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的轰鸣声响起,麦芽回家了。
每年,都会坐上哥哥的私家车。
麦芽不想回家,逢年过节的每一次回去,对她来说都是煎熬。
年过三十的大龄姑娘,每次回家似乎是一种修行。
路上的车子是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转移的,尽管满心不愿,在夕阳即将西下的时候,麦芽与哥哥一家回到了阔别半年的老家—一个小村庄。
暮色笼罩下的小村庄,似乎是雾里看花,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起来。父母一如既往地站在门前等待着归家的孩子。
在昏暗的灯光下面,父亲脸上的皱纹似乎增加了几条。麦芽看在心里,有点心疼又有点无奈。
父亲一如既往地沉默着打开后备箱帮忙把他们的随身东西拿出来。
母亲则是打开了车门,亲切地呼唤起了小侄女。
“七七,坐车累了吗?”
“饿不饿,想吃什么? 和奶奶说哦!”
小侄女则是很给面子地回复想奶奶了。
匆匆寒暄了几句后,大家一起走进了屋子里面,堂屋里大大的桌子上面则摆满了饭菜。
看到这里,麦芽心里则松了口气。
饭后,在昏黄的灯光下,麦芽还是等来了她的“行刑一刻”。
首先是母亲打头阵:“男朋友谈得怎么样了?”
本着快速过关的原则,麦芽给了个万金油的答案:“还行。”
而目前早已经不是之前的母亲,接着追问:“还行是啥个意思,过年能回家吗?”
不知道母女俩是不是都已经相互熟悉了,都会往对方身上捅刀子。
“哎呀,妈,你问这些干啥,该结婚的时候还是要结婚的,不会结婚的时候你问再多也是白搭!”
父亲这时候看不过去了,“你妈还不是为了你好,你看你多大的人了,这么大的不结婚的,咱庄可就你一个了,也不知道丢人!”
即使知道父亲是口硬心软的人,麦芽还是有点伤心。
“我丢人也是丢自己的人,不丢家里的人!”
这样说话的方式显然让父亲的火气也冒了出来:“不丢家里的人?我都没脸出门,嫌害臊!”
麦芽知道父亲这样讲是有缘由的,因为自己一直不结婚,父亲在村里感觉有点抬不起头来,几年前村里就有闲话了,更何况是现在。
因为自己的事情让父母成了村里人的谈资,麦芽有点心酸,但是又有点不知所措。所以梗着脖子没说话。
哥哥这时候打了圆场:“这么晚了,明天再说吧!反正这又不是一天两天解决得了的。”
母亲还想说什么,知道没有效果,张了张嘴又闭上了,结果还是没有忍住,低声抱怨着;
“你到底是什么要求,这又是一年了,该怎么办?”
对啊,怎么办,麦芽不是一个性格强势的人,至今她都了解不了自己怎么会单身,
而且单身这么久。她知道村里的三姑六婆说着自己的闲话,每每过年谈到结婚自己都是被笑话的一员。似乎亲戚关系的和谐,邻里的和睦,只要结婚了,似乎只要结婚的,所有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了。
麦芽回到自己的小屋内抱头痛哭。
这次回来,即使灯光昏暗,她也看到了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父亲额头的皱纹又加深了不少。就是因为这样,她才倍感心痛,为自己的无能为力,为父母的付出,好像自己也早已经忘记了是为了什么。
但有时候又固执地坚持着一些她也说不清的情绪。
因为回来得比较迟,第二天早上如预想般的一样,麦芽起迟了。
拿起手机一看,已经是上午九点了。拉开窗帘,日渐升起的太阳透过窗户照进了卧室,麦芽整个人都沐浴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乎昨日内心的阴霾也早已随着阳光的照射而消散无踪了。
今天是除夕,母亲早已经在厨房忙碌起来,麦芽快速下楼,简单地梳洗过后,步入了厨房。
母亲早已把年夜饭准备好的食材洗净装盘准备下锅。见麦芽进来,熟练地从还在保温的电锅里面拿出热好的包子给她:“赶紧吃点,都快中午了。”
母亲包的包子皮薄馅儿多,是麦芽的最爱,平时在外面,麦芽就不会吃包子,嫌包子馅儿少且单一,而且包子皮贼厚。
麦芽顺手接过,三下五除二包子就进了肚。
拿了杯子倒了点热水顺了顺气,麦芽问道:“中午吃啥?我要做什么?”
