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道难道,道在何方?

作者: 谷意 | 来源:发表于2020-11-04 21:19 被阅读0次

庄子《马蹄》一文中指出,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这样的天性是马的智巧,而人为对马施以规矩,则会引起马对人类的反感,借此论证圣人出现给人类带来仁义礼乐的规矩,造成了“民乃始踶跂好之,争归于利,不可止也的弊端。

台湾学者傅佩荣的解释,马是万物之一,有它自身的性与命,但是从人的角度来判断,就要设法让它变得有用,结果呢?善于驯马的伯乐会淘汰一半以上的劣马。儒家所谓的圣人,是为了治理百姓而强制礼乐,倡言仁义,结果呢?人们脱离了道与德,苦不堪言。道是根源,德是本性,人实在不必刻意作为自寻烦恼。庄此文意在表明反对束缚和羁绊,提倡一切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我想起了​哈耶克。

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有个重要的观点:理性永远不可能理解和设计传统。理由有二:一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地彻底地了解另一个人,所以,没有一群人可以做到完全地彻底交流;二是传统的传承是大范围事件,是由许多人的心灵接受和传递下去的,那些试图设计和改造人类未来的人,他们错在对理性抱了过高的期望,人类中就出现了所谓的致命的自负。

哈耶克另一部作品《通往奴役之路》也有观点:一个社会的生命力在于人的创新活动,如果思想受了控制,人们的创新精神将会枯竭,长此以往,没有一个计划经济的国家能够保持其效率不下降,因为效率就是千千万万人日常劳动中不断改善成效的创新努力。哈耶克还举了市场经济的例子,市场存在于所有人类社会的传统中,它发端于人类交换的天性,通过人人自利的交换过程,人们不仅传递着需求和供给的信息,而且传递着互相认为好的想法,进而分享着某种共同的道德、价值、法律等,由此保证一个社会永不枯竭的创新活力。

哈耶克与庄子虽然相隔千年,但思想起点一样,可对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却南辕北辙:哈耶克的深刻在于通过承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为每个人自由思想和探索提供了人类目前所知的最大激励,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往前,庄子侧重在于提倡去知去欲以保持人的天性,实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小国寡民的至德之世,开了历史的倒车。

黑格尔说过,中国人在过去两千年期间始终停在历史之外。我以前一直理解不了这句话,刚才重读庄子的文章,又联想到哈耶克的思想观点,似乎有所悟:从孔子述而不作开始,西方的学术总在争论与否定中发展,而中国古文化却总是在被后人不断领悟诠释里延续下来。那么,黑格尔的观点是不是仅指中国古代思想史而言呢?

相关文章

  • 随笔:道难道,道在何方?

    庄子《马蹄》一文中指出,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这样的天性是马的智巧,而人为对马施以规矩,则...

  • 道在何方

    夜幕降临,漆黑的夜晚就像一只巨大的蜘蛛网笼罩着自己,相对于白天的忙碌,夜晚是那么的孤独,沉思下的自己是那么的迷茫,...

  • 20221227 重庆:道在何方

    早晨如约醒来,只觉头稍稍作痛,便没有像往常一样着急起来,依然蜷缩在被窝里。静静地躺着,也没睡着,算是闭目养神,好让...

  • 人体的“道”与阴阳

    “道德经”之“道”/ 你问我“道”在何方,大道蕴含在自然之中!“道”究竟在哪里?哈 ,道在左右,道在细微之中!...

  • 寻道

    吾常终日而思矣,何为道,道在何方,何寻道,道是否可寻? 今道未定,他道又来,吾无法辩之,无法识之,此道可合乎吾?吾...

  • 问道

    闻道十载始问道 道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何以问道,活着 问何道,儒释道如实道 道在何方,脚下 道何以立,观天 道...

  • 道在身旁

    《道在何方》这首歌里唱到:道在身旁,道在四方,就在我们追寻的路上。 今天我终于明白,有时“道”就在身旁。一直以来,...

  • 道在何方? 如果道无处不在,那么道既在天地宇宙之中,也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既在我们的身体之中,也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既...

  • 今日茶语之论道

    今日观书,得一句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然道在何方? 道在东,登东皋以舒啸;道在南,南山有杞,德音是茂;道在西...

  • 中德合作--路已有,道在何方

    读报有感(法兰克福邮报),对于一带一路,还有来自中国的投资,德国企业一方面觉得是机会,但另一方面更是挑战。文章大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道难道,道在何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rn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