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 读书· 推文汇总日更好文墨海
《不去讨好任何人》:不要“背书”行为,要勇敢做自己

《不去讨好任何人》:不要“背书”行为,要勇敢做自己

作者: 翩翩翩飞 | 来源:发表于2024-02-10 10:35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头条,ID:翩翩翩,文责自负。】


    背书,不是指你看完一本书或者一段话,合上书,背出来。此“背书”非彼“背书”也。

    “背书”本来是一个金融词汇,是指持票人为了将票据所有权转移给他人,而在票据后面签名的行为,而背书人也从此对这张票据承担起了类似担保的偿还责任,所以“背书”一词最终引申为了“为他人做担保”的意思。

    讨好型人格就需要这样的担保,做任何事都需要他人的“背书”。

    比如,你想换工作但需要父母同意你的决定,不然就忐忑不安无法真正行动;

    你想和一个人交往,就非要问身边人是否也觉得可行,否则就惴惴不安;

    明明到了下班时间,你却非要和办公室的同事说一声:“那我先走了啊。”不然就感觉自己不守纪律就像“早退”了一样。

    凡此种种,讨好型人格都要经过别人的认可,同意,理解,才放心,否则,就一直不安,拿不定主意,似乎别人的决定主宰了你的决定,操控了你的思维情绪。

    对于那些为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感到困扰与痛苦的人,特推荐《不去讨好任何人》这本书。

    该书为大家举了很多例子,抽丝剥茧地分析了8种行为模式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法。最后介绍了 “SELF 心理自助疗法”,帮助读者改变自己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摆脱讨好型思维造成的困扰。

    作者滑洋,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有着长达2000多小时咨询个案的经验,专注心理治疗和个人身心疗愈领域。

    1、8种行为模式、8个关键词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群体动物,所以需要他人的认同。但实际这是不一样的,人所需要的是他人的尊重和认同,而不一定是喜欢。

    讨好型人格最初是由萨提亚提出的生存姿态之一,特点是非常关注他人的情绪,却丝毫不在意自己,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因此在大部分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接纳。

    具体的表现如下:

    1)行为:道歉、求和、恳求的神情、哀伤及请求宽恕,乞怜、依赖、过分懂事、听话。

    2)言语:“这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被爱”、“你说什么都可以”、“我没关系”、“好的”。

    3)主要情感:无助、悲伤、焦虑、不满、委屈、难过、愤怒、郁闷、常感疲惫。

    4)身体雕塑:单膝跪地,向上伸出一只手,另一只手紧紧捂住胸口,做出一副可怜的样子。

    5)自我概念:降低自我价值、缺乏自信、远离自我,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焦点放在对自己的期待上。

    总结起来,本书针对讨好型人格的日常表现具体讲解了8 种行为模式,分别是(括号里面是关键词):

    1)绝别人就心慌(脆弱)

    2)无条件地附和别人(压抑自我)

    3)不能对别人提要求(自卑又自恋)

    4)主动为别人行方便(“好人”人设)

    5)总是做别人期待的事情(认可)

    6)停不下来的微笑(安全感)

    7)从不发脾气(情绪压抑)

    8)“吾日三省吾身”用极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自我苛责)

    这种种行为模式的背后,是讨好型人格在“背书”,在无声地呐喊、求关注、求认可、求接纳。以期获得尊重。

    2、面具背后,都是别人期许的“背书”

    每个人都是自己舞台的主角,天天都在上演自编自导的剧本。而讨好型人格的面具背后,都是别人期许的背书,“自己”蜷缩在毫不起眼的角落,甚至没有位置。

    演员马思纯在《奇葩说》上自曝是讨好型人格,她永远在担心会不会影响、麻烦别人。“上高速公路的时候从不敢去厕所,因为我害怕麻烦司机。”从小到大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常听父母说:“你要乖、要听话、要讨人喜欢。”以至于在学校里遭到霸凌,同学恶意将粉笔灰和抹布水倒入她的可乐里,她也无力反驳和找人倾诉,久而久之就患上了抑郁症。

    演员金晨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上明媚动人,舞跳得很惊艳。她也直言自己是一种讨好型人格,很在意他人的感受,却把苦闷压在心底;哪怕心里再苦,自己并没有错,也会低头认错,只是为了融入其中;就算是陷在低谷期,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压力带给朋友“我不愿意让他们为我操心”。

