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
纵观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宋词小令,其间颇多绝世菁华,及至明代中后,词得传继发展,格局放大,佳作频出,尤以观山论海、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和古典哲学人文思想著称,让人在无限向往的同时又无比怅惆,继而在思今怀古中悟获超然。有道是:一曲临江仙,把酒煮三国!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油画风格明代大才子杨慎的【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以恢弘的意境和优美的风情,重释了宋词以来“豪放派”的格词精骨和“婉约派”的韵调菁华,把“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用一种历史唯物的古典哲学思想阐述得令人钦叹不已,令【临江仙】词牌的表现有了放大的格局,思想性和艺术性随着历史演进不断提升。
正可谓:不畏浮云遮望眼,静看江河万古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观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当看尽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江河豪迈,数风流,论成败,却又皆不过秋月春风,人生如梦。
而夕阳无限,似又道不尽层林尽染后历史的霜华持重。蓦然回眸,才更懂古月今尘,莫负青春……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油画风格【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展示的是一幅凝固的历史画卷:青山绿水披照下的夕阳山外山,风景一片静谧,那孤舟蓑笠独钓寒江雪的白发渔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布衣樵夫,在长江上静享明月清风,山水对望,怡然自得。江平水静,云浅风清,壁立千仞,残阳如血…… 古朴悠然的意境中,迸发出壮怀激烈的思古豪情,却又不乏后知后觉的谈笑风生。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现代派风格【临江仙】格律为双调小令,源自唐初的教坊曲,宋代被发扬光大,明清尤以继承。该词牌通常所见为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如秦观比较擅作临江仙词,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多为六十字双调。而【临江仙】也有慢曲,如柳永的《仙吕调》则为九十三字,慢曲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因偏于拗狭,用者不多。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点“墨”该词牌格名优雅,调律灵活,长短句式非常易于上下阕对比式的结构章法。而用于写人,亦是别开生面。如毛泽东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就非常著名,一代诗人择取了古格双调书写现代“新人”,令人耳目一新。一句“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令这段延安窑洞“奇缘”传为圣地文艺佳话。而所谓的“保安人物一时新”,也是毛泽东唯一的一次专门为女性并以人物为题材定格作词,【临江仙】词牌之风流绝色由此可见一斑。
而杨慎的【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由于充分利用了双调的前后呼应,更成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经典范例。其中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流传深广,意蕴古今,多被后世引用。而“是非成败转头空”等哲思菁句,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高妙概括,为后世词作与思想境界之契合提供了最佳参照。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独韵《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格律对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滚滚长江东逝水,白浪滔天,一泻千里,这句开篇便有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跃然纸上,而浪花深处,鱼跃沉浮的豪杰壮士也总令人赞叹。到中流击水,方显英雄本色,只是古今多少风流人物,留其名者籍籍无几,一将功成万骨枯,是非成败转头空!多少人,多少事,就如这流水东去,抬望眼,皆不过白云苍狗……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水墨风格泊舟江畔,且听风吟。远山含黛,樵歌相闻。布衣草履,白髯飘须…… 这江上清风明月的开朗,怎耐得独自消受?而今幸有良朋自远方来,酒逢知己,千杯难尽。春花秋月几时了,往事知多少?明月楼高休独倚,莫使金樽空对月。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黑白(黑)“浊酒”不堪迎远客,孤舟且钓一江愁。醉翁之意不在酒,清风明月喜相逢。古往今来,世事如水,纵使是那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又当如何,总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吧。只有那青山不移,日月盈昃。淡看流云来去,不问流水西东,始终存在于洪荒宇宙之中。那青山绿水之间,夕阳之下,渔歌声处,樵夫归晚,又是多么惬意,他们才是最懂平淡是福的人,看得透彻,才活得轻松啊…… 来,让我们把酒言欢且为醉,互诉衷肠杯莫停!一壶浊酒煮三国,古今多少事,尽付谈笑间吧……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黑白(白)这首临江仙,通过景情互动,古今对照,展示了一种超脱凡尘的气质,堪称豪放中的婉约,婉约中的豪放。通过借江流抒怀,表达了日月永恒,人生有限,江河万古,青山常在的美好向往。虽则开篇“是非成败转头空”,但人生却不应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而是当在“惯看秋月春风”之后,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笑看成败,策马红尘,在人间山水中,潇洒走一回!
