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摄影入门红豆·心艸集
『书法文札』| 大城小“视” —— 闲看峰壑今来变,还从物外起田

『书法文札』| 大城小“视” —— 闲看峰壑今来变,还从物外起田

作者: 简书_红豆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23:30 被阅读106次

    南方的初冬,依然是浓翳碧绿。当北国已是朔风吹起,这边的感觉却像初秋,人们穿着夏天的衣服,尽情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空调”。相比炎热的夏天,戊戌九月,是这个城市最舒服的季节,而因为季节的清爽温润,人的心情,也显得格外闲适而轻松……

    周六,放工经过地铁站A出口的宝贝欢乐天地,露天商务广场正在举办一个“公益”活动。对于这类打着“公益”旗号搞推销的各种"活动",现在的人们多是视而不见,毕竟人心不古,谨防受骗为上。

    可能临近“双十一”,又适逢环境不好,商家也想方设法搞一些花式促销。或者,就是倾销一些低品质的滞销货,但也总是会在营销噱头上下些功夫,不过这个商场打出的名堂有点特别:双十一购物送大礼——名家书画公益行。

    由于下午提前放工,出来天色仍早,便留意了一下这个摊子。

    书画摊子前并没有几个顾客。或许早已过了人流畅旺的促销时段,小广场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偶尔,也有一两个好奇的行人驻足围观,但也很快就走开了。可能没什么需要购买的东西,于是对商家的“公益”并不感兴趣。

    11月的天气并未让人感觉有明显的凉意,人们的衣着跟夏天一样轻薄,商场门前的人流不算太多。毕竟不比北京路步行街那样的闹市街区,这里的稀松闲散反倒让人觉得舒服,没有那种人流如鲫的迫促感,一些细微的城市风景,你可以稍微放慢脚步去关注。

    摊位上一个写字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样的一幅画面,给人一种返老还童的稚趣,望着他那专注而执着的表情,我忍不住定在了他的身边…… 啊,原来阿伯在写小楷!

    说到书画,便总是不免联想到这座古城的一些历史脉袭。这条路旁侧深巷内那座古老的明代贡院红楼,以及路口那栋保留完好的清朝古建筑东平大押,都绵续着老城里经久弥新的传统文化气韵。

    古城中轴上的清代建筑东平大押(当铺)

    那些古朴高雅的匾额上斑驳的墨迹,哪一笔不是浸染着云山珠水的脉脉深情,凝固着古月今尘的岁月变迁呢……

    这个城市一直有着自己静谧而悠久的文化底蕴,南派中国书画在这里根深蒂固、渊远流长。这里的人们对于中国书画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旧时,青砖趟拢的老式民居里,红木家具配搭书法字画,是很多人家客厅的标准格局。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老巷子里的旧式民居一般都有挑高的客厅,家里再小,客厅也会装饰出"门面"的一份典雅,而书画总是有着重要的一席之位。客厅里,除了神位,八仙桌是少不了的,而客厅迎门的墙面,通常会有一幅色调简朴工笔精细的岭南山水,或是一幅笔法优雅气韵平实的书法,而以国画和书法对联的组合,则体现着这些家庭的某些非同一般的基因传承……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书法,在这里的原住民看来,总显得稀松而平常,由于家庭的文化传袭,这里习练书法的人非常多,平时雅友聊天饮茶,喝酒吃饭,也免不了兴之所至,临席挥毫,互赠作品。因此,对于写写画画这样的雅兴,大家也都是习以为常,以为自然……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时至今日,即便是住进了现代化的小区洋房或电梯高楼,但很多家庭里还是保持了一种在厅室挂字画的传统。因此,字画行当,在这个城市依旧有着不错的市场。老城区文明路一带,便散落着许多的字画作坊,生意经年不衰,许多商户靠着字画及书画用品买卖已先期致富。而与文明路相隔的文德路,整条街都是字画批发装裱店铺,呈现出老城那份独一无二的“文润德泽”景象,要说岭南文化的钟灵毓秀独爱这一方水土,也是毋庸置疑。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老人可能感觉到了我的驻足,但注意力始终凝聚在他面前铺展的宣纸扇面上。一把学生用的透明界尺,尤其引人注目。当然,我知道他这把尺子的妙用,作为写正楷的人来说,这种界尺既能起到压平纸张褶皱的作用,还能“界”出字距和行距,方便写的时候控制整体字间距。

    尺子,在撰写正楷,尤其是撰写文字较多或是对字间距排布有特殊美感布控要求的字幅时,是非常奏效的辅助手段。但借助"物外"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毕竟界尺的刻度,需要精准地把握和控制,至于移动的方式,就更多讲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但沿袭此法的人,现在似乎十分罕见……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阿伯,你好叻啊,啲字好靚……” 我笑着对稍事休息的老人说道。他给我的感觉,是那种老派民间书法艺人的矜持与和善,那是被岁月打磨出来的书卷气质,持重而清雅,温厚而谦逊。虽然老人已白发苍苍,但因书法习练修养出的一份恬然的豁达,让他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许多,当然我并不知道他的年龄,只是觉得他身上有一种未泯的童稚,让人不由得生出几分尊敬和好奇……

