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都存有一些斑驳的印迹,时常让我在春华秋实的亦步亦趋中,重拾美的启迪,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久魅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5182840d5282e534.jpg)
杜甫 —— 纵横唐史无虚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诗,有一种雨后泥土的清香,它们带着情景,带着动态,也带着一种对世间万物深深的情怀。尤其是他对春天的描写,总是给人一种细雨拂面,清风满襟的重生体验。仿佛季节的变化,在他的诗意中,也显得格外富于亲切感。那一枝一叶,一草一木,皆随细雨微风,点滴入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29a8f5fada9d5760.jpg)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种意蕴和对仗别开生面的佳绝美句,似乎不是杜子美先生的清新“风格”,古来也常被引作别意而流传甚广。尤其是“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更是启发“色”意联想的名句,成为古今风流才子们尤其喜欢借用的“暗喻”。杜甫的诗,名句甚多,涉猎的题材也纷繁广阔,绝不仅只《春夜·喜雨》的温润,也绝不限于《春望》的忧绝,其中《旅夜书怀》的幽深纵远,气韵深沉,笔底开阔,给人更多情境交融的思考和顿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6f5a81a937a3348d.jpg)
杜甫固有“诗圣”的美誉,他的很多经典的作品,从小学就开始在语文课本中点化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审美。那些我们曾经背诵过的菁句,也随着时间湮化在心灵深处,启发着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悟读和感受。在唐诗三百首中,他的律诗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抑或是人物描画,唐代的律诗因受格律的“束缚”一直都是以自然写实为主,如能在表现自然风致的同时夹带内心情绪,往往难度就非同一般。而杜甫的诗,则属"例外"。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64a6af8ba0e1172c.jpg)
因字数所限定,格律所制约,真正能表现出思古情怀的作品,便显得尤为耐人寻味。就如他的《春夜·喜雨》,能把五言律诗截断出如此连贯又优美的对应衔接,实为经典唐诗不二之选。又例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名句,把律诗的景观之变化与事物之哲理有机结合,情境对应恣横肆纵,发散角度绚丽多姿,对比强烈的句式看似跳离出声律格规的束缚而显"平民"化,但却规谨合则,错落有致。尤其是他的对仗功力,总是既工整优雅却又看不出对仗的刻意,令人朗朗上口且记忆深刻,成为可随手掂来的“美文”成品,每每在写文章中巧以运用,总能有意想不到的深化提升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a586120303ff9a6f.jpg)
旅夜书怀 —— 唐诗五言绝句的“情·境”之作
本书法撰抄取自杜甫的《旅夜书怀》,这首诗表达了在其人生一段沉郁的岁月时光中,对仕途,对人生的一种寄怀。通过写景和抒情,展示了他离蜀东下的一种无奈。而这首诗先抑后扬的递进转折,又在境况和情怀的对比抒发中,透射出一种超然的醒悟和豁达。
759-766年间杜甫任蜀地节度使参谋职务,曾居在成都,"杜甫草堂"由是铭传天下。《旅夜书怀》便作于这个时期,765年正月,他辞去了节度使参谋职务,意欲告老还乡。二个月后,与他同在成都的好友严武辞世,杜甫感到凄孤无依,隧决定离蜀东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553af042b60f37b9.jpg)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一幅动静交合的长江万里图。黯然神伤的子美先生,行船一路向东,夜泊江渚。此刻的夜晚,月朗星稀,微微的江风,轻轻吹拂着江岸上漫坡的野草,一股泥土的气息夹杂着青草的鲜香阵阵袭来,更让人觉得“离开”是最好的流放…… 风高浪急,顺流千里,桅杆不胜轻舟漂摇,此时也是疲乏落寞,形影孤单。月亮高悬于天,幽然俯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星星洒落点点光影,在黑夜中伴着虫鸣,奏响思乡的弦音…… 桅杆在月下的江水中投下摇晃的清影,更显得周遭旷野深幽,江流无情…… 想来自古才华皆粪土,最无一用是书生。写文作诗,也不过徒有些许虚名罢了,老来病体佝躯,又怎堪职务多艰?还是提早辞官,告老还乡吧…… 从来功名勤苦得,富贵于我如浮云,何如飘飞比鸥鸟,自由天地任逍遥!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fd544ba03c9f48ca.jpg)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的诗,杜甫的情,杜甫的人生和浸润在那些优美凄绝又傲然独立中的经典诗句,是留给后世至为温暖的人间关切。他的诗,是从诗圣到诗史的情感跨越,不仅描画着世间风物的自然繁华,也记录着时代的变革和民间的疾苦,抒发着对劳动人民深刻的同情。而同时,更表达着他对世间万物生息的思考和对人生起伏的感悟。“官应老病休”? 年老多病固然是不堪勤政,而官场中的政治昏暗和被异己排挤的无奈更令人唏嘘。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f5ac5371c0e478d7.jpg)
