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烟雨亭论语大讲堂读书
《论语别裁》37|宠辱不惊

《论语别裁》37|宠辱不惊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4-12 06:33 被阅读16次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令尹子文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名宰相,姓斗,名豰於菟。令尹是官名,等于后世所谓的宰相、首相,子文是封号。因此,他的道德、学问修养是很高的。“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他三次上台做宰相,并没有觉得了不起,一点也没有喜形于色。“三已之,无愠色。”三次下台卸官,也没有什么不高兴。

            人在台上和台下都能够做到很澹泊,这是不容易的。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如果上台了,还能保持本色,并没有因此而喜形于色,这的确是种难得的修养。下台时,朋友安慰他:“这样好,可以休息休息。”他口中回答:“是呀!我求之不得!”但这不一定是真心话。事实上一个普通人并不容易做到安于下台的淡然。所以唐人有诗说:“逢人都说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描写的是当时在朝做官的情形,古今中外都是一样,不足为怪。所以说能做到“不喜不愠”,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修养,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

            再说,上台终有下台时。爬山的朋友都知道,爬上去时固然很难,下山的时候更危险。因为向上爬很费力、很痛苦,一定会小心。走下坡的时候,就会满不在乎,但往往在这个时候会出毛病。人“上台终有下台时。”而且老是站在台上,永远演下去就没有意思了。这跟明星演员一样,演上十年,大家看惯了这张面孔,就会生厌,必须要换新人。

            最难的是:“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详详细细告诉后面接任的人该怎么办。一般人交接,只说:“这事我办了一半,明天你开始接下去。”就这样了事。而令尹子文不然,把事情的困难、机密,全部告诉来接印的新人。多数人都会有体会,新旧任交接,在交印时总不是味道,多半不愿意把困难的所在告诉新任的人。即使双方是好朋友,也是一样。

            为什么令尹子文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对国家的尽忠负责。对来接任的人,看成是工作的接班人,他这种态度,在表面上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所以我们要记住,这是对国家尽忠,对自己尽责。在一个团体,就是为团体尽忠,不为私事。

            子张问到令尹子文时,孔子便说:“忠矣。”说令尹子文是国家的忠臣,因为他把私人的利害得失丢开了,完全为国家尽忠。“曰:仁矣乎?”子张又问到像令尹子文这样的做法,他的学问修养,有没有达到“仁”的境界?“曰:未知,焉得仁?”孔子说,“仁”是什么他还不知道,他怎么能算得“仁”者?他是忠臣,但仁还不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37|宠辱不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ta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