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小学张同学,二十年来没有和我联系过一次,大半夜加我微信,问我一个煽情的问题:你家孩子找对象没?
我怔住了,我的孩子?找对象?我才刚刚找对象好吗?
别问我是谁,我只是一枚被人遗忘在角落里很久的加班党,一个苦逼到没下限的WEB程序猿。
程序猿就是这样,在时间的长河里,暗暗相信一切都可以定义,循环,迭代,调用,构造,然而惊醒之余,也不忘面向对象,只是,往往没有对象。
想一想,我这二十年,是和代码共生的二十年,也是和代码同尽的二十年。
-1-
1997年,我第一次在高二的电脑实验课上看到了屏幕上的“明伦软体”四个大字,“软体”也就是台湾的“软件”叫法,我一看到这两个字,以为上面的字是软的,还拿手摸了摸屏幕,没想到静电把我扎了一下,吓得我课没上完就跑了。
这是我和电脑的第一次邂逅,算是不太愉快,但也加深了我对这玩意的印象,导致后来爱恨交织的不能自拔。
那时的电脑屏幕没有现在这样绚丽夺目的色彩,没有自由的鼠标和指针,只有键盘和黑又黑的DOS屏幕。就像一个小黑屋,你要想探究其中的奥秘,或者从这里逃出去,必须输入口令。
二十年来,从dos的第一个命令dir开始,到windows/linux,直到写此文的一个小时前还在折腾树莓派的嵌入式口令,小黑屋的“闯关晋级”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这二十年里,我先后学习过启蒙鼻祖的basic语言,爱并深爱的turbo C,完全赶时髦的J++,为考试拿分的pascal,还有自己瞎鼓捣的delphi,java,c++,c#,还有什么来着?后来干脆烦了,也工作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用处接触这些东西,渐渐地就荒废了。
毕业后没多久做起机关文书工作,那些编程的东西早就抛之脑后,加之文字任务比较繁重,也就很少鼓捣小黑屋的事情了。
直到有一天加班时,主任交给一个紧急任务,让统计单位人员的各种信息指标,上千条的历史记录,一个完全没有规则的excel表,第二天中午就要结果。我粗算了一下时间,如果一条条的这么干下去,就算把excel里的各种公式搬上来,恐怕再给两天时间都够呛啊。我面露难色,但主任说:必须完成任务!
怎么办呢?硬着头皮干了1个多小时,加班的同事们都走了,我才统计了几十项中的两项。这么干绝对不行,一来完成不了任务,二来这一宿别想睡觉了。想来想去,想到了程序。于是,我用差不多快忘光的delphi结合foxpro搞出了一个统计程序,在对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后,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完工了,晚上把结果报告打印出来放在了主任办公室。
早上主任一来上班就看到这份报告,惊叹的不得了。不仅各项数据统计的准确无误,而且比预定时间早了半天。
这件事之后,我又重新拾起曾经对小黑屋的热情,在公文写作之余,噼噼啪啪地敲起代码来。
副主任隔着窗户自言自语说:这家伙,绝对是个机关的另类。
-2-
2006年,我去西安脱产读研,报的专业自然是计算机。因为我们是从工作单位考进来的,自然不比人家本硕连读的高材生,再说,从导师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些半工半读的家伙大多都是混个学历,然后有利于以后晋升调职什么的,很少像我这样,是对计算机无比酷爱的类型。
所以,当导师问大家,他有个朋友想做个网站时,我第一个报名了。师兄们表示不屑,背后说我装傻充愣,完不成任务就去卖白菜吧,我想了又想,觉得自己也是够冒昧的,于是就跟导师说还是让别人试一试吧。
但是导师说没人能做,虽然大家都是本专业学习的,你要问他TCP/IP啊,网关啊,网桥是什么,他会给你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如果你让他做个网站,搞个程序,恐怕就有点儿难度了。
但实际上,我也不会,没系统学过做网页,也不太懂什么HTML,更何况那不只是个简单的展示网站,而是一个数据管理系统。
我为自己的冒失感到后悔,如果就此罢休,其实也没什么,认怂而已。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给自己、给我们这种“二道岗子”生源争点儿气。所以,马上快到国庆,我放弃回京的打算,用那七天啃起网页编程。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学的还是ASP+ACCESS,是导师的朋友指定要用的,因为轻量简单,没几天就上手开始做了,七天过去了,网站做了一半,开学后陆陆续续往里加功能,二十来天就完工交付了。
经过这件事,一直在导师眼里的“只求镀金的机关干部”变成了“能说会做的好门生”。一次聚会,酒酣人醉,导师拍着我肩膀说,你看看人家那些来镀金的干部,再看看你……我一愣。他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说,不过,我最喜欢你这样,认真起来比假装认真还认真,这才是我的学生!
-3-
秋天过后,叶子落了一地。我带着我的笔记本电脑离家出走了。
事情源于我在家噼里啪啦的敲打代码,没日没夜的折腾程序,家里事管的少,只活在代码的世界里,家人再也受不了如此自我而不顾一切的透明人。
她问我:代码能当饭吃吗?我点点头。
她很生气:你去和电脑结婚吧!
我心想,电脑就听我的,让她往东,她不会往西,不像人,事儿事儿的,至于吗?
实际上,在我背着电脑走出去没多远,我就回来了。我拍拍自己的脑袋,这代码固然是酷爱,但也真的不是全部。因为噼里啪啦,放弃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单位专门负责网络建设。从文字工作者到网络技术开发者,这艰难的变形记出乎我自己的预料,曾经很多次想要放弃,毕竟做这份工作,不像文字材料那样围着领导转,有许多晋升爬坡的机会,做网络,搞程序,大家都说高大上,但没人愿意干,说实话也确实不会干。
机关从上到下都在大力倡导信息化,但,更多的只是写进材料里,真正的原动力示范都在挂钩企业和个体的创造上。我一个只服务于机关的小后生,除了完成宣传喉舌的作用,也没有其他的地位可言。“升官发财”的路子堵死了,只能自娱自乐,但我依然深爱着代码。
别人加班,我也加班,别人噼噼啪啪打字,我噼里啪啦敲代码,别人写请示报告,我在修图补色,别人年终总结先进评奖,我在备份数据清扫机房,但我无怨无悔,因为热爱,所以心甘情愿。
加班,值班,我和代码都奉献给了工作,而家庭,像是一个旅游场所,每两周,每个月来光顾一次,享受一家人的招待,未曾履行作为家人的一份责任。
而现在,这份热爱的工作也将因为改革重组而画上无人问津的感叹号,我要失业了,代码虽然很热,但离我太远。
想到这里,我黯然地放下了电脑……过了许久,我又举起了电脑,想要摔碎它。但,我舍不得,因为那里有我所有的心血和热情。
回到家,主动认错,表示自律,几点到几点,该干什么干什么,就算没有工作了,还有家庭,还有自己对未来的一份规划。
她看到我把电脑放进包里,又埋进柜子里。接连几天,我都在厨房里活动,在家务里忙碌,在学校和路上奔波,她笑了,久违的笑。
晚上,我给孩子补习完功课,陪他画画,然后百无聊赖的翻着手机,又打开电视看了几下关上,又打开书,看了没几页,合书。然后又出去散步……
她看我完全不在状态的样子,朝着柜子使了一个眼色,我摇摇头,她说:你弄电脑吧,只是要兼顾点儿别的,别一上去就下不来了。
我感觉到了新的力量。
(本文献给默默过着1024程序员节的各位朋友,除了代码,我们还需要更完整的人生,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