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浏览购书网站,更甚是,许久没有买书。
古人云:书非借不可读。然本人并不是很推崇这样的读书方式,很多书更喜欢买。而买也未必代表马上读,迫不及待读完一本新买的书,还是极少。经常是,书买回来开个头,放几天,或者数月,甚至有些是若干年,然后重新翻开,继续读下去。
这样的购书方式,如果买的是流行书,那可能会有些浪费,所以现在尽量买些人们常说的经典买,作为一种收藏,然后慢慢翻看。如此一来,即使是放下时间长,也不影响时效性,还可以用时间来检验一些经典的芬芳。这是经典读得少的一种体现,因为总有些经典还没有收入囊中,后来想想,也算是半件幸事。
工作日都会写些文字,这样已有数天。虽称不上是壮举,甚至连用“坚持”都显得有些苍白。不过几天下来,词汇量已经接近瓶颈了——书读得少了。人们常说:input太少,无法output咯。词汇量很多时候是写作的绊脚石,很多意思无法用贴切的词语表达,那么画面就会变得苍白,甚至是苍夷满目,不堪入目,失去美的享受。每当此时,我就会转向购书网站浏览。
每次觉得自己需要脑补的时候,都会去书店或者购书网站,给自己补点精神食粮。这也算是大学形成的习惯,虽有临急抱佛脚之嫌,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每次都会有种天然的满足。
对于购书网站,我其实更喜欢书店的氛围,因为可以和书有亲密的接触。
前些天听说,广州又一家实体书店倒闭,心里不禁有点点的心酸。想起那次和友人一块在广州,在某一个休闲的小书吧里闲逛了两个小时,心中想着,广州人真幸福有如此大而全的书店。当时,在闲聊时还提起,逛书店很少会买书,看书多。就算是看到好书,很多时候都会在网上找,然后买回家再细细读。两人还会心地说了一句:现在实体书店的倒闭,其实和我们也有间接的关系。没想到,才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听到一家实体书店倒闭的消息,心中实是惶恐。私心念着,会否有一天,这样的实体书店都会被我们这种吝啬的读者拖累而通通倒闭。
其实,着实是吝啬。今天买了钱钟书和杨先生的五本书,合起来才100大洋,对于一般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其实也不算是很大的一笔开支。更何况,这样的开支,可能一个季度,甚至是半年都未必会有的。相比着,自己眼睛不眨的买下那条接近千元的衣服;又或是某些人挥洒如金的生活,其实这样的花费,实属便宜。
可是每次购书还是有种小小吝啬的感觉。在实体店看到的书,很少有冲动会直接购买,除非是进口书籍,起码是觉得自己回去以后可能再也不会遇到的书籍。不过,这样的书毕竟是少数。一般能够在实体店搜到的书,都是当期的热门书记,网站上基本都能得到。
不过话说回来,信息时代,其实能够安心拿起纸质书来阅读的人已经很少,除了业务书籍之外,很多人都开始渐渐转向电子信息快餐,寻求一种快餐阅读文化。
而纸质书恰恰是一种慢生活。这是一种细细品尝的慢,又是一种迫不及待的快。慢是希望能够深入体味作者文字后面的深层次含义;快,是忍不住探透作者意图,有种大快朵颐之意。
人,就是在这样,只有在不断的咀嚼中,才可轻轻吮吸着前人的一丝丝智慧。快餐的营养终究是不容易吸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