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想起那个人的时候,电脑屏幕上还闪着改了一半的方案稿。5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天气晴朗的让人感觉可疑,明明昨夜还下着一场4月的大雨,一夜之间雨水散尽,毫无痕迹。正当我埋头在初有头绪的方案稿里写写画画时,收到旧日同学发来的一封结婚请柬,字里行间幸福满溢:
“我们说三年不见,没想到思念了三年。
如今故事有了美好结局,
希望当初的你们,也能回来和我们一起
感受爱情。”
落款是两个我并不太熟悉的名字,顺着请柬的语句摸索记忆,回忆起是初中同学。你知道,就是那种很多年没有联系,结婚时发个链接你就得掏钱的所谓老同学。天知道我把记忆中的那两张脸和结婚照上的两张对应到一起,到底花了多长时间。
怎么看都是一个美好但普通的故事,初三时互有好感的小男孩小女生,毕业后进入同一所高中的不同班级。与其它胎死腹中的早恋不同的是,三年里两人没因为距离削弱对彼此的喜欢,或者也削弱了,只是再一次毕业又给了他们机会。
看语言是专为发给老同学的,大概是制作了不同的请柬,分送给不同的人群。这样看来,把懵懂情愫坚持到底的两人,不能不算细心。
不知道那个人会不会来。
很奇怪会涌上这个念头,这么些年过去了,我竟然还在盼望能在什么时候,和他产生交集。
甚至到现在我越来越搞不清楚, 我们到底,算不算有过交集。
他说过他养我。十五岁的时候。
当然是玩笑话,那时候还没微信,我们像每一次一样QQ聊天,聊一些生命啊人生啊理想啊之类的东西,我们都自认成熟,写诗写散文写日志,把彼此认为知音,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课下课的间隙,埋头的写,沉默的写,勤奋的写,写完晚上窝在被子里,就着手机的光再打到QQ空间的日志上。
我写的比他要好一些,因为我有发表有稿费。他没像样写过什么适合发表在杂志上的规范型的东西,就是往QQ空间的日志里发,然而就算努力写了也未必能被选上,然而也不重要,没人在乎这些,生活本身已经很逼近了,青春已经要痛苦死了,又美好又痛苦,又无聊又必须原地踏步,再不互相倾诉,恐怕要闷死了。
聊的内容都忘记了,完全没有记忆,但总的来说逃不开这些,无聊的青春,幻想的爱情,网络那端的人你很熟悉,都是同一个教室里埋在厚厚书堆下的几十张脸中的其中一个,每张脸的表情都一样,疲惫而平静。高考大省的紧张和压迫感,几乎是从我们出生,就已经注定。
和你今年才十五岁,没有什么关系。
在那样的紧张和压迫之下,文字和音乐成为唯一抒发。很多人活跃在QQ空间的日志里,其实不是喜欢文字,就是热爱青春,又没有别的表达方式,生活拘谨而枯燥。后来当我知道许多80后年轻时也这么做过,只不过他们的秀场在博客时,就不太愿意承认这些了。80后比我们幸运,我们那时候已经看不到什么好东西了。
总之是一次普通的聊天,某次放假,我偷空去一家网吧登上QQ,正巧他也在线,这种在线很难得,简直可以称为缘分。两块钱一小时的网吧啊,闷热气味。不知道在那样的时光里,这种网吧接纳了多少个孤独的青春。
随便聊着些什么的时候,他发来一句:“我养你。”
戏谑玩笑,大概也有探索意味,我却因为这一句话不得不停下打字的手,因为不知道说什么,也因为心跳,实在和看到这句话时的上一秒,大不相同。
其实特别土,一边觉得土,一边不自觉变得开心和激动,这样的小情绪在我后来的漫长人生里,居然再也没有机会发生过。
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我们没能更进一步,而是在电脑提示时长即将结束时,默契的关掉了各自的电脑。后来我有了笔记本,随时上网,却再也等不到那个在线的人。仿佛达到能说出这句话和发生一次心跳的地步,就已经是我们共同的路的尽头。
但还是像等着有什么发生似的,不甘心什么似的,拼着去找一些有可能的微末线头。
“你们居然要结婚了,恭喜恭喜,修成正果啊!”
“是啊哈哈。”
“有多少老同学过去啊,我工作忙还不一定能过去呢!”
