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剧有很多种讲故事的方法,从角度来说,可以是亲历者,可以是旁观者,可以是将军团长,可以是班长士兵,可以是全知角度,可以是单一视角,从叙事顺序来说,可以是时间为序,可以是倒序,可以是不断闪回……没有对错,各有长短。
《兄弟连》的叙事,总体上以时间为序,从基层士兵角度,按战役分集。这应该是最好的战争剧叙事方式。这样的叙事好处是,时间清晰,结构清楚,逻辑严密,有非常强的代入感和感染力,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士兵眼中的,才是战争本来的样子,但采用这种方法的挑战是,人物多而杂,故事线多而缠绕,场景复杂混乱,拍摄难度大。
八位顶级导演成就了《兄弟连》的精彩和出色,菲尔·奥尔登·罗宾森、迈克尔·塞洛蒙、大卫·努特尔、汤姆·汉克斯、大卫·李兰特、大卫·弗兰科尔、理查德·隆克瑞恩、Tony To,还有,制片人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同时也是编剧组重要成员。
《兄弟连》的剧集里,每集都有一个中心人物,有士兵,有基层军官,有医务兵,有新兵……新颖、有吸引力、丰富饱满的叙事。
第2集,以温特斯为中心,讲述了E连的第一次战役,诺曼底登陆后,摧毁德军布里克区炮台的故事。
1
在这一集中温特斯的身份变化。
诺曼底登陆前,E连连长是米汉中尉,在索柏事件后,从B连调过来接替索柏的位置,迪克·温特斯是副连长,中尉。
E连原计划在诺曼底圣玛丽德蒙附近的降落地带密集降落,这样全连可以迅速集结起来……结果E连的人散落在从卡朗唐到拉万诺维尔的20公里范围内(引自斯蒂芬·安布罗斯著《兄弟连》一书)。
一些飞机爆炸失事,有的小队直接失联。
诺曼底登陆后,米汉中尉一直没有找到,温特斯作为副连长,中尉,在行动上自动补位。这与他们平时接受的训练有关,如果军官不在,如果与队伍失联,每个人该如何行动。
行动上,温特斯自动补位,在上级领导那里,传讯员来喊E连连长去开会时,米汉中尉又不在场,温特斯自动参会,这也算是在上级那里刷了脸模。
上级那里暂时打了卡,关键是下属那里得到承认,这一点温特斯是最有资格的。在指挥战斗中的威信和领导才能,得到连里士兵公认,要不然就不会有拱走索柏众士官造反的故事。
当然,刺头也有,比方说比尔·葛奈瑞。经过第一场战斗后,葛奈瑞就承认了温特斯的领导地位。
第二集44分钟时,摧毁了德军105加农炮的战斗已经结束,在一辆货车的车厢里,几个士兵盖好帘布在里面煮东西吃,温特斯探进头去聊天,士兵们问有没有米汉中尉的下落,回答没有,刺头比尔·葛奈瑞问“那你不就成为我们的指挥官?”温特斯非常肯定地回答:“是的。”(注意,这里不是别人问话,是葛奈瑞。)
如果说,去开会时,温特斯对自己代理连长的身份还有所怀疑的话,那在第一场战斗结束后,温特斯在和士兵们的对话则有了确认的成分。
下面来分析温特斯的领导地位建立过程。
2
第一集里,尼克曾评价温特斯:“没缺点,没怪癖,没幽默感的人。”
第二集一开始,剧情就在展示温特斯特点上做文章——没缺点的人。
回到跳伞前。夜空中的飞机上,士兵们紧张忐忑,有的拿着十字架,有的左顾右看,有的暗暗祈祷,有的抽烟……温特斯属于少数的镇定者。
表示跳伞准备的红灯亮起时,温斯特坚定有序地指挥着队员,E连整齐划一的行动展示着自己的素质,也表现着对军官的高度服从。绿灯亮起时,温特斯果断指挥队员,并作为一号人员率先跳伞。
在以后的情节里,摄影机基本以温特斯为中心。
温特斯落地后,发现绑着腿袋的绳子已断,自己身上除了一把刀以外,再无他物。
要知道在领导者们的方案中,伞兵降落后是要啥有啥的,要不然上飞机时带上与自己体重相当的重物有何用?
