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持续关注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人世间》。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陷入沉思。也许是因为我的青春时代的记忆与经历与作品反映的内容有许多交集,那时阅读过大量外国小说包括英、法、美、俄、日等诸国翻译的经典作品,还有中国当代的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和改革文学,以及寻根文学、乡土文学、先锋小说等,这些文学作品的滋养,在我二十年前创作的中篇小说《汉江之恋》里留下了深刻的精神印迹。上世纪八十年代读过梁晓声的知青文学代表作品《今夜有暴风雪》,如今在更加广阔的文学视域中重新打量《人世间》这部鸿篇巨制,更加确信梁晓声的创作风格是一脉贯通的,至少在今天这个喧嚣的时代,让我拥有了一次理性审视过往岁月的契机,更加渴望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探究创作者强烈的创作动机。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愿望,我四处搜寻作家本人的创作谈,渴望聆听他真诚而热烈的声音,为早年的文学夙愿作一次深情回眸和鸳梦重温,与志趣相投的简友分享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关于小说《人世间》的补白

我的小说创作,从内容上基本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知青文学。知青是“上山下乡”运动中形成的特殊青年群体,都是“文革”亲历者,也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代儿女。整个1980年代文学,被概括为新时期文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反思。我认为,知青的经历让一代人无论作为整体还是个体,都具有特殊时代见证人的切身感受。
当年,我作为有知青经历的青年作家,必然会将反思作为文学使命之一。后来,不再年轻的我继续创作了《年轮》《知青》《返城年代》等,既是自己始终放不下的反思使命的延续,也是书写人类正能量的不泯激情的延续。我觉得,人性的美好如善良、正直、诚信等,越是表现在理智塌方的狂热年代,越值得作家发乎真情地大书特书。

我的另一部分小说创作大抵属于“当下”题材,即时代发展到90年代、00年代,我的关注视角和创作动念都会伴随时代的进程有所调整。小说家应该成为时代的文学性的书记员,这是我的文学理念之一。
一路写来,我渐渐意识到: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时代开始了,时代和时代之间不可能像打隔断墙那样截然分开。前一个时代与后一个时代,总会或多或少地发生现象、问题、矛盾的部分重叠。诚如我们常说的,旧的问题、矛盾遗留下来,尚未完全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矛盾接踵而来。二者彼此交融,纵横交错,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成果都得来不易。

如果要将发展成果讲足,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是比较。既要同别国进行横向的比较,也要同自己的从前进行纵向的比较。在这种比较中,民间的实际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尤其具有说服力。于是,我就想写一部年代跨度较长的小说,尽可能广泛地通过人物关系描绘各阶层之间的亲疏冷暖,从民间角度反映中国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图景。
当代许多作家都出身农村,写农村生活信手拈来,好作品数不胜数,比如《平凡的世界》,而全面描写城市底层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相对较少。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生活。我有一个心愿:写一部全面深入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长篇小说。

少年时代,我就喜欢读书,喜欢有年代感的作品,比如《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但是创作一部有较强年代感的作品十分困难,也一直感到准备不足。到了六十七八岁,我觉得可以动笔,也必须动笔了。我不会电脑,只能手写,写第一页时不知道书名,但知道必须写到三千多页才能打住。这时有朋友提醒我,不要写那么长,最好写二三十万字,好定价、好销售,写那么长谁买谁出谁看?我说,这不是自己考虑的,我只想完成自己的想做的事。
创作《人世间》,就是想将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直观地告诉人们。只有从那个年代梳理过来,才能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