“嗨,没几个,大家都一样嘛,忙着上班,忙着工作,我们嘛,就忙着结婚,哈哈。”
然后说了几个我根本没有兴趣的名字,意料之中的没有他。
每次都是这样,不放过每一次靠近的机会,但绝不加他的微信或者QQ。
连是怎么中断联系的都忘了,最初是谁删了谁,统统不记得,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对方在群里聊天,会出来问一句,你在干嘛呢,或者加下好友,聊几句,然后又默契的,互相删了彼此,直到下一次对方的的群信息弹出。
每当这个时候,他进行信息反馈,充实的社团活动、哪个系的漂亮女生多、犹豫要工作还是考研。我反而变成一个看似洒脱的、快乐的、自由的信息接受者,用无比轻松的语气问他:“我这挺好,有空过来呀,带你去看海。”
他说好啊,然后话题结束。
我也没期待他会来。
没能成为友谊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也没能变成普通喝酒吃饭的朋友。很奇怪,不知道有什么横亘在我们之间,阻挠了我们的关系走向至少有连接的进展。
然后四年过去,我毕业,找到还算喜欢的工作,生活简单自由,但也可以说平静无趣,
他走向更为稳妥也更为狭窄的地方,留在本地。
一定是不甘心的,都没有变得很好,也都那么的活着。
好像怎么样的选择,都没有指向完美人生。
但至少我还在思考,还有可能性,而本地和家乡这两个词语从来在我的概念里,就是胆小、退缩与放弃更大的世界的选择。
关于爱情也是,遇见一些人,有过费劲的恋爱,没有结果,痛伤自己,像过去度过的20多年一样。而他轻易遇见一个女生,谈了四年的恋爱,半夜为那女生送宵夜,冒雨帮她取快递送到宿舍楼下,手机屏保变成女孩的可爱照片,和她旅行,给她拍好看的照片。所有20岁恋爱中小男生做的,他都做了。
然后他会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或者考研,再找一份不错的工作。总之是父母家长非常满意的人生。不知道是他满意的吗。
我不是非要干什么,但你知道,对女生来说,找到一个她挂念的人的微博,并不难。
大概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没有真正长大,变得成熟,而曾经年少同行,无比接近的人,已经按部就班走入现实生活,不再接收关于生命、理想、青春的任何思考了。这让我不甘心,也许还有一些愤怒。
在某种程度上,我成了被生活抛弃的人。没能与一个很好的人恋爱结婚享受家庭,也没能在离经叛道的路上,塑造一个完美的骄傲形象,只是惨而平静的,出现在同学聚会的角落里,像青春期一样,躲闪、自卑,始终找不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好像被下了诅咒一样,青春期赖在身上,虱子般抓挠,不肯开解,不肯放过。
什么都不能抗衡,又寂寞又软弱。
我是那样度过的,并且至今如此,从未想过回头。
几乎是疯狂的想探知他的一切,和女友依然幸福的在一起吗?
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很好的工作并如鱼得水吗?
吉他丢掉了吗?
你的爱情如15岁时渴望的一样吗?
你快乐吗?
还记得我吗?
会偶尔想起我吗?
以前敢问的,现在都不敢问了。
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很沉默。
还是仅仅说一句,挺好的。
以前觉得能显示幽默的话,现在看来十分矫情。这种话是再也打不出来了。
回忆青春的时候,才发现没有青春可以回忆,15岁没有那么美好,18岁也可以痛恨,还好痛恨不犯罪,还好世界还有痛恨。
痛恨丢掉我的人,痛恨说过三年后再见后来再也不见的人。
归根结底,还是痛恨自己吧,痛恨没有按时长大,一边要与世界脱节,一边又不能战胜世界的自己。
选志愿的时候,我一心冲出家乡,想尽办法靠近他的一切信息源,终于知道他在填志愿的前一天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去哪里。我只好选好了我的地方,并且认定他那么要强的人,那么一个立志要走出去看世界的人,那么一个一定要过不一样人生的人,起码那个时候,那个年龄是这么想的。那样一个人一定会选择广阔的世界吧,起码选个浪漫的地方,比如有海什么的。
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机会可以离开,当然是毫不犹豫了,就像我一样。
可是他没有,他选择留在了本地。
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几乎是失望的,甚至是带有恨意的,觉得他背叛了青春,背叛了自我,也背叛了我的信任。
可我更恨的,是他没有拉我一起。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带上我。
他丢掉了我。
大概就是那个时候,我被他彻底丢掉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