”的口号;8月,江苏圩堤溃决成灾,江浙许多府地一片汪洋;10月,武昌起义又起,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各省纷纷起义宣布独立,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2月,各地酝酿北伐,广东率先发兵抵达上海;这一年,北京设立了清华学堂;刘海粟在上海创办图画美术院;黄宾虹与安徽同仁筹办《安徽船日报》;外资在华企业已经达到一百二十家……

    所有可能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在这一年发生了。

    一位被遗弃的女婴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流浪到了广东,被广州城边南海的三位“姑婆”⑤ 收养。

    养女初长大,姑婆们合计着要为她操办婚嫁。此时的林秀芳已经与姑婆们生活十多年,性格中也有了“自梳女”的几分刚烈。她心有不从,身藏一把剪刀,趁婚宴乱场独自潜逃,开始了又一轮的流浪。

    流浪的日子定然很苦,她却常常用片言只语叙说那段苦难旅程。

    她能喝酒,善吃辣,会抽烟。没菜的时候,独自一人就着辣椒下酒;缺烟的日子,随手从孩子们作业薄上撕下一张白纸来,卷着旱烟过烟瘾。母亲说:她流浪时帮人养过蚕。养蚕常常需要通宵达旦,为蚕宝宝更换桑叶。蚕虫染了病,还得口中含酒,喷杀病毒。林秀芳定然有过将口中之酒偷偷咽下去的第一次,也必定有人指点过她抽烟吃辣能提神。久而久之,便学会了喝酒吃辣抽烟。

    但她决然不肯让孩子们染上烟酒之瘾。当孩子也有了孩子,更是小心翼翼,抽烟的时候总是搬条凳子独自坐到阳台上。

    这样的故事断断续续,还有很多。很多故事都带着传奇色彩。

    1937年,林秀芳经人介绍,嫁给了开平县平安里的谢池。靓女嫁靓仔,邻居们都说般配。

    女儿刚刚出生,日军开始侵扰开平。孩子四岁那年,一家人被迫离开开平,往南逃难。途中遇到一队日军沿途在抓壮丁,谢池没能躲过,被胁迫着为他们当挑夫。林秀芳抱着孩子一路跟随,一路上还在苦苦哀求。丈夫说这样跟着太危险,让她赶紧带着女儿先走。她决意不肯,继续跟随,还在路过的小街上偷偷买了一包好烟藏在身上。当沿途有更多的人被拉进挑夫队伍,她掏出香烟开始贿赂押解的日军。有日军竟然见烟心动,在小路弯道处悄悄放了谢池…… 

    这段故事很传奇,谢天赐跟人谈起也总是有些激动。他说:从中看到了母亲忠诚、坚韧、机智、勇敢的品性。如果说父亲后来选择在阳江县城开设铁铺是一种敏锐的市场嗅觉,母亲危难中竟敢用一包香烟交换丈夫,则体现出卓越的“公关”能力。这两点,在改革开放后的谢天赐身上都有淋漓尽致体现。他超前的市场意识和行为表现,常常让业内同行不可思议。追根溯源,不难从他父母亲的故事里窥见踪迹。

    定居阳江后,林秀芳放心不下留在开平的婆婆,决意要赶回去看望。当她带着女儿爬山涉水回到平安里才发现:婆婆已经饿死;六姑出于生计,嫁给了一位残疾男人;五叔染上鸦片,因缺钱四处偷盗被人打死;余下的亲人也已弃家流浪,各奔东西……

    母女俩历经数月,往返数百里,为谢家了却了一份愧欠的孝道。

    回到阳江,眼见得铁铺生意日益红火,丈夫却开始为无人继承家业唉声叹气:开铁铺干什么?赚了钱没人吃饭呀!他心里一直藏着那个庞大的“碉楼梦”。家业做得再大,没儿子继承又有何意义?有时干脆“罢工”歇业。

    天随其愿。不久,一个五六岁的生病男孩和另一个十五六岁的瘦弱女孩先后出现在铁铺门口。

    男孩是他母亲带来的,一身的疮伤,无钱医治,希望铁匠之家能够收留给孩子一口饭吃。秀芳悲悯心生,亲自上山采药,治好了男孩病疾,再让丈夫认做义子,留在铁铺当下手。

    姑娘则是个流浪女,据说生在广东恩平,从小卖给富家小姐做丫鬟。小姐出嫁时,富家要她陪嫁跟随。她不愿意,偷偷跑到阳江,被好心人家收留。收留她的男主人欲纳其为妾,原配夫人坚决不许,领着她外出求工。

    姑娘与自己相似的悲惨命运让林秀芳起了恻隐之心,她对丈夫说:孤苦伶仃姑娘家,怪可怜的,留下来拉个风箱也好。

    一年之后,谢家的善良与粗菜淡饭滋润了女孩,女孩也与谢家多了一份情亲,决意留下。林秀芳便从中撮合,让丈夫将姑娘纳了二房。

    一个曾经被自梳女收养的流浪女,一个从碉楼群里走出来的铁匠夫人,一个经受过社会凌辱仍不失善良之心的羸弱女子,除了坚守三从四德,还有一份荣辱不惊、刚柔相济的秉性。她以宽大的胸怀和自我牺牲精神,容纳了另一个流浪而来的年轻女子,满足了丈夫传宗接代的愿望。

