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高窟》有感

作者: 柒太话人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22:34 被阅读30次

我没有去过敦煌,于是,便跟随着余秋雨先生的笔迹来到了莫高窟。

莫高窟,最早是在公元366年,由一位僧人在敦煌东南方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开始开凿的,后来代代有人继续开凿,到最后就成了著名的莫高窟。

佛教在印度传播的时候,石窟只是僧人修行的场所,不在石窟里雕塑和描绘佛像的,有时候也只是用金牛、佛塔,法柱等象征物来替代。

后来,收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带来的雕塑家们的影响,人们开始在石窟里开凿佛像。

这些石窟大多处于荒山野岭之间,谁也不曾想到,这些不起眼的石窟之中,竟然藴藏着印度和古希腊两个伟大文明的精彩。

中国的佛教最早是从印度传入的,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石窟里的造像艺术越来越多的融入了时代的文化背景,这些一代代由坚石雕刻的佛像就这么传承着,接通了中华历史的血脉。

从莫高窟里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历史的演变与兴衰。

让人惊奇的是,千百年来,尽管莫高窟周边的各种政治势力经常是打得你死我活,可是谁都愿意为莫高窟做一点好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建设和守护着莫高窟。

这也许就是佛教的神奇之处,不管你有多野蛮,多狂躁,只要到了莫高窟,就会变成乖乖听话的好孩子。

莫高窟里雕刻的壁画作品,都标示着年代,从最早的印度菩萨起身前来中国开始,直到明清时期,由最初的苦难,到逐渐的放达,以及华丽的场景,还有那扬眉吐气般的欢乐祥和风姿,直到最后的悲壮,都可以看得到各个朝代的兴盛与衰落的演绎,历史的血脉相连。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群白俄士兵滞留在石窟里,这些愚蠢的人们在石窟里生火做饭,乱涂乱画,胡作非为,使得壁画和雕像被油污及脏污所覆盖。

更可恶的是,这些士兵走后,又来了一群美国人,他们不再是愚蠢,而是无耻到了极点。

当他们看到壁画和雕像被白俄士兵所糟蹋后,破口大骂,还立下誓言说要拯救莫高窟文物。

所谓的拯救就是用化学溶剂把壁画粘到纱布上,再带回美国,这分明就是名正言顺的掠夺中华文物。

当他们把莫高窟的壁画带回美国时,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这位哈佛大学的兰登.华尔纳,后悔当初来中国时带的化学溶剂不够多,于是又来了第二次,还带来了一个化学溶剂的调配专家,准备在石窟里大干一场,要把中华文物给剥离得一寸不剩,只为满足他们那可耻的野心及无耻的私欲。

庆幸的是,他们聘请的中国翻译陈万里,是个有良知的爱国人士,他借口要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之际,偷偷通知了莫高窟附近的村民,说有一群外来者要来掠夺石窟里的文物。

于是,这群可敬可爱的村民们,手里拿着镰刀,木棒等家伙,天天寸步不离地守看着美国人,以至于美国人感到非常棘手,最后不得不空手而归。

也因此而保住了石窟里仅存的壁画和雕像。

在这里,我们必须得向陈万里以及那些可爱的村民们致以深深地敬意,是他们保住了我们中华文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

虽然我没有去过莫高窟,不过从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中已经感受到了石窟文化的深沉与广厚。

为我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传承,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相关文章

  • 读《莫高窟》有感

    我没有去过敦煌,于是,便跟随着余秋雨先生的笔迹来到了莫高窟。 莫高窟,最早是在公元366年,由一位僧人在敦煌东南方...

  • 瑰丽古艺海

    莫高窟里飞天彩, 黄沙道边越千载。 大师三年尤未齐, 游人如潮只唉乃。 读王大珊友文有感西北旅行日记(9)|千年莫高窟

  • 读《莫高窟》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年间。传说一位高僧行走于鸣沙山上,回首间见山头佛光显现,似有千佛召唤。于是决心就地开凿石窟...

  • 敦煌莫高窟有感

    敦煌位于自唐朝起的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充分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极大发展。 有四百多座石窟,内藏450...

  • 读《文化苦旅》之二《莫高窟》有感

    想写 第二章《莫高窟》的读后感,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不知道用什么文字来形容我读后的澎湃心情,于是...

  • 文化苦旅之莫高窟

    因为自驾去过莫高窟,所以在看到余秋雨的这篇莫高窟,着实觉得亲切! 一开始读,就让我知道了莫高窟修建的起源,...

  • 诗游中国之莫高窟

    三字经 ——游佛教圣迹莫高窟有感 三字经 ——游佛教圣迹莫...

  • 读《文化苦旅》,守护好中国人自己的宝贵遗产(1)

    读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和《莫高窟》,我发现,把顺序倒一倒,会看得更明白。也就是,先读《莫高窟》,再...

  • 说到敦煌和莫高窟,你却只记起壁画与飞天吗?

    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读到道士塔,读到莫高窟,填补了我对那段中国历史认知的空白,诚然,对于敦煌,对于莫高窟,我们...

  • 好想认识你――莫高窟

    说起莫高窟,就会想起余秋雨的《莫高窟》。 余秋雨: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上学的时候曾经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莫高窟》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is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