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北燕皇族的冯氏,长乐信都人,祖父冯弘曾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来自乐浪郡(今朝鲜平壤)的母亲王氏,是父亲冯朗在北燕时所娶。
多年动荡不安的战乱生活,直到冯朗夫妇二人,迁居长安后,才算暂时安定下来。丈夫有了官职在身,王氏心中也就踏实了下来,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的到来,便是儿子冯熙。
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王氏又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就是后来成为了北魏杰出的女政治家、改革家的的冯太后。
冯氏出生之时,祖上建立的北燕,已经灭亡有六七年的光景了。魏太武帝拓跋焘,已然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霸业,与南朝宋沿黄河流域,形成了南北对峙之势。
这个小女婴出生后没多久,她的同胞哥哥冯熙,就因叔叔冯邈战败,遭到牵连,被没入了蠕蠕(柔然,居于阴山一带的少数民族)的统治范围。
颠沛流离中,还曾被人带着逃到过氐、羌等地,过着亲人离散、担惊受怕的艰难生活,直到多年以后,才被侥幸找回。
接着,飞来横祸就降临到了冯家的头上,不知是朝廷对冯朗从前的北燕王子身份心存芥蒂,还是冯朗本人真的暴露了什么不轨之举,总之,他因受一桩大案株连,便被太武帝下令诛杀了。
02
按照惯例,因为冯氏年幼,又是女孩,所以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幸好得到姑母冯昭仪的多方照应,冯氏才能在后宫当中,安稳地存活下来。
白居易曾作《长恨歌》夸赞杨贵妃,“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句话用在年纪更小的冯氏身上,也不为过。
13岁的文成帝登基后不久,就慧眼识珠地选中冯氏做了贵人,这一年,冯氏才只有11岁。
就这样,冯氏离开了悉心照顾自己的姑母,来到了文成帝的寝宫,成为了他的枕边人。
在这段陪王伴驾的风光岁月里,除了男欢女爱,郎情妾意之外,冯氏还抓住时机,积极了解国家法案的制定,学习朝政的运作管理,这些努力,都为她日后能够顺利地临朝听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成帝不拘限于民族成分,重用汉族大臣高允,使得他统治时期的北魏,处于相对稳定繁荣的发展状态,这一点令冯氏感到十分钦佩。当然,也深深地影响了她日后主政期间,勇于吸收汉法、重用汉人、推行汉化等突破性措施。
太安二年(公元456年)正月二十九日乙卯,仅有14岁的冯氏,被文成帝封为了中宫皇后。
能由一个家族没落,充入宫中的小婢女,短短几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为了统领六宫的皇后,除了冯氏自身的过人才貌,以及她与文成帝情投意合的感情外,也与她在深宫当中生活多年,深知其中各种人情关系和潜规则有直接关系。
太安四年(公元458年),文成帝率兵巡视阴山,浩浩荡荡的车马大军,深入大漠,所到之处令人闻风丧胆,蠕蠕(柔然)更是吓得躲藏起来,只敢远远眺望北魏将士的威仪,甚至,还有很多部落酋长,直接率部求降。
作为皇后的冯氏,为文成帝大扬国威而欢呼雀跃,同时也为哥哥当年的惨痛遭遇,出了一口恶气。
此刻,她陪着身旁雄才大略的皇帝,一起观看庆典活动,为国家眼前的兴盛而激动,她不知道,此后,她还要为这个国家的未来而殚精竭虑。
03
拓跋弘是文成帝与梁国蒙县(今河南商丘南)人李氏所生之子,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二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了皇太子。
按照规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可怜的李氏被赐死后,冯氏便担当起了养育之责,她将拓跋弘视若己出,尽显母爱,使文成帝很是欣慰。
虽然照顾幼子,消耗了冯氏很多的精力,但她对文成帝依然体贴如常,生活上给予他细心的照料,国事上为其排忧解难。