    善恶泾渭,尊天得赐。林秀芳在为丈夫纳下二房之后,竟然奇迹般生育了一个儿子。正所谓顺理为善,报应乃常。牺牲原来是一种涅槃。

    “舍”与“得”如此哲学。

    谢母林秀芳
    林秀芳还有许多神奇之处。

    她一生喜欢香水香皂,这是那个年代农村妇女绝然没有的嗜好。生活并不宽裕的日子里,她会在衣袋藏一小块香皂,让自己浑身散发出沁人的香味。有邻居串门走进谢家,惊奇地发现女主人正哼着小曲,一边拿梳子给猪捋毛,一边往猪身上喷洒着香水。也不知那香水是从哪儿弄来的,把整一个臭哄哄的猪圈搞得香喷喷的。

    后来,当了外贸公司老总的女婿每次出差,都会特意为她捎回几瓶香水来。她尽管每次都说不用不用太费钱了,可拿到香水后总会虔诚地当场拧开,闻一闻,一副陶醉的模样。

    母亲爱美、讲卫生的习惯影响了所有子女。如今,谢天赐的画室、房间、几案上,从来都是井井有序,每本书、每张纸、每支笔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他说,这是从小受母亲影响养成的习惯。

    不仅谢家每个孩子都是经秀芳之手,拍打着发出第一声啼哭,她一辈子还为左邻右舍接生孩子无数,从未有过闪失,也从没收过人家一分钱。尤其那些遇到难产和家境贫困的妇女,第一个想到求助的就是林秀芳。接生完孩子,有时她还会回家拿上两个鸡蛋或一小碗米面,送给产妇。方圆几里街坊邻居无不夸她善良能干。

    她不仅会接生,还懂医术。自从到了谢家,家人再没进过医院,大病小疾全凭她一手草药料理。她给很多人把过脉,治好了医院看不了的疑难杂症。她还能说出一大串的中草药名,让识字的女儿帮她写药方。后来,当地有家诊所邀聘她坐堂,被她婉言拒绝:我不识字,不会开药方子。

    不识字的林秀芳却知道粤剧名伶红线女与马师曾的故事;说得出香港、广州、澳门许多的街道地名;她敬佛畏神,常常独上庙宇烧香叩拜;她还会哼粤剧、走台步;能看相、会算命;会打纸牌,会搓麻将;能缝衣,会绣花,编织衣衫;从大女儿佩金开始,谢家每个孩子都是她取的名,每个名字都朗朗上口;她还给孩子们讲过很多历史典故和好听的故事;八十高龄了,仍然可以站立着将自己的一只腿脚慢慢抬过肩膀;晚年时竟然还能一字一句虔诚诵读《大悲咒》、《金刚经》……

    “外婆,您太厉害了!”外孙女们喜欢缠着她,听她讲故事,探听她传奇的身世。秀芳淡然一笑:外婆流浪时到过广州,到过香港澳门,在戏班子里帮人煮过饭,在医院当过护工……

    不仅仅是一段经历,骨子里分明透着一种文化的底蕴。曾经被谢天赐邀请来为母亲讲故事的一位中学历史老师这样评价。

    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七十岁的林秀芳住在湛江儿子家里,帮着照看孙女。闲时寂寥,她希望有人能为她讲讲故事。谢天赐请来学校里最好的历史老师。可才讲了一回,那位老师便执意请辞:不讲啦不讲啦!你母亲知道的比我还多。

    个子不高,皮肤白皙,耳朵小小的,穿戴总很整洁。再苦再难的日子,没见她掉过泪,也很少有生气悲伤的时候。众人眼里,林秀芳不仅有大家闺秀的范儿,还是个神乎其神的女人:安静的时候,任凭孩子们在跟前闹翻了天她一声不吭,视而不见;孩子们的新鲜话题她却常常能插上一言半语,有时还乐意参加儿女们的同学聚会,跟着年轻人唱歌跳舞;她胆子很大,夏日里竟敢独自睡在池塘边的石坎上过夜;有时又胆小的很,听到雷声必定会让家人紧闭门窗,谁也不许出门;她知道很多历史典故与人物,有讲不完的好听故事,谢天赐长大后读到《封神榜》,惊奇地发现竟然与孩时从母亲嘴里听到的故事一模一样……

    她不识字,但有文化。认识的人都这样说。文化自然成了谢天赐姐弟们孩时便懂得珍惜的东西。

    值得珍惜的还有一种直面生活的向善与顽强。那是母亲留给孩子们的另一份财富。

    谢天赐七岁那年,有个乞丐婆婆挑着破烂,常在饭点蹲到他家门口。秀芳每次都会将她请到家中,然后从锅里舀一勺给她,有干的给干的,没干的给稀的。接连数日天天如此。那时,家里嘴多粥少,大家餐前餐后都在喊饿。孩子们见锅里本来不多的一点食物还要分给素不相识的人,便有些不乐意。林母告诉大家: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你妈从前也是这样,被素不相识的好心人收留,要不是大家省着匀着给她点吃的,早就没命了。

