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书摘1

作者: 小苹果树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15:23 被阅读0次

    本书的两个目标分别是:让你知道学生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利用这点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第一章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原理一:人类生来就有好奇心,但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

    我们并不擅长思考,因为思考缓慢、费力而且不可靠。我们对最重要的功能(视觉功能和行动)免于思考,同时我们倾向于用记忆而不是思考指引行动,甚至大脑会让我们的重复行为成为习惯,让我们不动脑筋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虽然大脑不是为了高效率的思考所生,人们其实很喜欢进行智力活动,至少在特定情况下如此。解决问题(任何成功的认知活动)会带来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来自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上毫无进展时不会有愉悦感的,实际上它会让你沮丧;同时,只是知道答案也不会有很大的愉悦感。脑力活动吸引我们是因为它给了我们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思考都一样吸引人。吸引人的问题有一个共性:中等难度。

    大脑的作用在于避免思考,思考是缓慢的、需要精力的、不确定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依赖记忆去解决问题(比如起床、吃饭、开车等已经熟练的事,解过的数学题...)。

    我们喜欢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有些难度却看上去能解决的问题,能带给我们满足感;太难或太简单的问题,让我们丧失信心或者感觉无聊。

    成功的思考取决于:环境中的信息、长期记忆(事实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工作记忆空间的大小。

    第二章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

    原理二: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狭义:知识体系在前,批判思考在后)

    事实性知识能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也能使你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甚至是记忆者。

    每本书、每个章节或者每行字,它所崭露出来的世界充满了各种隙缝,这种隙缝需要阅读者自己去弥补,用什么去弥补呢?当然是事实性知识,当然,事实性知识不仅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你成为更好的读者。

    如何再啰嗦几句,它是通过至少以下四种方式帮助你阅读的:1、提供词汇;2、使得你可以填补作者留下的逻辑空白;3、相关的要点能够合并,在工作记忆中增加空间,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联络要点;4、为模棱两可的句子提供解释。

    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且逻辑缜密,但如果没有背景知识,这些都不可能实现的。首先你要知道,一个人看起来像是在逻辑思考,但其实大多数时间他知识在进行记忆检索。事实上,人们利用记忆来解决问题的次数比你预期的要多得多。比如世界上最好的象棋手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是他们思考能力的差异或者是否能走出一着妙棋,而是他们熟悉的棋谱的多寡。

    对于知识来说,懂得多的人学到的更多。如果我们在长期记忆中有更多的事实性知识,那我们会更容易地获取事实性知识。

    因而,很多伟人比如爱因斯坦,看重想象力而不是知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其实是种错误的观念,因为有了知识才可以想象,才可以进行有效的思考。

    (这章对阅读的启示也是相当大。比如书总写到“书籍使孩子们接触到比其他任何活动更多的事实和词汇。此外大量数据证实,读“闲书”的人一生都因此受益。阅读,的确是很棒的一件事。)

    事实性知识很重要。你对一个方面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新知识(如理解词义、上下文、阅读背景、环境中的信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书摘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ed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