只要有冯氏的陪伴,文成帝仿佛总能忘却朝廷上大臣们的争斗,忘却异族部落与南方朝廷的诸多威胁,好像这天地间,只有他们这一生一世一双人。
然而,美好的光阴总是稍纵即逝,让人留恋不已,却亦再难留住片刻。和平六年(公元465年)五月十一日,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文成帝,英年早逝,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华殿,年仅26岁。
突如其来的丧夫之殇,令冯氏痛不欲生,她没想到,自己做皇后还不到十年,就成了寡妇,一连几日,她都以泪洗面,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冯氏既为挚爱丈夫的早逝而悲伤,也为自己以后莫测的命运而担忧。三日后,按照北魏的旧俗制度,需要焚烧文成帝生前的御衣器物等,朝中百官和后宫嫔妃,怀着沉重的心情,一起亲临现场,哭泣哀吊。
当漫天的火光燃起时,悲痛欲绝的冯氏,突然高声哀嚎着,扑向了熊熊燃烧的大火。周围的人都被她的这一举动惊呆了,待回过神来,急忙冲上前去,从烈火中救出了昏迷的她。
幸亏众人出手及时,冯氏才没被烧死,但经过烟熏火烤,她也早已不省人事了。过了很久,她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周围的人们,终于松了口气。
从烈火中生还的冯氏,犹如获得了重生一般,似乎忽然间对生死之事大彻大悟了。原来世间一切,都已在冥冥之中被安排好了,就算逃避,也无济于事。
既然这样,那为何不好好地走以后的路,就算前方艰难险阻再多,我也要咬牙坚持下去,先帝交到我手里的国家,我一定要让它继续兴旺昌盛下去。想到这里,冯氏悲伤的双眸中,竟不知不觉地透露出了一股异常坚毅的光芒。
04
和平六年(公元465年)五月,文成帝死后的第二天,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氏被尊为皇太后。
狂妄自大、自私贪权的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借机欺凌这对孤儿寡母,阴谋篡位,北魏的政治中心,就像被一层浓密的乌云笼罩着,山雨欲来风满楼。
天安元年(公元466年)二月间,乙浑三番五次地对安远将军、吏部尚书贾秀说:“你应该要求朝廷给你妻子加封公主的名号。”
贾秀清楚他的险恶用心,反驳说:“像我们这样的庶姓,哪配称公主?我贾某宁愿死在今朝,也不会自不量力,贻笑后世!”
乙浑听后大怒,恶狠狠地骂道:“老奴官,真是不识相的东西!”
侍中拓跋丕(后改为元丕)听到这一消息,知道乙浑谋反已成定局,便急告朝廷。
谁知,镇定的冯太后,早已胸有成竹,她立即进行秘密布置,制定计划,下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浑,镇压叛乱。这次旋风般迅速地锄奸行动,很快便将令朝野上下怨声载道的乙浑捕杀,并夷灭三族。
局势稳定后,冯太后果断精明的政治才干,也逐渐显露出来,她就顺势宣布由自己临朝听政,掌控朝政大权。
尽管此次执掌朝政,只有十八个月的时间,但她凭借着自己多年宫中生活的阅历,和非凡的胆识智谋,切实地摆平了主少国疑的动荡政局。
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戊申,京师平城的紫宫内,传来了婴儿的声声啼哭,原来是献文帝之妃李夫人产下了一个儿子,名叫拓跋宏。
冯太后喜得长孙,看着白白胖胖的男婴,十分欢欣,她的眼中看到了北魏的希望。
05
时隔不久,冯太后就决定停止临朝,不问政事,由已经14岁、初为人父的献文帝亲政,自己转而担当起抚养皇孙拓跋宏的责任。
献文帝亲政以后,颇有一番作为。他首先贬斥了不少冯太后的宠臣和男侍,并试图提拔一些虽有才能却不受冯太后喜爱之人,以结成自己的心腹。
起初,冯太后对献文帝的所作所为,即便心中感到不悦,但也没有马上发作。
等到了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发现自己的党羽日益衰败,近臣遭到严重打压,冯太后再也忍无可忍了。
—Be continued—
本文图片选自电视剧《锦绣未央》剧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