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一直写都没有长进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4-30 00:04 被阅读0次

    第9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4月30日在成都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开启。开班第一天张文质老师就献上两个主题讲座《换一种写法,换一种活法》和《出版自己的教育著作为什么这么重要》。

    张老师的课我听过不少,百听不厌。哪怕主题一模一样,不同的场合,也会有不同的精彩。他的分享,对象感很强,同样的主题,因现场人物不同,会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演绎。从课程表看,这一次课程还有不少新的主题,令人期待。

    我曾说过,张文质老师是一座宝藏,能寻到其中一两块珍宝为己所用,就可成为富有之人。我一直在努力探寻着。这一天又有什么收获呢?

    一、你有了使命感,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了

    "你有了使命感,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了",张老师说出这句话时,我便把它记录了下来,我对这句话感触太深了。非常喜欢,大部分时候也是认同的。我觉得,这边的使命感,也可以换成自己喜欢的事。

    张老师组织的活动我都很喜欢,参与其中都特别有力量感。这一次能以特殊的身份继续参加写作班复训,又恰逢假期可深度参与,我是非常期待的。

    在过去的两三天里,我反复高烧不退,特别那晚近40度的高烧,差点让自己陷入迷糊状态。一咳嗽,头就钻痛。偶尔做一两件事,都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

    今天写作班开班,烧退了,一整天体温正常,东西也吃得下,偶尔还会咳嗽,但感觉人轻松很多,已能正常做一些家务。全程参与了写作班的课程,感受到那份安全感,幸福感与想表达的冲动感。

    教育行走活动,都在暑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活动强度也很大,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每年都有几百人从四面八方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抵达现场。舟车劳顿加上高强度的活动是最容易把人累垮的。但举办那么多期,没听到谁病倒。还有的营员从家里出发身体不适,抵达现场后康复迅速的。

    可以说这个活动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一个奇迹是因为大家都沉浸在其中,那份喜爱,那种高度的投入,让自己"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了"。

    生活中、教学中也是这样,当我们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当我们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的身体状态总会特别好,更不容易生病。原本的疲惫,或小的身体不适也会瞬间痊愈。

    我说大部分时候是认同的,是因为当身体确实遭遇不可逆的病变时,是无法通过这样的精神力量去改变的。

    所以,遇到再喜欢的事情,快乐地忙碌时,也别忘了抽空休息,别忘了休整自己。平时缺少小的休息,累积久了,出大问题,再遇到自己喜欢的事,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空悲叹。

    以人为本,生命第一,也是张文质老师特别提倡的。

    二、我们为什么一直写都没有长进

    这个话题,文质说曾聊过,今天张老师继续深聊。

    一般情况下,写起来,坚持写总是有长进。只要你能坚持写一段时间, 你的手感和语感总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要完成一些与写作相关的任务,也能较快完成。

    不过,很多坚持写较长时间的伙伴,会进入一个平原期或瓶颈期,就是只停留在手熟上,停留在数量的增长上,文章的质量一直无法飞跃。而一些伙伴,可能坚持的时间没你长,却有飞翔者的感觉。

    这些一直写都没有长进的伙伴,问题出在哪里了?我觉得张老师提到的这两点大家可尝试做起来:写作一定要有挑战性和写作要有范本。

    就是要拒绝惯性写作,远离惰性形态,走出庸俗的表达方式。不要为完成日更而日更,不要为完成阅读而阅读,而要给自己的写作设置一点难度。当你的写作已经坚持一段时间的练笔,就不要只写一些凑字数的口水文,不要满足于记一些流水账,而要有意识地进行主题式写作。试着想广一点,想深一点。

    当你不知道往哪边努力时,那就选择一个人的作品做范本,用心学,有作品意识地模仿着写。你选择的这一个人不一定是你这个领域最好的,因为一流的作家是天才,而天才是无法模仿的。当然也不能选择太差,太差就没有模仿的意义,模仿得最好,也就那样。我们可以向我们所在领域的二流的专家学习,深入阅读他的作品,把他当范本。

    三、一个好老师必须成为"一本书"

    如果你很优秀,张老师跟你说,这辈子你总得要有一本自己的书吧。你会怎么想呢?

    我书教好就好了,我的主战场是课堂,写书干嘛?

    是否有这样的人呢?肯定有,数量还不止一两个。

    为什么好老师必须成为一本书呢?如果你只是教得好,没有写成文字,你带过的班级的孩子是受益者。而受益者的范围可能就这么大。如果你把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梳理后,写成一篇文章,写成一本书,还能发表或出版。哪怕跟你不认识的,也可能成为受你影响的人。

    现在的教育文章引用最多的是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把他的想法和做法,没有把他的成果变成文字。我们和他时间和空间距离都不少,是没办法了解到这些东西的。正因为有了文字的传播,我们才能花很少的钱,只需要通过阅读一本书,就能穿越时空,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相关的智慧。

    所以,我很认同一个好老师必须成为一本书这个观点。我也接受这辈子总要有自己的一本书吧这个倡议。

    写一本书,有人用了半年的时间,有人用了15年,有的人却要用一辈子。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照着自己的节奏,用心写,相信一定能够完成的。

    以上只是一点小触动,张文质老师的分享还有不少干货,待我慢慢消化。

    张文质老师的分享最出彩的地方不是给你写作技巧,给你写作建议,而是点燃你写作的热情,给你写作的信心,让你勇于找寻和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写作班学员晚上研讨活动结束后,还必须完成1000字以上的作业。王老师是第一个提交作业的线上学员,她在作业中写了听课后的改变"我在脑子里构思了一本新书的主题和框架,有种内心涌动的感觉。"

    张文质老师的活动总能唤醒用心参与者,引导大家努力行动,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写作班课程还有两天,再过两个多月,第八届教育行走活动也将开启,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一直写都没有长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kg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