【工具癖】本扇面书法材具一览:
树枝 + 白色水彩画牙膏颜料 + 透明胶水 + 珍珠层粉
扇面书画,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杨修为曹操画扇,开启了“书画之于扇面”的先河。红豆这幅扇面是已经上骨(折扇骨架)的扇面,因其扇面褶皱,因此很难控笔。而这幅扇面的草书,“因地制宜”地采用了比较放纵的笔法,主要以“转”、“驻”、“挫”、“顿”为基本,硬书中带有软笔的一些技巧使用。
红豆谈草书(硬“笔”)虽然是以标草为底色,但在浓淡韵律上,“留白”的变化多了一些,逆笔的节奏有较多的反向控制,以为配合临江仙特有的灵动风格韵律,其中的“山”字,采用了古法画技的“象形”意味,以凸显长江上江山壁立的豪壮气势。第一个“水”(滚滚长江东逝水)字则拟仿长江源头至入海的路径,迂回出一种细流归海的“形状”。
这些,都是在书写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字的“变体”,暗合“山”、“水”对应之势。草书和中国水墨写意,其实基本也是触类旁通互为映照,书画本为同源,只是形式各异,最后还是殊途同归。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清趣而“江”之写法,也与“水”的写意相对应,取水墨中浓淡“呼应”之效。这首词中有较多比较难写的字,比如“发”、“几”、“壶”等字,为了与整体书写风格协调,突出“古感”,在书写时用了标草繁写的构法。
其中部分字又使用了真草的“圆润”写法,特意舒展了一些字的收笔,如最末的“中”字,也是取其对整篇的构图协调作用,拉长了那一竖,形成了左右呼应的视觉效果。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闲情南方有嘉木,榕树独一枝。写这幅扇面,用的便是一支刚中带柔的榕树枝条。因其木质特性,也较多用到了“悬针”笔法。最为明显的是“中”、“非”等字。在扇面上作画和书写,毕竟不似平纸,扇面经年使用,其褶皱影响运笔,但这也刚好形成一种“留白”和“虚笔”的韵味,实际效果也还不错。
而书写时使用的是普通水彩颜料。为防止脱落,勾兑了一些透明胶水和珍珠层粉,写起来也十分不顺手。尤其是一些笔画较多的字,不容易把控。扇面书法布局类似国画山水,需依循扇面的弧度作运转排布,难度较大,直当一气呵成,气韵于心。书写由于是树枝走笔,遇到扇面的褶皱便容易出现“卡顿”,故又需以“虚·实”接合之法走转,于是用到了“牵丝”的笔道,如“长”、“水”等字,以达上下呼应,意气周流。
【明】杨慎《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黑白(变色)显然扇面的弧形书写也是依据了扇面画的“惯例”,直取画中书,书中画的意趣,但同时,诸多遗憾亦不可避免。而作为一种书法习练之玩趣,也还是颇多妙意天然成趣。或许,这也是古词原本的意味,只是,我觉得对于宋词的研读,值得用一种更加个性化的通俗理解,以『书法文札』之研习 —— 与经典同行……
2018-01-10
舒心正气心常健 · 更喜夕阳霞满天 —— 为黎军先生诗集撰抄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思古
红豆诗词鉴赏『书法文札』系列:
『书法文札』| 李之仪《卜算子 · 思君》 —— 宋词小令的“旋律”与“线条”
『书法文札』| 毛泽东《七律 · 答友人》 —— 九嶷山上白云飞,遍地芳华下翠微
『书法文札』| 毛泽东《卜算子 · 咏梅》 —— 手绘与软笔之金风玉露一相逢
『书法文札』| 莫向东风问是非 —— 黎军诗词之草书撰抄忆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