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这种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学龄前孩子该如何踏出顺利的第一步,取决于家长的引导方式。——舒女王Suven
1
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不爱哭,7个月内带出门只喜欢静静地看风景,2岁以内不爱跟小朋友玩。当时,我有点担心儿子社交第一步能否顺利踏出。
2岁前带他到小区,一般孩子都会往小朋友聚集的人群去凑,可是他就要拉着我们的手往外走,去他感兴趣的篮球场,或者共享单车亭之类的地方玩耍。
偶尔我把他带到和他差不多月龄的孩子群中,没一会便开始发生抢玩具,打架,哭闹等等情况。家长们也会纷纷把孩子抱走。
有一回,他刚到这群孩子中间,就被一个同龄的小哥哥在手上咬了一口,痛得哇哇大哭起来。第二天再去小区看到这个小哥哥,还恶狠狠地冲上去要打小哥哥。
因为差不多月龄的孩子在一起就是抢玩具、打架,所以祺祺已经不愿意再到这些孩子中间去玩了。
而他开始想要去大孩子堆里面玩,因为发现他们玩的事情特别新奇有趣,总能刷新他的见识。虽然这些大哥哥姐姐根本就没有搭理他,他作为一个小跟班,也乐得所以然。
总的来说,虽然住在一个非常多孩子的小区里,但他还是挺孤独的,毕竟没有一个真正的小玩伴。
我琢磨着,究竟该如何帮他打开社交大门,让他顺利踏出第一步。
2
首先我发现他愿意跟其他小孩一起玩的前提是:群聚在一起是件快乐有趣好玩的事情。如果总是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抢,而别的小孩玩具又看得到玩不到,那还不如自己待一边玩自己玩具有趣。
所以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快乐分享与获得分享。
他不愿意分享玩具的原因很简单:这个玩具自己还很喜欢,没玩够,当然不能给其他小孩玩了。
后来去小区玩的时候,外公给他带了好几个玩具,有他喜欢的,也有他不喜欢的。当他玩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又有小朋友靠近的时候,外公就把他玩腻了的玩具递给他,让他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这样的情况下,他几乎不太需要思考,因为两个玩具在手,分享一个不喜欢的出去并不困难。但是对于其他小朋友来说,玩具都是新颖有趣的。
于是获得分享的小朋友很开心,家长们也会夸祺祺表现不错。
获得了这一系列好的体验,祺祺对于去小区分享玩具(不是他最喜欢的那款),自然变得容易起来了。
这时候,开始尝试找几个性情比较温和,且已经多次获得祺祺分享玩具的孩子商量:玩具互换的建议。
在孩子交换玩具的过程中,大人可以提议,可以帮忙约定:玩具互换到其中一方要回的时候,必须归还。小孩子自行决定是否成交。
当第一次互换玩具成功之后,孩子就尝到了这种甜头,紧接着愿意第二次、第三次进行。习惯以后,自己还会想好该带什么玩具出门给小伙伴进行交换。甚至,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出门分享和交换了。
前段时间我带祺祺去小区玩滑滑梯,他看到一个小妹妹拿着一盒彩色橡皮筋,觉得好奇,于是掏出他当时最喜欢赛车自己跑过去说:“我们来交换一下玩具吧!”
妹妹看了一眼,扭头走开。
他又屁颠屁颠跟过去说:“妹妹,我们来交换一下吧!”
妹妹不同意,拿着跑向她妈妈。她妈妈问她可以给哥哥玩么?她摇头,于是她妈妈跟祺祺说:“哥哥。妹妹不愿意交换呢。”
然后他笑着跑回我身边说:“妈妈,这个妹妹不肯交换呢。”完了就去凑其他小朋友那里看看还有什么可以交换的。
学会了分享,也学会了用交换玩具来交流,更是学会了接受被拒绝。
3
当然有社交就会有冲突,因为社交本身就是:矛盾、冲突与交集。
孩子间经常会发生抢玩具、打架的情况。其实这些情况多半发生在孩子语言能力较弱的时候。那是因为孩子语言能力较弱,只能以肢体语言来代替口头语言进行沟通。
往往遇到这些情况,很多大人都是焦虑地急于干涉。如果不给孩子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孩子很容易养成懦弱胆怯,不懂得如何处理冲突,只会习惯性躲避。
应该在冲突发生以后,给孩子冷静地评论事情发生的经过,并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正向思考:谁的某个举动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结果好还是不好?那正确的做法其实应该如何去做?下次遇到这类事情,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对?
经过几次事件的经验总结,祺祺已经明确地知道:先动手打人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错了就应该道歉。如果自己被打了,妈妈是同意他用自己的方法回击对方的:可以打回去,也可以用语言与对方沟通。最好是自己认为正确的又不会伤害到他人,也能保护自己的做法。
有一回祺祺在小区玩滑滑梯。滑下来的时候,上一个小哥哥还没有走开,他踩到了小哥哥的手。两个孩子僵持在那里不动。突然,小哥哥一下子爬起来抓住祺祺的手猛咬上去,祺祺伸手就往哥哥头上打了下去。然后小哥哥不松口,继续僵持了一会。
这时哥哥的奶奶赶紧冲过去制止了他。
祺祺手上一圈牙齿印又红又肿,傻傻地站在一边,没哭。
外婆又心疼又生气地说:“傻孩子啊,你怎么都不躲开啊!不痛吗?”
祺祺说:“痛的。我不应该踩哥哥,我要道歉的。”
晚上他给我讲这个事情是这么说的:“妈妈,我在滑滑梯踩到哥哥了,然后他咬了我,我就打他了。我踩到哥哥,应该道歉的。哥哥咬我是不对的,他也要道歉的。”
我问他:“那你以后还要跟哥哥玩么?”
他说:“要的。我会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
显然,他已经懂得跟孩子们一块玩,也同样能接受冲突的发生。
随着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我发现之前的担忧已逐步消散。
有一天去超市,一个小哥哥拿着架子上的玩具在看,他凑过去想看旁边的玩具。然后小哥哥立刻防备起来,拿起玩具表示要打他。
他伸出手枪(手做的枪)对着哥哥:“piapia!”准备跟哥哥玩起来。
哥哥拿着玩具冲过来推他。
他立刻伸出手摆摆说:“不可以打架的。打人是不对的。”
小哥哥不好意思地走开了。
我站在一旁看着,一句话也没说,半步也没跨出去干涉。回家路上,我表扬了他的做法,夸他是个懂得讲道理的好孩子。
能够用语言沟通解决即将发生的暴力问题,这已经是比较高级的社交技能,对于不到三岁的祺祺能够做到,真的很欣慰。
4
社交是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在如何帮助孩子踏出社交第一步这个问题上,家长首先要认清楚孩子打闹是他们社交的正常表现,无需干涉;其次,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社交环境,关注孩子社交过程的感受;同时,也要鼓励孩子通过社交活动表现出自己的精神面貌和才华。
让孩子顺利地踏出社交第一步,对培养孩子拥有自信沟通,和提高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也是孩子在将来的社群生活中快乐成长的关键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