“菜都准备好了,要不你来炒?”
虽然之前过年麦芽也会洗菜烧菜,都是做些打杂的洗菜切菜,烧年夜饭还真是第一次。
“试试就试试,”麦芽颇有点跃跃欲试。
戴上了袖套,系上了妈妈的围裙,一切准备就绪后。
随着油锅的青烟冒起,年夜饭的制作开始了。
看着麦芽熟练地将一道道菜烧熟摆上桌,母亲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即又隐去。
除夕这天,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鞭炮声响起,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了他们的团圆饭。
通过了这顿团圆饭,在外一年的辛劳、委屈都可以在解决了,但是就是通过了这顿团圆饭。
很少喝酒的父亲特意拿出了不舍得好酒,和哥哥对饮起来,加上小侄女童言童语,饭桌上笑声不断,人人脸上都扬起了大大的笑容。
麦芽虽然也在笑,不知怎么,总感觉有那么一丢丢的失落。
不知怎么回想了几年前的那个除夕的下午。
那时候麦芽在外省,春运车票比较难买,最后只买到了大年二十九晚上的一张票。
等麦芽经过了火车、汽车乃至电瓶车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母亲边给麦芽热东西边心疼:“咋这么晚回家,不能提前请假吗?”
当听说是买不到车票,则希望麦芽找离家近的工作。
离家远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之后几年,每年看到麦芽回家又都是一通唠叨,麦芽已经适应了。
直到一次回去,母亲来了句:“别人回家都是成双成对的,看到就你一个人回来,我都难受!”
当时麦芽打哈哈过去了,心里的酸楚恐怕只有自己知道吧!
找对象不是菜市场买东西,看到哪个好付钱就能买到,如果真这么操作的话,也许早就被拉进精神病院了。
吃了年夜饭,按照惯例,全家开始了从头到脚的洗洗洗。
然后就是等到晚上吃饺子看春晚的剧目了。
麦芽找了由头,猫回了自己的小窝。
刷着手机看到朋友圈晒年夜饭的、秀恩爱的、秀孩子的,怎么都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越看越心酸,越搜越难受,感觉这世界对自己恶意满满。
“嗖”地把手机扔到床脚,蒙头睡觉。
过了除夕,正月初一的早上,父亲早早起来做好了,这里的传统,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由那男性来做饭(母亲会在除夕晚上把东西准备好,父亲早上起来后,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了)
随着袅袅炊烟升起,一切的东西似乎笼罩在,今年是个好兆头呀。
等父亲把早饭都做好了,孩子们还没有起来。父母二人对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
在每个孩子碗里成两三个饺子做做样子就先吃饭出去串门了。
在儿女小的时候,流行拜年,每每孩子都会在早晨四、五点就起来挨家挨户的磕头拜年赚取零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日头渐渐升高,照在了农家小院的瓦砾上,闪烁着晶莹的光泽。给这个淳朴的房子镀上了一层金光。似乎预示着一年之中的好兆头就要来临了。
孩子们都起来了,刷牙的刷牙,洗漱的洗漱,一家的热闹似乎又开始了。
正月初一的晚上,父母面带笑意地从外面走进来,给正在做饭的母亲会心一笑。
看着父亲的神色,即使人不说,麦芽也能感觉出父亲的快乐与自己有关。
至于为啥这么笃定,随着年龄一年年的增加,她的人生似乎就是这样了。
麦芽沉默地看了父母面带喜色的脸,慢慢低下了头。
果然,简单的晚饭后,在家里重播晚会的背景下。
父亲说了这件让他开心很久的事情。。
“我还在木头家里打牌,小马给我说河西那边有个男孩,比你大几岁岁,大概一米七的样子,有点胖。年龄比你大点。”
然后看了麦芽一眼,“我感觉行,你看你今年都多大了。咱这可有你这种人了。”
母亲也在旁边附和:“我感觉还可以”,
转头问父亲“啥时候见面?过年后人走得快得很,一走就是一年才能回来”
父亲连忙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小纸片 ‘这是那个人的联系方式,我待会找给你“。
“小马说,都有意向的话,明天就可以见面看看。‘
然后就双双看向麦芽,坐在一边玩手机的哥哥嫂嫂也都针对这个人讨论了起来
“一米七的个头,虽说有点矮了,但也还行。主要是他是未婚。”
“这个年龄还没结婚的实在太少,可以试着接触接触下。“
“之前也让你挑挑拣拣了这么多年了,给了你这么多年的时间,你找了啥回来,去看看“。
“你看看咱庄上可有给你一般大的了,这么大的人哪个没结婚“?
