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尝到酒酿,WTF?
第二次吃酒酿,咦?
第三次,已经和第N次的大吃特吃混在一起,记不清了。
嘿,仅仅用稻米,仅仅通过发酵,就能制成甜度媲美蔗糖的甜食!当年,这对于作者这个客居南方的北方人来说,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啊。
1.
作者性嗜甜,最爱把买来的酒酿,直接拧开盖子,用勺子挖着吃。酸甜的口感,伴着淡淡的酒香,每吃一口,就从肺腑里发出“咂啊”一声轻叹。古人描写荔枝“浆液甘酸如醴酪”,就是这个味滋吧。而最美味的莫过于吃完醪糟以后,吮吸剩下的汤汁。作者喜欢抱着瓶子直接灌进嘴里,那种感觉,如果配上把瓶子往地上一摔的动作,就更爽了——当然,没敢摔过。
不过,作者的吃法,却经常遭到南方同学的嗤笑,他们觉得这样吃味道太浓,而且酒劲又大,很容易吃醉——但话说吃酒不就是要醉?
在南方,酒酿的食用方法,通常是加水煮沸后的热食,煮沸后不管是冲蛋,加桂花,还是煮小汤圆,都味道绝美。
2.
后来毕业工作数年后,又回到北方,出于解馋的目的,自己开始摸索酒酿的制法,靠着多年的化学实验内功,研究出制取稳定品质甜酒酿的流程,终于能做到无限制自给自足了。
但这样一来,干吃酒酿就很快腻掉了。这时酒酿圆子及时补上,成了永远吃不腻的存在。
作者原以为,北方稻米产地不多,像酒酿这种由糯米发酵制作的甜食,应该没有太多存在感。后来发现在京津的市场上,也有售卖的酒酿圆子和甜酒冲蛋。
不过不同的是,南方更清淡,加水稀释程度高,而且煮沸以后,甚少再加糖;而北方浓稠,加水稀释少,甚至有再勾芡的可能,加糖更多,味道更甜腻。
不过两者作者都不太喜欢。
3.
作者喜欢兼采众长的作法:形取南方,稀释程度高一点,口感更加清爽;味取北方,加糖量取一个均衡,甜味融合了醪糟的酸涩味,又不至过于甜腻。
作者就是以这样的酒酿为汤底,来做【西柚甜酒圆子】。
小汤圆提前用清水煮半熟,待锅中酒酿煮开,入锅煮全熟。桂花也分两次,一份随汤圆撒下,一份留后期点缀。
趁着小汤圆未煮熟的半分钟功夫,将西柚分成细碎的小果粒备用。
一待汤圆煮开,立刻出锅,盛入甜品碗,洒上西柚果粒,点缀干桂花蕊。一切完备,争分夺秒端上桌。
这时,小圆子还在锅气中膨胀上浮。若晚了,小圆子坍缩下沉,又少了一种兴致。
这样一道西柚甜酒圆子就做好了。
4.
未及下勺,桂花的清香、酒酿的甘郁、西柚的清新就扑鼻而来。下勺先将西柚粒搅拌开,使之匀散于表面,一勺舀住,要有汤圆、桂花、西柚、酒酿四样,吹温入口,四种香味又在舌尖杂糅融合:酒酿的甘酸、汤圆的谷香、西柚的微苦,和桂花若有若无的辛香之味,就一下完美了。
然而,北方人初食甜酒圆子,要破一个执念,那就是“大米的形状、口感和香味之间的这个顽固连接”,一定要坚决破除忘去,若非如此,酒酿中的米粒,形状已成空壳,口感绵软,若无还有,味道更是从谷香变成了甘酸。这样一下子就会难以接受,就造成类似作者的第一次吃酒酿,出口一句WTF。
而一旦这个执念破去,就会形成另外一个执念:这甜酒圆子,连同那甜酒酿,简直不能吃够啊!
当然这一个执念,留着好,留着好。
若是偶而需要缓解一下执念,来做一碗吃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