这些伞兵本应有:三天的干粮、巧克力棒、精力糖、咖啡粉、砂糖、火柴、罗盘、刺刀、土工器具、弹药、防毒面具、预备弹药、伪装网、45手枪、水壶、两包烟、霍金式地雷、两枚手榴弹、烟雾弹、伽玛弹,炸药,还有件脏内衣……
现在好了,温特斯顺手一摸,啥都没有。换谁都得慌张,黑灯瞎火的,落在一个周围全是敌人的地方,找不到自己的队伍,身边还武器都没有。温特斯却依然是迅速镇定的那一个。
旁边又一个伞兵落地,经介绍是A连的赫尔,发现自己作为通信兵居然丢了通信设备,自责、慌乱、恐惧。温特斯首先帮他整理好装备,然后让赫尔跟着他走。先去找腿袋,发现有枪声,迅速放弃寻找腿袋,转向另一个方向。
温特斯在士兵队伍中好像有一种天生的领导能力和指挥能力。
一路上,温特斯都在安抚这个慌乱的士兵,给他以信心,不让他为丢了通信设备而自责“我会说你先是名步兵,然后才是通信兵”。赫尔说“或许你可以告诉我的排长。”这也说明不是所有人都和温特斯一样宽容理解的。
温特斯对待士兵不止有爱心,还有智慧,他用“帮助”转移赫尔的注意力,“首先我需要你帮忙,我们要找些陆标来辨明方向。”
这样的命令很笼统是不是?不一定转移注意力成功,温斯特将命令更具体一点:“睁大眼睛找建筑物,农舍,桥梁,道路,还有树。”
士兵果然一笑,轻松起来。
随后一路遇到82师士兵、不同连士兵,温特斯再一次充分展示了他的领导魅力和号召能力。
就是这个路上“捡到”的成员赫尔,跟着温特斯参加了随后的105加农炮摧毁之战,牺牲。
夜幕下尼克和温特斯聊天,借着尼克的发问,温特斯说“我今天失去一名弟兄,赫尔,他叫约翰·赫尔,纽约人,今天在布里克被杀。通信兵,506团篮球队的人,A连。根本连喝酒年龄都还没到。”温特斯对士兵的爱心与怜惜,由此幕可见。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为什么温特斯在团队里那么受欢迎。
3
温特斯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
通过雨衣里看地图一幕,可见一斑。
一群迷了路的人集中在一起,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一个士兵说了“圣梅利教堂”,温特斯立即想到拿出裤裆中藏着的指北针,找背包的士兵拿一张地图,然后用雨衣盖住光线,再根据自己一路看到的树路河流来分析,迅速得出结论:“我们大约离目的地七公里远,还有四小时可以去攻占那个区域。”
士兵们挺奇怪,你怎么知道啊?温特斯回答,我研究过沙盘啊。
奇怪,我也研究过沙盘啊,可是在这个黑漆漆的夜里,我哪知道我落在什么地方啊,这里原来没有铁路的啊,怎么会出现呢,肯定是我弄错了。只有温特斯知道,那是平行的……
跟在温特斯身边的人越来越多4
温特斯的指挥作战能力。
除了从降落地点开始,对集结士兵的一路引导外,最重要的一场戏在105加农炮的摧毁上。
接到上级命令后,温特斯迅速部署方案,德国兵有多少不知道,目前联系上的连队成员仅12名。
“李普带TNT炸药去炸毁那些炮。李高特与派提解决第一挺机枪,派提是射手。普利夏、韩德斯负责解决第二挺机枪。康普顿、马拉其、托伊、葛奈瑞和我一起进行主要攻击。”
A连的赫尔也加入了此战,辛克的吉普车司机罗连也自动请求参战。
方案归方案,具体战场情形如何,可不只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且看温特斯的现场指挥作战能力。
现场,温特斯身先士卒,观察德军情况后,迅速发出明确有效的指令,对康普顿:“我从卡车那里引他们向右开枪,你带两人从左边攻击他们。”对李普:“带着兰尼,从右边包抄,开枪掩护我们。你看到第一门炮爆炸后,就马上带炸药来。”对罗连:“你负责机枪。”
交火正激时,温特斯自己作为重要成员作战,同时不忘随时调整作战队员,真正可谓指挥有序、临乱不乱、意志坚定、身心勇敢。
从发起攻击到夺取第一门大炮,只过了15到20秒的时间。第二门炮,只用了一人受伤的代价就把它缴获了。
第三门炮缴获后,虽然只有11个人,可是却控制了3门105毫米的加农炮。而且温特斯还收获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地图。
剧末字幕里提到这次战役,“E连进攻德国炮台的行动成为进攻固定阵地的范例,至今美国西点军校仍沿用作为教学典范。”
5
温特斯是谦逊的一个。
我不是英雄,但我和英雄并肩作战。
这是《兄弟连》的广告宣传语,也是温特斯和他的团队的优良品质。这次战争到了最后时机,已经拿下了三门炮,D连连长史毕尔带着弹药跑过来说:“可以让D连试试攻占下一门炮吗?”温特斯说:“你请便。”
最后时间别人来抢摘胜利果实,应该是所有战场上讨厌的事情吧,温特斯却还是把胜利与其他连一齐分享。
D连加入后,一开始就暴露在壕沟外,和E连官兵的差别立马显示出来。D连夺取了最后一个炮连阵地,但有2人死亡。
自温特斯受命对付那个炮连到结束,时间为3个小时。((引自斯蒂芬·安布罗斯著《兄弟连》一书))
在第5集片头,对老兵的采访中,各位老兵说起温特斯这个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了解属下的欲求想法,做正确的抉择,马上投入,不落人后,不找人替代,是可以放心的人。
这些老兵们提到的各点,在第2集中都有很好的展示。
还记得吗?尼克曾说温特斯,没缺点,没怪癖,没幽默感。士兵们都认为温特斯是清教徒,比尔·葛奈瑞是这个团队不服他的那一个,说“他都不喝酒”,在葛奈瑞看来,不喝酒的士兵还算是士兵吗?葛奈瑞猜他是“贵格教徒”,这也成为最终葛奈瑞承认温特斯领导地位,与温特斯和解的迹象之一。
战争休整时间,温特斯与货车厢里面的士兵聊天,临走,温特斯特意对葛奈瑞说:“士官,我不是贵格教徒。”然后离开。
镜头扫过巴克,这句话是葛奈瑞说的。众人爆笑,葛奈瑞尴尬地说:“若他是从兰卡斯特郡来的,他可能是门诺派教徒。”
至此,温特斯在E连士兵眼中的连长位置已坐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