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得不说说我和写作的故事。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算命先生,跟我妈说,你大闺女将来是拿“笔杆子”的。虽然他的话我都不信,偏偏这一句,我奇信。
确切的说,是我自己愿意相信。小小年龄的自己为“写作”埋下了一粒种子,向往“笔杆子”的生活。
上小学的时候,对很多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粗浅的理解。很早就明白文章就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工具,所有的思绪都能诉诸笔端。
这种能力还一度被同学怀疑我有参考书。当时为这事还大哭一场。现在想想就好笑,原来当时的质疑,也是一种肯定。
后来随着知识的积累,自己也可以随性写下内心的感受。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即将来临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人交一篇“跨世纪的感想”,我一气呵成了一篇“理想·责任”,在全国获得了优秀奖。
这是我写作路上最大的一次鼓励。
对于应试作文,我很有自己的那一套:主题—想法—点题。通过一层一层阐述自己的观点,去完成应试作文,每次作文成绩都不低。
遗憾的是,自己缺乏逻辑分析的思考能力,加之阅读量远远不够,尤其是工作工作以后,我已经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地用心沉淀自己的想法,渐渐发现自己已经拙于文字表达,所有的思潮只在脑海里翻滚,纷扰喧嚣就是堵塞在笔尖,愣是写不出来了。
再后来自己经历了一些挫折,我找到了一种积极宣泄情绪的方法:自由书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它让我“诚然面对自己的内心”。终于我又可以拿起我的笔去自由流淌了。一切是那么自然。
2
陆续有一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也有平台向我抛出橄榄枝,自己自信心大大提升的同时,在写作中的匮乏感和局限性也一一暴露。
我最大的问题有两点:
思域局限。你的心是什么,你写出的就是什么。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事物只敢浅尝辄止,无法深入,缺少灵魂。
基础薄弱。都说厚积薄发,心中有一汪洋才会予人一滴水。而我的底子太薄,要多读书,多练笔,刻意输入输出的练习,才是写作最落地的方法。
越来越觉得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真的需要每天做大量的练习,这样才会越写越广,越开,甚至可以写出一片海的明朗。
写作中我的匮乏感时常来临,说明自己阅读量不够,如果阅读量不够文章中的举证就会没有素材,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就会提升的很慢。
没有平时海量的阅读和每天坚持不懈的码字练习,仅仅靠自己那点文学细胞,是很难写出打动自己的文章,更别说打动别人。
诚如托尔斯泰说的,写了又写,这是磨练风格和文体的唯一方法。连大文豪福楼拜都为了一句话更好的表达,几天不睡觉,反复斟酌,更何况我呢!
3
当别人笔底生花斐然成章的时候,我边艳羡边哀叹自己技不如人,可究竟是什么拉开我们之间的差距?是刻意练习。
我是真心的想把文章写好,我和自己做了这样几个承诺:
每天阅读2个小时以上
每天早晚,我会各抽出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吸收阅读。阅读可以打开视野,增强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看问题有自己的视角,增加我的智慧,从而提高自己思想境界的深度和高度。
三毛说“轰轰烈烈的恋爱,舍命的读书”。舒婷说“因为读书,我的眼睛都要瞎了”。温雅说“别人年轻时恋爱应酬我都不感兴趣,我只是读书”。
她们能写出那么美的文章,我似乎看到了一条捷径——海量的阅读而不仅仅是大量的阅读。难得可贵的是,我和她们一样,宿命般的,真心热爱而去阅读。
段落摘抄
我有20多本摘抄笔记,每一次自己摘抄都会迸发很多的灵感。那种过程中与文字碰撞出的洞见,真是妙不可言。
直至今日,一看到名言金句就会忍不住掏出本子和笔记下来,标注作者和出处。记录完毕后,反复默读,直到彻底记住为止。
无意之中做了很好的素材收集。
坚持每天原创练习3000字以上
李笑来老师每天无论过的多么紧凑,都会坚持原创3000字。他说,为了写3000字的素材,他得看书,和别人聊天,甚至在麻将桌上收集段子。3000字是有意输出的开始。
不停的写,是我们将文笔迈向娴熟的唯一途径。可以记录一天的大事小情,一次生动的对话,一本书的心得,看一部电影的感思,或是直抒心意的书写。
安妮宝贝说她的文章不是出手就不凡的,她是越写越好,她后期的文章要比之前耐看很多。台湾大才女李欣频老师,每天坚持5000的码字训练。更何况我这样的资质平庸之辈呢。勤奋的练习吧,有一天会发现自己从量变升华到质变。
练习自己看事物、人物、风景不同的视角的观察能力
福楼拜曾经给莫泊桑这样的教导:对你所要表达的东西,要长时间聚精会神的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见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与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其他的火不大相同的特点的时候。
培养自己特有的,而又从深刻慎重的观察中得出来的方式,观察万物、事件和人。
也正是这段集中的练习打开了我写作中一直让我受限的瓶颈,开始了用心,读,不停,写……
文|李晓木
白天职场,晚上写作
愿我的文,按摩你的心
如果喜欢,就点点❤️呗
好吗?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