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十四
盖碗茶
巴蜀人喜欢饮茶,城市乡村大人细娃,都是茶馆常客。出自四川的现代著名小说家沙丁著有代表作《在奇香居茶馆里》。茶馆属于古老巴蜀社会三教九流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
这陶瓷质地的“盖碗茶”由三部分构成,底部的茶托,中部的茶碗,上部的茶盖。在我所见识过的茶具中,我以为,盖碗茶是最经典的审美存在。
如今巴蜀之普通茶馆,大多使用圆柱体的玻璃杯了,便宜且经久耐用,便于清洗,从经营者的角度看,那是很可取的,但简洁便利的同时,也显得忒寒碜了。所以,高档的茶楼从南方引进功夫茶的品茶模式了。
我所居小城,如今只剩下一家使用盖碗茶具的喽。我觉得,盖碗茶与提着一把水壶穿行茶摊冲茶的茶博士,作为一种文化传承,那是可以而且应该申遗的。想起四川老诗人流沙河先生撰有一联,特别有趣儿:“革新你饮拉罐水,守旧我喝盖碗茶。”
孝顺儿
见一小摊卖些小百货,有意思的是一块纸板招牌上用毛笔书写着“脱痒器”三字。第一次见呢,颇觉稀罕。以为真的是什么神秘兮兮的高科技机器,结果是什么?就一挠痒痒的长条竹片,头上曲着几瓣抓齿,估计会让年青人联想到猪八戒的那个钉耙。呵呵,这就是高科技的脱痒器,搞笑得很。
科技昌明,便利生活,是好事,但也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嘛。明明是古老国货,为什么非得整个洋名字? 你莫小看这么个玩意儿,它可是国粹。古人长袍大袖,又不能天天洗澡,身上难免发痒,怎么办?儿女在身边就叫儿女代劳,儿女不在身边怎么办?于是有人就发明了这个,巴蜀民众称之为“孝顺儿”。
一个单薄的物件,被幽默地冠之以沉重伦理,可以看出吾国吾民以德治国的深远传统。我不喜欢孝顺一词,或许基于我对儒家思想以德治国的一己偏见。古人曰:孝者,顺也。顺从父母就是孝道,要是不顺从呢,就是不孝。无关对错,不论是非,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从逻辑上讲,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顺从父母,以父母之见识为见识,以父母之选择为选择,我们的生活就将是父母的复制加粘贴,社会何来进步,历史只是重复,多么可怕呀!
更可怕的是:传统孝道还是以德治国的一个垫脚石,它要登堂入室的是——忠君报国。“爹亲娘亲不如某某某亲”“母亲只是生了我的身,某某的感情比海深”之类,就是与时俱进的借尸还魂。
什么是忠君?简而言之,就是无底线地把自己交给国君皇帝,即使他是一个弱智、屠夫。如今这些年借国学热,有司裹挟无良学者重提孝顺,名之为弘扬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其心可诛。
都什么时代了?连商人们都还知道把“孝顺儿”改为“脱痒器”了,却试图开历史的倒车,未免把小老百姓的智商看得太低了,把小圈子的那点利益看得太重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