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一个离我很遥远的存在,我粗略地认得它却不了解它,每每谈起它总会感到些许违和感,比较直接的原因还是自小从未受到过宗教的引领,体验上的空白一片更加深了对其忽视的程度,平日的生活里留不出可以让宗教插足的空间。
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我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试着去梳理这本融合了各种宗教上的辩论争议,重点提取书中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的运用性对接。从阅读到讲课再到写备忘录,这一趟下来,所学得的理论,所能言传的知识,多少有了些光泽。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想大部分人与我对宗教的感觉是相似的,既熟悉却又陌生,熟悉的是“上帝”、“耶稣”、“教堂”、“阿门”、“圣诞节”等等,陌生的是“信仰”、“新教”、“天主教”、“三位一体”、“加尔文宗”等等。若将西方宗教是如何衍化的细细道来,那将会有多少资料呢?不敢想象。所以我还是基于这本书上提到的宗教知识,粗略地做些解释。
在一个世纪以前,马克斯·韦伯写出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他在书中主要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自从16世纪的宗教改革以来,以马丁·路德和让·加尔文为代表的新教逐渐成为了宗教的主流,与之相对的是天主教与东正教等旧有势力的基督教概念。
信奉新教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有着明显的区别,特别在入世与出世的态度这一点上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天主教教徒信奉完全的出世,他们必须禁欲苦行,表现出对现世利益的无动于衷,坚信物质欲望是不可取的,以换来临终时得以上天堂,我们可以戏称天主教教徒讲究的是“睡得安稳”。
而与之相反的,新教教徒身上有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追求财富和努力工作,反对挥霍浪费,按理性地方式做事,从而成为社会认可的成功者,即在意识中成为上帝的“选民”,我们也可以戏称为新教教徒讲究的是“活得自在”。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来说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了。
从新教与天主教教义的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把当时底层劳动人民获得财富的需求从传统伦理中解放出来了,从道义上肯定了人们世俗的谋利行为,摆脱了传统宗教对于人们谋利动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竞争与获取最大利益提供了道德上的解释。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大批把劳动视为天职,相信劳动和勤勉是他们对上帝应尽的责任的现代工人。这种出于信仰而严守纪律、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人群体是资本主义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不过欲望脱缰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所以新教为人的欲望的恶性膨胀提供了伦理禁忌。按照新教伦理的准则,当财富诱使人无所事事,沉溺于罪恶的人生享乐时,它在道德上是邪恶的;当人为了日后的穷奢极欲、高枕无忧的生活而追逐财富时,它也是不正当的。只有通过勤勉工作获得财富,尽量避免经济上的窘迫,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上帝的喜悦,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救。
说了那么久,一直都在围绕着新教与资本主义做科普,现在我来说说自己透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看到的东西。在现在的社会里,无论是体验式经济还是物质经济,几乎都在反复强调着一个词语“工匠精神”。这就是一个热门IP疯狂诞生,然后疯狂被使用的时代。本来已经对工匠精神的口号感到有些厌倦的我,在接触到新教伦理中所鼓励的理性资本主义精神之后,突然找到了与“工匠精神”这种生命形态极为相似的一种气质:信念、自律、善意、坚持、缓慢劳作、不功利不焦虑、丰收时亦是一种成就。在这里,就引用李宗盛为new balance英美产系列所做的一支广告来表现这种精神。
New Balance 致匠心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我二十出头入行,三十年写了不到三百首歌,当然算是量少的。我想一个人有多少天份,跟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的关联。
天份我还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份。
人不能孤独的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
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代替的,就只有一个字“人”。
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
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
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为什么?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
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我如此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沉得下心神的一种生命形态,拥有着一种进取精神,同时视完成自己手上的劳动为一种活法、信念,体验里乐趣大于劳作里的辛苦。这样的生命形态里还会出现职业倦怠这样的问题吗?我想那是很少的。职业倦怠是一种动力系统出问题的表现,新教则为劳动者提供了一个伦理角度的支撑点,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老T根据《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梳理出来的那条经典的逻辑等级链“动力系统→信念系统→伦理系统→意义系统”,个人的动力系统如何最终指向了生命意义的方向,若觉得所谓意义太大、太空泛,那就回到伦理系统、信念系统进行自我分析式的思索。
在与大家分享阅读这本书的小讲座上,我坦言感受到中国就像是一头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猛兽。在我童年的时候,大家对性、欲望都讳莫如深,压抑不提;我长大之后再一看,现在已经变成了人性里的欲望膨胀和性解放的时代。老T站在社会学的角度上解析了这场两极分化,曾经的中国经济需要快速的发展,因此我们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如此高速的发展需要的是什么?是最大的生产力与劳动力,在这样的东西面前,人的欲望、情感、个性化全部都靠边站,所以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后,将人物质化与机器化,中国人一压抑就压抑了数十年。
而如今,中国获得巨大的生产力背后的恶果也暴露了出来,那就是非理性资本主义背后隐藏着的疯狂的消费主义,之前中国人压抑得那么多东西以扭曲的、疯狂的方式肆意生长、掠夺、占领。站在理性资本主义的角度再深入一层观察,现在中国社会的大分裂已经出现了,唯有拥有良好的精神积淀和诉求的社会圈层,才能发扬出自身品质里的自律与极简,也因此更为接近新教伦理中所提及的“将劳动视为天职与荣耀”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