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立项?
立项这个事简单点来说,就是你想做一个新产品或项目,不能自己想做就做,在做之前,一个是要向上级领导说明报备,另外要获得对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支持(如果你是老板就当我没说),如果立项成功,这个事你就可以继续往下推进,如果不成功,就暂停了;
虽然都叫立项,但是不同行业,公司对立项的操作差别还是很大的,对互联网行业来说,立项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类:业务立项
从公司战略,业务层面确定某个事要不要做,比如你的公司现在做物流业务,公司觉业务可以往上游延伸,所以决定做电商业务,这样能和物流业务能形成互补,具体产品是什么样的,立项前并不需要交代的很清楚;这种立项在以业务为导向的公司中非常常见,比如电商,物流,O2O,互联网教育,医疗等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公司。
第二类:产品立项
在立项前不仅要把做什么业务确定下来,也要把对应怎么做的产品方案也确定下来,然后再看这个事能不能做,比如还是上面的例子,以这种方式立项的时候,不仅要确定做电商,而且要把实现方案,是淘宝方式,京东方式的,拼多多方式,还是其它方式都确定下来,这种立项一般纯互联网公司用的比较多,做的业务一般都是纯线上的业务,产品方案会直接影响到事情的成败,所以对产品方案比较看中。
可行性分析
一个项目或产品从想法到立项一般需要经过想法,概念,调研,方案这样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做一些工作,这些工作统称为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看看这个想法是否可行,这些工作如下:
1.梳理自己的想法,形成一个更加具象的概念,梳理的过程自己会发现这个事的本质和问题;
2.从需求的急迫性,频率,用户画像,人群规模等方面进行需求调研,搞清楚你这个需求背后面对的人群是什么样的,有多大的规模;
3.通过行业及竞品分析,了解市场上对应需求的解决情况,各个解决方案的优势和劣势,风险和机会,从而判断这个项目或想法的在外部市场上的机会;
4.了解公司内部的规划及资源配置情况,看看是否符合公司当前的规划,是否有资源实现;
5.基于以上这些分析,对产品或项目对产品商业价值和机会的评估,基于评估结果设计方案;
6.进行投入产出预估,实施周期规划;
7.进行风险预估并设计对应的规避方案;
在这个阶段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做分析都是正向思考,分析的都是好的方面,这种分析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因为大多数人都能看到好的一面,正确的做法是要从各个方面全面的去分析,能看清楚好的地方,也要看清楚风险,能看清楚外部市场上的机会,也要看清楚自身的实力,这样的分析对后期评估决策才有价值。
立项时需要的输出物
立项的时候需要准备一些完整的,系统化的输出物,这些输出物有的叫商业需求文档(BRD),有的叫可行性分析报告,总之就是把前面可行性分析的结论系统化的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一般表述框架是这样的:
1.目标用户/客户是谁?( 市场定位)
2.想解决什么问题?(产品价值)
3.打算怎么做?( 策划方案)
4.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什么资源?资源是否具备?需要的资源怎么来?(资源支持)
5.同行竞品是否做过,效果怎么样?现在是合适的时机吗(市场分析)
6.运营计划是什么?(运营方式)
7.需要投入多少?(投资)
8.要达到什么目标?KPI是多少?(收益)
9.有什么风险?怎么规避?(风险)
在这个框架中,如果是业务立项,在策划方案的时候,重要表述业务上怎么协同,怎么形成闭环,如果是产品立项,在此基础上还要补充产品的形态,使用终端,产品框架,核心功能等。
怎么立项?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立项流程和说明,一般都需要经过可行性分析,提交立项申请,评估分析,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前面两个环节由产品经理来推动,后面的由上级领导来处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有的公司把方案发给老板,老板同意就可以,有的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宣讲,经过不同部门的审批,总之立项遵照自己公司的要求和说明就可以了;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任何一个公司中,立项都是一件大事,因为这涉及到后续庞大的开支,所以并不是每一个立项都会被通过;另外立项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并不是文档多规范就可以,更多的是要向领导或老板持续不断推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能影响老板的决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所以对人的沟通能力要求特别高。
写在最后
作为产品经理,在达到一定的级别之前,能马上去主导一个产品立项的机会可能比较少,我们工作中能感知到的,一般是在比较重大的项目开始前的立项,并且在其中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其实一些小的功能要不要做,如果要领导来支持,整个沟通反馈的过程也类似于立项,所以立项的思路,也可以活学活用到日常的产品工作中,帮助自己更好的来提高沟通效率。
如果在产品相关的学习,求职或职业发展方面有什么问题欢迎来找我交流讨论~本文原创发布于简书。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