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法智慧&心灵抚慰儒释道传统文化奶格玛_有凤来仪
《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读书笔记:传播学的研究核心(5)

《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读书笔记:传播学的研究核心(5)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21-03-03 18:05 被阅读0次

阅读内容:《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著):传播学的研究核心(5)

【(3)人与世界的统一】

【上面提到的“无为”,即是我们调整处理系统的关键。】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遵从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也不以自我为出发点,而是以更大的群体为出发点,如全人类(甚至全体生命)。最客观、最真实的处理系统,就应该是无为的——也就是不对信息进行个人化的处理。】

【因为人的本质是变化,无论你怎么找,都不到一个固定的“我”,所以根本就没有处理信息的本体,也就是没有我们所说的“能”——香巴文化有“能所倶空”的说法,其中,“能”是进行信息处理的主体,“所”是接受处理的客体,因为世界的本质是变化,找不到一个固定不变的观察“目标”,所以没有需要去处理的客体——也就是没有“所”。“能”没有,“所”也没有,因此“能所倶空”,自身和世界是一体的,无所谓处理和被处理,只管在一片湛然空寂中安住真心,观照世界,而这时的世界,或许才是相对客观真实的世界。】

【当你在这种状态里的时候,也会更容易看透现象的虚幻性和易变性,明白什么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只有真正打破物我的界限,我们才能切身体会到万物的运行、别人的欢乐和痛苦等,并且这一过程是不需要以时空为介质的,就像庄子所说的,“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由于一体性,我们会瞬间感知到变化中的一切,真正体会到“贴心贴肺”的感觉。这一过程摒弃了大脑的逻辑思维,完全是真心的直感,正如我在《雪漠大手印实修偈颂》中所说的:“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也对此类问题提出过相似的观点:“人与世界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它”关系,另一种是“我-你”关系。在“我-它”关系中,人把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当成是与“我”相分离的对象,相对立的客体,我们用理性和因果性把它们放到时空网络中把握,以“我”为中心,利用它们,满足“我”的需求。而“我-你”关系中,“我”与“你”不是分离的,而是结为一体,“我”便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来建立“关系”,也不会用理性来分析“你”,而是以“我”整个的存在、全部的生命来与“你”相遇。在这个过程中,“你”超越了时空网络,不再是一个有限的存在,而具有永恒性。“我-你”关系摆脱了相互利用的关系,实现了人的存在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读书笔记:传播学的研究核心(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cc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