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的压抑究竟有多严重?
先说两个案例。
在我们老家,有一留守女人,丈夫长年不在家。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怎么办?
约不能约,外遇不能外遇,她压抑至极,最终发生悲剧。
有一天,女人连狗,一起被送进了医院。
小地方藏不住秘密,事情很快在当地传开。
女人被贴上“荡妇”标签,成为大家的攻击目标。
不堪舆论羞辱的她,选择了自杀。
还有一个女人,丈夫早逝,一到晚上就焦躁不安,感觉整个人只剩一个部位。
为了平息焦虑,她搬来一坛绿豆,全部倒在地上,又一颗一颗地捡回坛子。
捡完了,还难受,倒在地上再捡一遍,直到彻底平静为止。
两个案例中,一个把性视为淫秽代名词,一个把性看成洪水猛兽,都是不正常的,这种心态之下,会迫使更多女性走向重度压抑。
《钢琴教师》里,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女主角是一个钢琴老师,有天赋,有气质。
但长年压抑。
没有男友,也没有丈夫。
她已经30多岁,当然有渴求。但尘世对女性的束缚,是强大、绵密而无处不在的。你无法自由,也无法主动。
只有忍着,忍着。
忍到无法自控时,就关上浴室门,拿出刀片,光着腿,坐在浴缸边,将某处划得鲜血淋漓。
出口在哪里?
性压抑到底多可怕?剩下的最好方式,似乎只有一种:科技。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用品”的销量远远高于男性。并且,一直在快速增加。
2016年销量增速达51倍。
51倍,这是什么概念?
这说明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一大片灰色的、隐秘的、庞大的、生生不息的需求。
这些需求,在男权社会里,成为听不见的叹息,看不见的房间里的大象。
但如果你看见了,就是巨大的商机。
在某个熟女论坛上,单身女性在交流心得。
有的说,没关系,有电池,我就有丈夫。
有的说,这社会拿着放大镜对着女人的床,只要有蛛丝马迹,就会被推出去接受审判,没办法,伤不起,只有买替代品。
还有的直接说,人工智能让我满足。
大家似乎对异性已经灰心,只对物理的、科技的陪伴充满期待。
因为,这样不再有人会骂荡妇,不会有道德成本,不会有情感上的伤痛,不会被骗,不会失望,不会争吵,不会消耗,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有怀孕的风险。
多快好省,无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
而这种尴尬,不止是单身女性的困扰,也是许多已婚女性的难言之隐。
中国人民大学性学专家潘绥铭曾公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21%的女性正在承受无性婚姻。
也就是说,五个已婚女,就有一个,正处于失望之中。
你能怎么办?
寻求沟通,往往无果。
去疗治身体,往往很难见效。
而离婚,成本巨大。
也只有求助于科技。
我司写手温林说,她有一个朋友,30多岁,已婚,丈夫经年不在家,不知是爱上他人,还是工作真的忙。
她按捺不住,买了近万元的用品。
但能安慰么?
并不能。
每次结束以后,女人都会涌上更大的荒凉感:尘世如此繁华,我却如此可笑,多么无意义的人生!
她之所以落泪,是因为女人需要的,不止于性,还有一种归宿感。
这种归宿感,来源于“无论我去往哪里,一回头,他都在”的踏实,来源于“无论我多焦虑,只要他拥抱我一下,我就能慢慢安静”的舒心,来源于“无论我发生了什么,他都是坚强的后质”的守护,来源于关系,来源于沟通,来源于两人同处一个空间里的呼吸......
曾有一个故事说,一女子焦躁不安,去医院看病。医生一问,知道她单身太久,生活几近真空,于是开出处方:男人体味。
女人照做,每天闻一闻男人穿过的衣服,结果,烦躁感渐渐平息。
人对爱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
这一点,科技无法阻绝,也无法替代。它只有靠你走出去,与人交往,与人相爱,才能得偿所愿。
所以,还是去爱吧。
性压抑到底多可怕?去与人深度连接,身体的,心的,命运的,呼吸的,灵魂的......
这种深度关系,才会真正给你安慰。
我曾多次说过,爱是一种奢侈品。只有懂得负责,也有能力负责的大人,才配得上它。
性与爱均高质量的关系,更是限量版奢侈品。只有能力卓越,拥有同理心的人,才会一直持有。
所以,与其感慨,不如去修炼外在的经济能力,内在的情商,等下一个明亮的人来临,你能与他一直相爱,而不是一夜之后,就转身告别。
最后讲一个故事。
一个40来岁的离异女性,面对过不少骚扰。
有人说,我有家,但我知道你需要,所以我们保持情人关系,互不打扰怎么样?
还有人直接说,我能给予你想要的满足。
她没有答应。
因为上一段失败的关系告诉她,伴侣之所以叫伴侣,不仅是侣,还得有伴。
也就是说,两个人要愿意为对方花时间。
——花时间讲那永远讲不完的话,花时间看那永远看不完的风景,花时间一起吃那永远吃不完的饭......
一日之外,得有三餐,得有四季,还得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情八念,九十发如雪,百年执手到白头......
这才是更高级的性福。
也是更真实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