    知名作家蒋方舟,年少成名,7岁写作、9岁出书、破格被清华大学录取、22毕业就担任《新周刊》副主编。在某综艺上分享自己一段“讨好型人格”的经历:因为特殊的成长环境,致使她从来不敢与人起任何冲突,不论对错只会恭维和迎合,礼貌恭敬成了她为人处事的常态。“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是她对讨好型人格点评。

    这一张张听话、乖巧、懂事、礼貌、微笑的面具下,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委屈、苦闷、不甘和泪水?

    3、换个思路找认可,自我救赎,勇敢做自己

    “认可”是讨好者绕不开的话题。希望别人认同你的行为、希望别人喜欢你、希望别人觉得你是个好人。讨好者的认可是一种“背书”行为,一旦后果不如意,就将责任推给对方,因为你“为他做担保”了。

    如何换个思路找认可,让你不再受自我设限的认可奴役、压抑呢?

    方法一、你需要的认可,可以自给自足

    经历过很多的讨好者会发现,老是靠别人的认可,实在是靠不住。就好像你想要别人爱你一样,即便你对其千般好万般好,对方仍可能看你不顺眼。也就是说,别人喜不喜欢你、认不认可你,这是你无力左右的事情,你无法让上了年纪的父母重新学习如何鼓励孩子,无法让身边的朋友学习沟通技巧去赞美你。那么你需要的认可从哪里来呢?答案是你自己。

    正如杨绛先生在自己百岁时写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比如上面例子提到的蒋方舟,为了战胜“讨好型型人格”,实现自我认可,把自己放逐到陌生的国度,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让她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治愈了自己,令人意外的是,褪去“讨好型人格”的她终于在28岁那年首次开骂某位老师。原因是某次聚餐中,一位老师倚老卖老开训,忍无可忍的蒋方舟大骂一顿后摔门而出,成功战胜自己。

    方法二、从“我应该做”到“我想要做”

    你之所以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你面对选择的时候,总是把“我应该做”作为优先级更高的选项。

    周末你想要在家睡个懒觉,可是你应该去朋友那里帮她搬家;你想做一份更有趣的工作,可是你父母希望你生活安稳,你选择了后者;你下班后想要和朋友去吃个饭聊聊天,可是回家为家人做好晚饭是一个好妻子应该做的。这就是你脑海中自动运行的程序,让你一次又一次做出了“对”的选择并深感痛苦。

    所以,为了改变这个困境,是时候升级一下你的“选择程序”了。从现在开始,无论你面对什么选择,请让自己选择“想要做的”试试看。可以从小事做起。如果你不知道该吃想吃的红烧肉,还是该吃健康的沙拉,那么就选红烧肉好了。如果你不知道该买自己喜欢的裙子,还是老公喜欢的款式,那么就买自己喜欢的好了。如果你不知道应该和有趣的人交朋友,还是和应该交往的“有用”的人建立关系,那么就选有趣的人好了。

    随着时间推移,你会越来越容易做出“做想做的事情”的选择,因为你已经发现,做想要做的事情不是任性,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与之相反,你会感到越来越喜悦、越来越自由,越来越享受这种美妙的体验。

    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句话送给讨好型人格共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做你自己吧,这样才不会让别人因为你的讨好陷入“自私”的卑劣。

    写在最后

    赫尔曼·黑塞所言:“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所以,不迎奉,不阿谀,不讨好,有风骨,有思想,保持独立人格,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想要的,可是世间事事非如愿,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去刻意讨好别人。希望通过《不去讨好任何人》这本书的学习,丰富内心,掌握技能,使自己不断变得强大,不再去讨好任何人,勇敢做自己!

    也希望身边的人如果遇到讨好型人格的人,多一点理解、关心、认可、多给他们一些鼓励、扶持、微笑,让他们感到温暖、自信和希望!

    人间实苦,人心莫测。乔治·桑说“这一生只有一种幸福,爱与被爱。”

    愿我们都能爱与被爱!特别是讨好型人格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去讨好任何人》:不要“背书”行为,要勇敢做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wx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