    “你好,靚仔。乜你都鐘意書法咩?見你都企咗好耐哦。”  老人礼貌地笑笑回应道,小抿了一口商场提供的茶水,右手轻轻地将毛笔搁在笔架上,身子往后靠了靠,露出愿意交谈的意趣,而脸上那块斑迹仿佛也散开岁月的柔和,我甚至感觉那是一片生长在他脸上的水墨,预示他与书画的一种共生的情缘……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係啊,我喜歡欣賞。阿伯,你啲小楷好有古味,你手字咁靚,係臨邊個嘅帖噶?”
    “哦,呢樣嘢嘛…… 以前臨過《石板黃庭經》,有冇聽講過啊?”
    “啊,黃庭經,知道啲啦,呵呵…… 咁阿伯你係咪專攻小楷噶?”
    “係,我寫小楷為主噶,頭先講嘅石板黃庭經,就係嗰種啦!”
    “咦~阿伯,呢本咩書啊? 咁古老,俾我望望得嘛?”
    “呢本嘢~ 古董咯!係文革前嘅《唐詩三百首注釋》嚟,文革後嘅翻印版,我一路攞嚟抄書用,家吓搵唔到咁古老嘅版本咯……”
    “哇!本書俾阿伯用到咁樣,真係好有歷史感…… 啊,83年,都三十幾年嘞啵,仲係家塾版,好珍貴……”
    “自細屋企就係俾呢個版嘅唐詩三百首我讀,唔似得你哋學嗰種現代校訂版咁多注解,不過內容都係咁上下啦,書,用得就得啦。”
    “係咁話。哇~ 呢個版本仲有插圖,裏邊啲字亦都係小楷,真係古董級別。阿伯,俾我影番幾張得唔得啊?我要攞嚟寫嘢。”
    “你鐘意就影啦,呵呵…… 後邊仲有,你都可以影啊。呢張仲未寫完,不過你鐘意都可以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就这样,我们轻松而又随意地交互着对书法的一些各自的观感,毕竟写书法的人对于欣赏字的结构章法都是十分注重的,因此聊起来也十分的投契。老人告诉我,写字只是他的一种业余爱好,平时更多的是享受生活,喜欢四处走走,呼吸自然空气。

    他自谦自己算不上书法家,只是这个城市中一个普通的书法爱好者,而他最喜欢王维这首《桃源行》,已经不知撰抄了多少次,他感叹古人诗中那种田园的宁静和世外的淡泊,在如今越来越现代的时代里,只能成为一种内心的寄托和向往,但只要心里有桃花源,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美好……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桃源行》
    王维(唐)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王维的这首《桃源行》取材于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也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其实不需要注解也能看懂其大概的意思,而以我拙陋的文笔,亦不适合做多此一举的展开分析。

    显而易见的是,诗中描写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梦幻奇景,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仙境里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气息。全诗“画面”生动,诗境开阔,被誉为王维“诗中有画”的诗歌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集中体现。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而这首诗一直以来,并没有《桃花源记》那么久负盛名,且由于篇幅较长,也不太被唐诗背诵所重视,但那种对散文进行诗化表现的艺术再创造,开拓了诗的意境,浓缩了散文的句式,具有另一番审美情趣。而这种诗化的意境,通过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让人在水色山光的明媚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心灵的安适。这,或也是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桃花源”这样一种精神家园心驰神往的依由所在。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其实,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历史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为立身处世之良策。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惟安于内心,超乎物外,才能在纷繁变幻的世界里守住一份田园般的心灵宁静。

    待我拍完他的书和作品,老人又拿起了那杆狼毫小楷,我不想再打扰他的专注,便谢过他之后退到一边。他每写完一个字,都会停一下,稍事休息片刻,又接着写,那种淡定,让我觉得他十分可爱。

    望着老人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着那些清秀古雅的小字,我的眼前,似乎有一幅笔墨清淡的山水,从那扇面上晕化开来……

    桃源忆故人 · 遇见……



    【红豆书法】一根箸的狂艸

    在這裏遇到不一樣的你

    草書究竟與我們的生活有多遠?或許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有朋友時常述及書法的“應用”,總認為楷、行方與今日之時代接軌,草字難有創新發展,而在與時皆進的過程中,文化自身之魅力正不斷得到更嶄新的重視,並上升成為民族自信之一部分,因此,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之寶藏的書法藝術,更值得我們以全新之理論概括,以更長期之眼光審看,就如我國千百年來形成的草書,也有獨到之審美格局,當與日常之生活及工作產生關係,方才能起到古為今用之效,然任何修習皆須以“基礎”為根本,強化內練,方可悟出真知,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始成'“自信”。故此,紅豆擬做“淡淡幽情”書法系列與各位文友在鄧麗君的歌聲中尋回流失的記憶,寫出新時代嶄新的——激情。

    『書法文札』| 龍抬頭 • 紅樓今夜雨 ——『淡淡幽情』題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雪染心空:🌙在深夜里邂逅这份小城的温润,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呢~哈哈,勾起了我特别有趣的经历呢,我只去过一次文明路附近,就在文德路附近的旧书店遇到一位阿伯,好可爱的阿伯,跟我聊了一个下午,关于他的生活经历,关于文德路附近的兴衰繁荣的历史,他那闪烁的泪光,我到现在还不能忘记呢~不得不承认那种深入骨髓里的文化情怀的魅力,他激情澎湃真的特别感染人,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那一带的“文润德泽”。看到你的描绘,美好的画面又浮现出来了呢,仿佛都能听到了你们特别温柔的广式粤语在耳边萦绕了,甚是喜欢这样的记录,喜欢这样的真实,用最地道的描绘,去传承,让一种情怀,一种文化,生生不息……
        :joy:又是很晚才看到这文,不要惊叹太晚了,只是我对一些文字有着执着,所以就要看到最后了,好温暖的一篇小文,是惊喜,也是感动,充满情怀与正能量的一座城市🏙
      • 半暇:夜已深沉,好梦!
        简书_红豆:@半暇 🌙🍃🤓

      本文标题:『书法文札』| 大城小“视” —— 闲看峰壑今来变,还从物外起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v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