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简书上我写了这几百篇日记,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这的N倍,只是你不知道罢了!我写日记已经很久很久了!!有人也想写日记,但写个十天半月就没什么可写的了,不是不想坚持写,而是被掏空了,已无素材可写。
由于我工作原因,按理说我的写作素材很快就会枯竭,事实上不仅没枯竭,反而源源不断的涌现各种新素材,以前是没东西写,现在是根据需要挑着写。
写日记是个输出过程,好比取钱,如果过去没在账户存钱,需要时账户里哪有钱可体现?
写日记得有储备,我至少储备10年,过去10年,我看过很多书和视频,这些对我帮助还不是最大的,帮助最大的是录音文字化,就是编辑音频,至今为止,我企业里编辑部的人还没人编辑的比我多,有个留学生至少编辑了10万字,这和我过去比,还属于入门阶段。
无论干什么,想在竞争中胜出,除了专业,没有别的投机可言,专业不一定是深度很深,而是符合科学,编辑的都是相对专业的内容,用心编辑收获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
编辑时看似并没记住太多,但这都架不住数量级,我光录音文件就有几个G,有过去直销老师的,永达的话术和内训,还包括国内一些智慧大师的视频和音频,如果算上编辑部整理出来的文字,前后汇总超过200万字。
很多人只看到了别人的出口成章,没看到别人嘴都练肿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耀眼的表现和卓越的结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得来的。
人生没有捷径,没有一夜暴富,没有一鸣惊人,没有一飞冲天,只有脚踏实地的踏实肯干,只有春天辛勤播种,夏天挥汗如雨,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
如果经过这样扎实的累积,你的储备就好似一口深不见底的井,一直为你源源不断输出素材,如果过去没累积,靠每天临时抱佛脚?
还是洗洗睡吧!
这个观点我曾多次跟我弟交流过,或许是因为他年少轻狂,或许是前段时间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到地产公司三月不到,成交已经有20几套左右,他内心自信心开始膨胀了。
人一旦过于自信,就会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内心必定缺乏敬畏和虔诚,人生出现问题和危机往往不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而在满面春风获得成功时,这就是常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有个习惯,几乎每个月都会把《华为的冬天》重温一遍,我把这个内容打印出来,安排好时间,按节奏每月重复,每次重复后内心会更平静,尤其是下面这句: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如果你内心骄纵时,不妨试着重复,连任正非这样的大佬,都保持谦逊和敬畏,我没理由自我感觉良好,更没骄傲自大的资本,人生改变靠的不是你知道、你懂,而是你体验到,以致你能做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你重复到一定数量级时,你就能从字画意思触摸到根本智慧。
对于我弟而言,他比我小接近5岁,20多岁要做加法,这段时间学的东西和经历的东西越多越好,不要有好坏对错的限制,经历本无好坏,也无对错,我们和别人的区别,就是经历不同,你经历了什么,你就是什么,我们的人生就是我们经历的总和。
再经过三五年的体验和经历,就到了30岁,人到了30岁,古时候说“30而立”,这个“立”到底是立什么?用书名词描述叫定位,用大家常用的说法就是我这一生到底要干什么,人这一生不可能干成很多事,能把一件事干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们的时间、经历、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人能活几百岁,那人生可以干无数件事,但这不可能!
到了30岁后,人得做减法,通过不断排除,最终留下一件自己此生要干的事,与这个无关的事直接屏蔽或砍掉,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把这件事推向极致,这样此生想不优秀、不成功都难,最后你这一生不是看你是否优秀、是否成功,而是看你到底有多优秀、多成功?
【爱心传递】:感谢你的转载分享,你的举手之劳可能对他人带来莫大的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