    家里孩子渐渐多了起来,林秀芳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亲生待养的宝贝,二房的孩子们也愿意跟着佩金、天赐喊她“妈妈”,而将自己生母唤作“细妈”。没钱为孩子添衣,改一改缝一缝,林秀芳有本事将旧衣裳变成又一件新衣;天气寒了,她花几个通宵编织起一件孩子们可以轮流穿的线衫;该上学了,每人都有一个旧布缝制的书包,书包上绣着各自的名字;她不会辅导孩子读书,却常要求孩子们背诵乘法口诀;大锅饭的日子,秀芳主动要求去食堂帮工,为的是能有机会将粘在饭钵上的饭粒一颗颗捡起来,给小弟充饥……

    1960年,细妈生下最后一胎。那是一个大饥荒年代,早已揭不开锅的谢家如何能再养活这个不该来凑热闹的孩子?等秀芳包裹好孩子走到门外,细妈狠狠心对着孩子小嘴灌下去一口米酒。秀芳回到屋里,发现孩子呼吸急促,小脸酱紫。她赶紧泡上一杯蜂蜜糖水,嘴对嘴对着孩子呼吸,硬将九子的小命从阎王爷手里抢了回来……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生命永远值得珍惜;慈悲向善是一种心境,坚韧顽强是人生态度;唯有保持对生命的热爱与乐观,拥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才有机会把握住人生航舵。这些,是母亲沧桑经历和人生感悟留给谢天赐的精神财富。

    祖孙三代。摄于20世纪80年代

    林母晚年潜心禅佛,每日诵念经书,日显慈眉善目。1997年因脑溢血去世,走得十分安详。

    与父亲去世时不同,谢天赐那天对着母亲嚎啕大哭了一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这辈子哭得最投入、最畅快淋漓的一次!

    那时,他仍然在湛江工作。一家三口每次回到阳江,母亲都会端出几件用自己旧衣裳改制的孩子新衣,然后与儿媳妇抢着与孙女睡一晚上。假期结束,儿子携家回转湛江,她恋恋不舍送到路口。过一段时间,又会独自站在路口张望,口中喃喃:我儿子是从这里回家来的……

    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枕头下压着不少纸币。那是儿子儿媳每月寄给她的生活费。听大姐说,母亲常会半夜里起来数钱,然后用香烟盒里一层外一层小心包好。早年时候,她说这钱得留着给儿子娶媳妇。儿子成家了,又说要留点钱给孙女做嫁妆。

    如今,孙女谢梦妮也已成婚,慈祥、神奇的奶奶仍然是个迷。

    说是从江浙坐着小木盆随洪水漂泊到广东的(史料记载,那一年江浙还真爆发过一次大洪灾);说是三个姑婆曾经争抢这个流浪女,相持不下才一起收养了她;还说她到过南海观音寺遗址,独自在那里寻找过什么东西;说是年轻时生过一场大病,是教堂里的洋医生在太平间救了她性命;土改时有匪寇出没阳江,邻居听她“吹嘘”过自己是军阀家庭的后代,为此文革期间还有工作组专赴南海调查,结果认定她只是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流浪女而已……

    谁也不知道她真实的身世。

    那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年代,那是一片澎湃着革命浪潮的热土。神奇每天都在发生。
    而她生活过的广东南海,不仅有秉性刚烈、独身自好的“自梳女”,还曾经走出过邹伯奇、朱次琦、陈启沅、黄飞鸿、康有为、詹天佑、何香凝、陈香梅、曾荫权等一  批神奇人物。
    神奇自有生长的土壤。

    【精彩待续。。。

    【下一篇:变化之道】

    注释:⑤ 姑婆是“自梳女”的俗称,也称孤婆、马姐、斋娘,年老后称姑太,死后称净女,在华南一带专指终身不嫁的女子。其通常会履行一定仪式,把头发像已婚妇女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独身终老。自梳女一经将头发梳起,终生不得反悔,父母也不能强其出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0d472688be3:“天赐画道”还没读完,就深感“谢天赐”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谢天赐”是人生哲理,要感谢天赐予我的一切良机。谢天赐还是我的座右铭:做事要顺应天意,就能得到天赐,天赐我愉悦心情,万物皆美。顺应无意,天赐予我那么多的好朋友,而且我的好朋友都是那么美好、他们阳光而真诚。在困难面前是要顺应天意,天就赐予我智慧和力量。我要珍惜、感恩天赐,牢记:顺应天意,收获天赐。不信你就试试,准得很!
      • f63a588e0c72:传奇自有生长的土壤:+1:

      本文标题:《天赐画道》之⑤:传奇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ug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