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8-20年初婚姻育儿专题精选教育育儿宝典
12岁女孩一篇文章惊艳全网:父母,才是孩子学习的起跑线

12岁女孩一篇文章惊艳全网:父母,才是孩子学习的起跑线

作者: 赵秋视点 | 来源:发表于2018-06-04 11:08 被阅读144次

潍坊市12岁学生李琰璘的一篇《顾稚子,勿忽长》文章红遍网络,想看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搜索,这里有不再贴出来了。

全文用文言文完成,她的文笔,用词,思想境界,都远非一般小孩(大人)所能及。

有网友戏称:看完此文,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有没有上过学?

我想,我一定是从一个文化落后的地方穿越过来的。

难道别人家的孩子天赋异禀?别人家孩子的学校教育不同凡响?

不是,是别人家的父母天赋异禀,别人的家庭氛围不同凡响,父母营造出了一个有境界的家庭。

李琰璘家是第二届潍坊市中小学百个“书香之家”的家庭之一,潍坊市曾将这些家庭作为榜样去宣传以期带动大家的阅读兴趣。

李琰璘家每个月购书至少20本,这些书不仅仅买给孩子,也是买给大人。

在获得“书香之家”后,李琰璘的妈妈曾写过文章介绍家里的日常,文章中提到:

在我们三口之家,爱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家风。三人围坐,各捧爱书,仔细阅读,其乐融融,是我们家最常见的场景。因为读书,一家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亲子关系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有时,三人通读一本书,读出三个不同的“哈姆雷特”的事时有发生。

父母不仅仅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和孩子一起分享,一本书,三个人,三种思想,互相交流,融会贯通。

截止到2016年,李琰璘藏书已经达到了1000册,每一册她都有仔细阅读,即使平时,她的作文都经常让人眼前一亮。

她的文学造诣,是从家开始的,父母,给了她高于一般孩子的起跑线。

这篇文章红起来并非偶然,而是家里从小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结果。

仔细想想,我们的家庭是不是也有这么“温馨”的时刻?不过是把书换成了“各捧手机,娃看电视”,也算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看到一半,家长大吼一声:作业做完了没有?书看了没有?就知道看电视(打游戏)!

父母说话的时候,可能头都不抬的。

至于和孩子一起看书,算了吧,我现在看了有什么用?

从孩子出生开始,很多父母都扮演了双重角色,一个告诉孩子,读书重要,学习才是人生唯一的希望。

另外一个告诉自己,学习有什么用?书能变成钱吗?我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孩子在完全没有学习氛围的环境中被逼学习,在完全没有读书习惯的环境中心不在焉的读书,孩子如何主动进步?

上学的时候,曾经很羡慕老师的孩子,一般教师家庭,学习氛围会比较好,孩子成绩一般也不会差。

可是我们班上有个老师的小孩,成绩却非常的差,基本每次分数都是班里垫底的。

我们常常嘲笑那个小孩:你妈妈是数学老师,你爸爸是语文老师,你成绩还这么差,羞不羞?

长大后才意识到,羞的不是他,而是他父母。

他爸妈虽然是老师,可是在我们去他家的时候,除了课本,基本无任何书籍。

爸爸爱打游戏,放学后直奔游戏厅,妈妈回家做饭,洗衣服,顺便抱怨熊孩子和熊爸爸。

不要说看书,这个小孩连基本的作业都常常无法完成,因为孩子太着急出去找爸爸了。

每次考试后,爸妈都骂他,觉得孩子的分数让自己在同事面前丢人了。

失败的家庭,往往会造就失败的孩子,但是家长从来不会检讨家庭的失败,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期望通过孩子实现跳跃。

因为逼孩子变优秀,比逼自己来的更容易。

可惜教育是一场接力赛,爸妈传给孩子,孩子接过棒后才能起跑。

而家长,却把教育当做孩子一个人的短跑,只需要他们一声口令,孩子就可以百米冲刺到终点。

高考状元,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产阶级家庭,当年某高考状元的发言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他认为,中产阶级家庭中,优渥的经济条件让他们的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少走弯路。

