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就是找自己
一,我的故事
如果我年轻的时候就懂得这个道理,那该少走多少弯路啊。这个道理就是:
找工作就是在找自己。
上学一路上到考上大学,之前都在既定的轨道被人牵着走,上了大学突然没人管了,自由了,都可以光明正大地谈恋爱了。但同时没人牵着了,像迷失的羔羊。迷茫成了我大学生活的一大亮点。
就这么迷茫着迷茫着,毕业来临。我和同龄人一下子就被赶出了学校,抛入社会。
我做过好几份工作,跨度也大。看我的简历,不是线形的,而是断的,碎的,惨不忍睹。
更可笑的是,那时的我信誓旦旦地要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坚决不考公务员,坚决不进体制。然而,当年的我只记得看到"自由"二字,却对后面跟着的"职业"两个字视而不见。
看吧我都干过什么呀:在国际学校给小学生教英语,在大学教大学英语,教过中文,中餐馆里端盘子,翻译,给人办签证,护理,跨文化训练,写广告文案,写宣传片脚本,组建写作小组,做难民营义工。
我看着自己的简历,会心虚,在面试的时候我该怎么说啊。该怎么解释我这看上去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干活方式啊。
有时我会无比地羡慕那些有着完美简历的人,他们似乎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或者有人给他们做指导。他们的简历是一条直线,他们的经历是台阶式逐年升级。
而我的简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干干这,干干那。连我自己都问自己:你到底想干嘛?!
因为迷茫,所以不停地换工作。因为能力有限,所以有时也不得不为了生存,能到手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
奇怪的是,我的本职工作不连续,但业余爱好却挺完整地有连续性的。比如,跑步,我跑了二十几年。跳舞,到现在第七年了。写作,连续十年的私人写作。可以说,我跑步,跳舞,写作这三件事做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根本无需"毅力","坚持"。
这些持续的业余爱好给了我一个生活的框架,让我的生活保持完整性,让我不至于在不停地搬家,换工作的震荡中惊慌失措,焦虑不安。
我的业余爱好让我明白,做事要做自己热爱的,有挑战性的自己能做好的事。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放到本职工作上,还要加上一点,就是要做对他人有用的,有意义的事。
回到我的简历。我的简历真的是碎片化,毫无联系吗?
仔细看看不是。我干过的所有工作至少有以下共同点:至少我坚决地用了排除法,不去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至少我干的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帮助人的,服务性的(包括教学,帮人写稿)。反正都是用语言,要么在说话,要么在写字。目的只有一个:交流沟通。
原来我一直在干交流沟通的工作。而且从不同的实践领域去锻炼了这个能力。而且我的工作是对他人有用的,有意义的。
我曾总结过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个体,能承担起家庭责任,并且对社会有所贡献。绝不从事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环境有害的行业。
这样看来,我已经通过我做过的工作逐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我是说,目前我至少觉得自己是幸福快乐的。
梁文道写:"先想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再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个工作。我们常常忽略一点,一直以为工作就是一件谋生的事,而忽略了工作不只是谋生这么简单,工作塑造了一个人的身份甚至人格。"
说白了,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在这个基础上找工作就有了大方向。问题是,年轻时有多少人能想好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想是想不明白的,于是只有去做,去尝试,哪怕撞得头破血流,哪怕暴露自己的一无所知,哪怕迷路,掉进大坑,也只有去践行,才能明白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工作本身就是这样的践行。
如果我年轻时读到梁文道的这句话,可能也就是在脑子里过一下。很多直白的大道理,非要亲身体验了才是融入了血脉的,化入体内的精髓。
这么说来,我年轻时的弯路不是白走。因为再弯的路,毕竟是我自己走出来的路,在这个过程中我才能逐渐解自己。
在磕磕跘跘后我渐渐了解我自己:我喜欢自主独立地工作,同时又能与人协作;我能与人很好沟通;并且我喜欢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不喜欢在电脑上工作,不喜欢坐办公室;喜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尝试做斜杆青年;保持终身学习和工作;我是通过写作来思考的人,所以要不停地写。
每一份到手的工作,即使看上去再不理想,也能锻炼我们的某种能力吧,比如社交。即时上班时锻炼不到,下了班后的时间也能用来提升自己吧?一边锻炼提升自己,一边骑驴找马,我们终究会越来越了解自己,靠近自己理想的工作。
找工作,以及工作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的过程。反过来,更加了解自己又能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找工作就是找自己二,德鲁克的自我管理。
今天既然写到这个话题,我又重读德鲁克了的自我管理。把笔记放在这里。
他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机遇的年代,这同时意味自己要为自己负责。伟人成功靠自我管理,而平凡人成功就更离不开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在我看来,就是从一种被动的人生状态转入到积极的人生状态。不是毫无作为地坐在一艘小船上,任由船在生命的海洋中漫无目的地漂流。而是自己掌舵,有目标,朝着目标行驶。
这样看来,无所事事地,不用动脑动手地漂泊看似舒适自由,但充满了危险,随时可能触角,随时可能迷失。掌舵是吃力的,费劲的,但能避开危险,找到好的路径,到达我们向往的地方。
为自己的人生掌舵,进行自我管理要问自己7个问题:
1. 我的优势是什么?
自我管理的基础是接纳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德鲁克说,不要试图去改变自己,你不会成功的。也别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而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利用你的优势,并且改进你做事的方式。
那么怎么发现自己的优势呢?
德鲁克给了回馈分析的两步:1.在做关键的决定或行动前,写下自己的预期。9到12个月后对比现实结果与预期。2,坚持实践这个办法。短时间内,或2之3年内,你会发现你的强项在哪里,弱点在哪里。
找到优势后要发挥所长,加强所长,谦虚地学习,不要傲慢。
认清了自己的优势之后,还要明白自己做事和学习的方式。
2.我做事和学习的方式是怎样的?
我输入信息的方式是什么,是靠阅读还是听?我处理信息,思考的方式是怎样的?我学习的方式是什么?是靠阅读,写作,还是行动?我适合做决策者还是建议者?我适合独立工作还是分工协作?我是在高压下高产还是按部就班更能发挥优势?
3.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价值观其实就是什么更重要。如果一份工作,一个企业与我的价值观不符,那么我是做不好事的。
4.我归属何处?
这里指一个人投身事业的领域。找到自己归属的前提是明确知道前三项的答案。
5.我能贡献什么?
这里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前情况下的目标是什么?二是在我本人的优势,工作方式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怎样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三是必须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才能改变现状?
6.我要怎样增进我的社交?
一是要接纳他人的特点,优势,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二是承担交流的责任。
7.退休后我想过生么样的生活?
退休后想干的事情在退休之前很久就应该开始。德鲁克说,如果你40岁时不开始做志愿者,那么60岁退休时不会突然成为志愿者。因此,没退休以前要为退休后的生活播好种。
其实不谈退休,放在今天,我可以问自己,我的生活,职业轨道还有什么可能性,去试试,去找答案。斜杠青年就是这种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