“你看看你妈,是不是让气死我和你妈才甘心?“
“不能啥事都听你的,这次你听我的”。
“我看你的心就是野了,你同学一说啥你就信啥,人家都结婚了,你呢?
“我现在和你爸还能动,等我们都不能动你,你还能指望谁?”
“这次必须去。”
不结婚不仅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所有人了。
耳边不断带来的轰炸让麦芽感到窒息,结婚吧,反正和谁都是一样的。
麦芽站了起来:“行,明天去,去,我先上去了。”
一夜寂静,只听得见周围偶尔放出的鞭炮声。
而麦芽似乎也在这鞭炮声中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周围还是漆黑一片时,父亲已经起来了,在楼下和母亲小心地讨论这什么。
麦芽也没有了睡意,爬了起来洗漱。
找到扔了两天的手机,发现一通老同学拜年短信,随意地聊了起来。
当得知同学也没有结婚,相约去附近的集市上逛了逛,离开家里透口气。
因为昨天和相亲对象约了是下午。上午麦芽一番梳洗后就离开了家。
中午和同学交谈后,回家后麦芽和家里说:“结婚对象确定了,是我同学,过两年让他来家里给大家看看!”
父母很惊讶:“你这孩子,婚姻大事,怎可如此草率?到 时候吃亏的是你呀!”
"年龄和我相仿,工作还行,也是未婚,我们三年同学,对他知根知底!我感觉还行!"
“你这孩子太过满不在乎了,全然不顾一家人的想法。”
家人虽然无奈,又拗不过麦芽,只能等她这个同学上门。
麦芽的好友知道这个事情了,也是很惊奇,你的婚事都托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一下子就解决了呢。
她给出的答案是:“我对他说不上喜欢还是讨厌,就是觉得很了解他,信得过,心里有安全感。”
好友说:“这就是喜欢呀!”
麦芽则拒绝:“不是的!”
不管怎样,到麦芽把新任男友带给家人认识时,家人也接纳了这位新成员。
正月初六是麦芽回城的日子。
清晨,周围还是雾气朦胧时,母亲早已经在狭小的厨房忙碌着,随着灶膛里的火光的照耀下,母亲头上的白丝格外的显眼。
那个有着一头乌黑柔亮的黑发随着年轮的走过,已经悄悄地远离了。
看到这一幕,麦芽的心中酸酸涩涩的,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内心五味杂陈。
故乡,故乡,赶回去的时候不愿,等离开时却又是万分的不舍。
车子驶过了好久,后视镜的父母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直至变成了小黑点。
半年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麦芽在父母不舍的眼神中身着嫁衣嫁人了。
喧闹的人群走过,似乎一切都回归平静。
坐在婚车里的麦芽,心里则是想着,如果以后回老家则是真的回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