但是,经济并非百分百的决定因素。

高考状元最后特别提到的一点就是家庭氛围。

父母都是外交官,从小家里就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氛围,小孩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形成都是潜移默化的。

他们最后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而非在父母一句句唠叨“好好学习”中被迫成长。

都在大谈阶级固化导致教育不均,其实不是阶级固化了,而是父母的思想固化了,理所当然的认为,学习已经不再属于他们,而是属于下一代。

有钱,可以送孩子去不同的培训班,可以带孩子旅游看世界。

没有钱,也可以陪孩子多读书,从书中获取知识,从书中认识世界,甚至从书中看到未来。

纵然起跑线不同,但是至少可以缩短距离,让孩子后续的人生中不那么辛苦。

可是很多父母,既不能带孩子去看世界,也从不愿花时间和孩子一起在书中寻找世界。

这些父母的“世界观”,就是他的手机,他的工作,他周围一亩三分地。

即便空运一个像李琰璘或者高考状元那样优秀的孩子,他们也会无从教育,甚至拉低孩子的世界。

也许会出现那句伤父母至极的话:父母皆祸害。

孙俪前几天发微博说:以前我不爱旅行,现在一有时间就想往外跑,去看看这个世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我的两个孩子,我给了他们生命,他们给了我生命的色彩。

有了孩子后的孙俪,更加勤奋,工作接的少了,可是样样都是精品。

作为一个演员,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成果,而后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她陪孩子画画,写字,做手工,旅游,还要自己写书,因为孩子,她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始终相信,教育,已经不再单纯是从父母到孩子的传递,同时也是从孩子到父母的传递。

因为孩子,我们要把自己变的更加优秀。

以前看到一档教育节目,里面有一段话特别扎心。

一个教育学者说:一心想让孩子上名牌大学的妈妈们,自己亲自去考那些品牌大学,与其等着上小学的孩子读个十年八年去考大学,不如你自己去参加高考,反正你已经学过一次,基础都有了,使劲复习两年也许就考上了,何必等着孩子呢?

一个家长说,我这个脑子,不是考名牌大学的料啊!

教育学者说,孩子是遗传你的,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如果想要孩子优秀,我们就应该放下对孩子的执念,和他一起成长。

现在中国部分学校已经成立了类似“家长课堂”的学习,家长自愿参加,学校会定期邀请家长去分享。

分享的时候,除了育儿心得,家长还要分享自己学了什么,有什么感悟,甚至要提交作业之类的。

印度电影《起跑线》男女主角希望将女儿皮雅送去最好的学校学习,于是带孩子去培训。

小孩需要学习礼仪,语言,舞蹈,乐器等等,时间安排的甚至没有时间吃饭。

而后老师说,不仅仅是皮雅要开始学,你们两个也要接受培训。

爸爸拉吉说,我们就不培训了,是她入学,训练她就可以了,她会用心学习的。老师说,如果你们不接受培训,皮雅就不能进入好的幼儿园了。

这个时候,父母的钱不是孩子的起跑线,素养才是,重视学习的家庭氛围才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孩子面前是怎样的人。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学习的起跑线也是父母,甚至孩子终生发展的轨迹,都深深印着父母走过的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鱼水得渔:Hello,您好!我是简书【鱼水得渔】的作者陈水。
    应一些家长的要求,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个共创式的【家长写作社群】,通过写作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写自己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写自己的教育理念,写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情。通过写作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寻,让家长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认知成长有迹可寻,最终让整个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寻。
    详情可阅读:https://www.jianshu.com/p/f7ca2f9dd2b3
    如果您有兴趣,希望能和您一起共创这个社群,期待您的参与!
    微信号为:qq378558645(这个不是qq号),加微信备注“666”!
  • 西瓜甜甜啦:很喜欢这文章,把它放在我们学校的公众号,好吗?我会指明链接原文的,谢谢你!
    西瓜甜甜啦:@赵秋视点 谢谢你,北团中学。今天已经发过了,明天再发你才看得到。
    赵秋视点:@西瓜甜甜99 好的,没有问题,请问学校公众号是?我也好关注拜读一下

本文标题:12岁女孩一篇文章惊艳全网:父母,才是孩子学习的起跑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ue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