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时候,大概是这辈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念头最强,最不用考虑后果,也不用考虑成本的时候。
那时我在上小学,弟弟比我小四岁,我已经不记得那时候他有没有上学,只记得他一天很调皮,有一群小伙伴一起出出进进,他们的世界,在我眼里,简直比大人还要忙。在他们中间,在不同时期,是有不同的流行玩乐的。比如,某段时间玩弹珠,某段时间玩陀螺等等,总之,没有会被浪费掉的时间。
这不,不知什么时候起,他们中间,一股养蚕的风气慢慢袭来,一时间,养蚕似乎已经变成了这群小男孩们最大的爱好。
我不知道,最初的蚕蛋他们是从哪弄来的。只是每天都在口袋里带着个火柴盒,我很不解,问他为什么要带火柴盒,他才给我看的,到那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家里的火柴那么费了。原来都被他弄掉拿去装蚕蛋了。
火柴盒是他们每人都会随身携带的东西,就好像他们最宝贵的东西。那里面装着密密麻麻的蚕蛋,那种情景,看的我感觉都得密集恐惧症了,但是却是他最爱的宝贝。不愿让别人去碰它,连睡觉都会放在旁边。有时候,到天亮时,就会听到他说,我的蚕蛋被热死了之类的话。那时我在想,活该,哈哈。
为了迎接他的蚕宝宝们的到来,弟弟还专门去买了一个很好看的不大的盒子,等蚕蛋变成蚕宝宝的时候,他在新盒子里装满了桑叶,并把它们全都移过去。他照顾的很仔细,可能连自己病了,也没那么细心过。每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找桑叶,可这群小家伙长的很快,并且吃的也很快。弟弟一次找来那么多的桑叶,很快就被它们吃掉了,这可很让弟弟头疼。可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怎么说都有一种执念吧!可是它们一直吃桑叶,那也不好找啊,于是,从最初的新鲜的桑叶,到后来盒子里什么叶子都有了,只要不把它们吃死就行,甚至里面还有草。我当时在想,为了这群家伙,他也真是费心了。
可能它们之间也有肉弱强食,从最初的密密麻麻到最后长大时的所剩无几,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总之,到小娃娃小手指那么大的时候,只剩几条了。看着盒子里那么粗的蚕,软软的动着,我总有一种不好的,厌恶的感觉。这个东西,说不上什么原因,反正我就是不太喜欢,凑热闹似的看看还可以,但让我一直看,那是我不愿意的。而弟弟不一样,他可喜欢了,每天都看,恨不得见证它们每一刻的成长。而这个时候,弟弟终于可以歇会了,再不用每天出去给它们找吃的。它们开始吐丝,把自己包起来,直到完全成为一个被茧缚着的蛹。
然后就开始等,等它们破茧成蝶的那天,中间需要一段时日,弟弟每天都会看看它们的动静,可是也没什么动静。
等着等着,终于有一只蛹成了娥,白白净净的,还挺好看的。我当时在想,难道这就是破茧成蝶吗?它在茧里煎熬多日,终于可以冲出那道束缚自己的茧,自由自在的飞了。
我在想,留下的茧,就是丝吗?古有养蚕缫丝,那得养活多少蚕啊!想想就觉伟大。
一只又一只的蛹破了茧了,飞了。
弟弟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他的所做,从蚕蛋到蚕蛹,他的伙伴们如是。
然后我问弟弟,养蚕的目的,他说他也不知道。
我在想,可能小时候,做一件事,就是冲着它好玩去了,并不一定有什么目的,或许还因为别人也这样做,所以就跟着做了。那时候,还不懂得什么叫从众,但是秉着这一形式所做的事却会让他们付出真正的精力,因为那时候,只为喜欢,也因为喜欢,所以才热情,坚持。
他已经很久不养蚕了,或许是因为时光流逝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的琐事一点点湮灭了小时候那一些可爱的,没目的却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兴趣。
从前,总会听到老人们总是说自己小时候的事,那时候,还不懂,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朴实无华,但是每一件事都做出了自己心中所想,那时的那种真实,恐怕是我们这辈子再也无法重拾的珍宝。
蓝天,白云,密密麻麻的蚕蛋,蛹,以及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