而“天地一沙鸥”,则展现出水天寂渺,沙鸥飘零的空廓,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新的向往。人似沙鸥,转徙江湖,从此无官一身轻,又何尝不是一种超然的解脱呢。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催人深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7a8ab92193d87f3b.jpg)
离开腐败的政治藩篱,走进最贴近生活的人生“江湖”,这是一种失落,还是一种获得呢?杜甫通过对天空中沙鸥的描绘,寄托了一种看似悲凉实则超然的笃定思绪,江湖,将从此有我的——传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5820fee6909bf2df.jpg)
欲作美文,先读唐诗 —— 传统文化的“自信”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些杜甫写就的华章美句,无不在慨叹生而为人奋进艰拮的同时,依旧对世间万籁抱有独到的审视和积极的期许。因此,读悟杜甫,才更懂盛世繁华之下,几多风华几度愁的孤执清醒,也更理解一个命途多舛的才情诗圣,如何能留下那么多值得后世玩味的旷古绝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从中,我们感受着诗中壮怀青春的纵歌豪情,在如画的意境中品味人生当歌的荡气回肠。又如"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常被后人引用的诗句,凝聚了诗人几多才情,又道出了诗人多少的悟世知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539a22b0cf022324.jpg)
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一种阳春白雪式的优雅,来点染我们过于庸白的知解,丰满我们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对世界万物的深刻领会,及至我们对人生美好的企望。而这种悠然深切的情怀,真的不应只有古人才有,这种笃定的功力,更值得今人效仿和运用。
研读古文,品味古诗,从中提升文笔和品位,确实是不应该漠视的“文化传承”。因为,这是一种真正的“文化自信”。欲作美文,先读唐诗,亦为写作之“正道”,与强化书法习练殊途同归,亦值得今人冷静思悟。
枯枝断墨“写”唐诗…… —— 草书的"飘飘" 何所似 ?
【工具癖】本书法材具:树枝 + 英雄钢笔墨水
本篇《旅夜书怀》的书写,同样是结合杜甫五言绝句既定的情绪色彩,用枯枝为笔,点蘸重墨,采用了比较放纵的笔法,突出枯老和孤独的情绪主线。写法上主要以“转”、“驻”、“挫”、“顿”为基本,硬书中带有软笔的一些技巧运用,但走法上执于“拙”和“抑”,侧锋和断墨比较明显和突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6d7d7b6c2cc67785.jpg)
其中的个别字在构法上略微偏离“传统”,尤以中段部分,意呈困顿抑扼情态,表达积郁的不顺感。该诗为先抑后扬的体例,因而关键是结尾的表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为诗人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写法上转为飘洒闲逸之势,在气息流连上也加重衔接顾盼,以展现诗人在悟彻之后,怅渺天际沙鸥之孤清,自比飞鸟惊鸿,淡看寥廓天霜,抒怀"天地之间·我心飞翔"的另一重况味,最终从章法上呼应前文“细草微风岸”之自然舒展情势,意达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4468/f70e7ae663042714.jpg)
红豆诗词鉴赏『书法文札』系列:
『书法文札』| 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明词的大写意豪放派“画风”
『书法文札』| 李之仪《卜算子 · 思君》 —— 宋词小令的“旋律”与“线条”
『书法文札』| 毛泽东《七律 · 答友人》 —— 九嶷山上白云飞,遍地芳华下翠微
『书法文札』| 毛泽东《卜算子 · 咏梅》 —— 手绘与软笔之金风玉露一相逢
『书法文札』| 莫向东风问是非 —— 黎军诗词之草书撰抄忆事
『书法文札』|「给自己的征文」—— 标准草书:李白《将进酒》
【注】本文图1-5底图为作者蒐存之名家画作,仅作红豆书法视觉效果PS使用,特此说明。
网友评论
一天居然来了三篇。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