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这才是刘邦滤镜文学连载小说
【连载】《这才是刘邦》第二十四章 一顿饭的事儿(下)

【连载】《这才是刘邦》第二十四章 一顿饭的事儿(下)

作者: 小司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07:50 被阅读307次
    人间正道是沧桑

    千古第一吃货

    记得有一次大家开玩笑说,如果按照一般影视作品里刘邦的形象,他这一辈子似乎没少混饭吃。先不说去人家的小酒馆“破套路”,据说他还总白吃樊哙的狗肉。

    另外,在大街上闲逛的时候不仅白吃白喝了一顿,还混到了个如花似玉、巾帼不让须眉的好媳妇!

    简直是吃货的榜样,简直就是超神了!

    而且这还不算,他不仅混的很出名,那还是相当的很大胆!因为他混出了千古第一饭局、鸿门宴。

    这样说来,他的确是一个十足的吃货。人家吃饭刷卡付现金,刘邦就是与众不同。这不,又一次饭局出现了。

    但这一次他几乎是用命在吃饭。历史告诉我们,刘邦他再一次混饭成功,因为他活得好好地,还尝试了一次刺激的酒宴。

    以此观之,刘邦,足以称之为千古第一吃货!

    吃饭去喽

    这不,为了和项伯的约定,也为了活命,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就率领百余骑前往楚军的军营,这个必将留名史册的地方、鸿门(今临潼东鸿门堡村)。

    来到这里,去跟项羽澄清他所谓的误会。

    当刘邦一行人来到楚军军营后,饭局自然还没有开始。不过这不要紧,既然还没有开餐,那就先唠唠嗑,交流交流感情呗。

    因此,双方短暂的寒暄过后,刘邦便亲自和项羽解释起来,直扣主题,声情并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时间谈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越是尽快的切入主题,对刘邦越是有利。否则,迟则生变!只听得他对项羽说道:

    “将军,我和您一起合力攻打暴秦,您在黄河北,我在黄河南,但是我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够先入关破秦,从而在这里再次见到您啊。可是现如今有小人挑拨离间,让您和我之间有了误会啊。这真是令我不胜伤悲啊。”

    刘邦就是刘邦,在项羽还没有说话之前,突然来了这么一通,那么刘邦这话说的到底有何内涵呢?

    首先一点是回顾他和项羽之间的纯洁的战友情谊,但主要是为了铺垫下文,因为项羽在怎么重情义也是需要实惠的。

    其次,刘邦的话极大地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那就是刘邦进入关中似乎是碰巧,偶然。就连刘邦自己都是不敢想象。这就是典型的天上掉馅饼让刘邦瞎猫碰上死耗子,捡着了。根本不是凭借真实的实力攻打的。

    况且这一段话给项羽的感觉就是刘邦之所以这么轻松的进入关中大地,那完全是因为项羽在牵制着秦军。而这种说法,又恰恰与项羽自己的想法惊人的一致,这、是变相的对项羽的吹捧。

    第三点,也是刘邦此行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把整件事变成一个误会。误会不同于事实,只要是误会,总会解开。但如果是事实,就不好办了。

    这一段描述,可以说是《史记》中最为精彩的几处记述之一。历来史学家、学者、评论家等等对于刘邦的这一番话当真是赞不绝口。如清代的大学者吴见思就此评论道:

    “一件惊天动地事,数语说的雪淡,若无意于此者,故项羽死心塌地。辞令之妙!”

    又如清代的姚苎田评价道:

    “此一段,千古处为难现成榜样,未可以文字视之。”

    几乎可以这样说,如此谦卑的语气出现在刘邦的身上,似乎是他生平以来的唯一一次。也足以见得出,为了澄清这次“误会”,他下了多少的功夫。

    那么,听到刘邦这么说,项羽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沛公说的哪里话,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跟我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稍等一下,大家仔细的看项羽的回答,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也许您已经发现了。

    那就是项羽的表现似乎是生怕被人误会而急着为自己开脱,至于曹无伤什么的,该扔就扔了吧。

    羽哥,人家好歹也是为了跟你混,虽然说是个叛徒,但是也不至于过河拆桥啊!更何况,这桥似乎才走到一半儿。

    到了此刻,听完项羽的话,似乎给人一种项羽理亏道歉的感觉。要知道,之所以有这一次“设宴”,原本就是你项羽为了惩处或者说威吓刘邦。

    因此,无论是政治、道义等等任何方面,都应该是你项羽占据主流。哪怕,你占据主流的理由并不充分。可这一刻,你所拥有的实力是任何人都不敢反驳的。这是属于你项羽的最佳时机!

    既如此,又何必要与刘邦“解释”?又何必要让自己先行理亏?

    基本上可以说,从现在这一刻开始,双方的心理对抗上,优势已经逐渐转移到刘邦这一边了。而在这之后,项羽的态度似乎一直很“暧昧”,“暧昧”到让人以为这真的只是一个误会啊。

    但不论如何,在大家看来,今天是个会晤的好日子。双方则更应该回顾彼此之间纯洁的战斗友谊、共商下一步的天下大计等等。自然不应该为了些许琐事而败坏了兴致,于是项羽便留下刘邦在此处吃好再走。

    我们古人的礼仪是非常讲究的,具体表现在吃饭的座位都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大家可能都知道帝王的座位面向一定会是南方。但这有个问题,那就是这种座次是相对于堂上而言的。如果抛去堂上不说,单论殿中座次,在秦末那个时代,面向东方的座位是最尊贵的。

    而排在第二的位置则是面向南的,第三的是面向北面的,最末等的位置是面向西。好了,接下来我们看看他们的座位。

    项羽,坐在了西面,面向东。范增坐在了北面,位次仅次于项羽。刘邦坐在了南面,属于第三等的位置。而张良,则坐在东面,属于最末等的位置。

    如此,排位高低一览便知。项羽坐在了极其尊贵的位置,而刘邦的座位甚至都不如范增的。但对于刘邦这种反感礼仪的人来说,座位真的不是个大事儿。

    况且现在这种情况,满足一下项羽,有什么不对吗?刘邦安静的坐到了位子上。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该吃吃,该喝喝。似乎外界的一切跟他没有丝毫关系,但这一切,都是假象。

    《六韬武韬发启》有云: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酒宴就这样进行着,看着一直“暧昧”的项羽,和警惕四周的刘邦。这可急坏了一个人,那就是楚营第一军师范增。

    也不知道是那天的酒多么甘醇,还是菜肴多么美味,这项羽怎么就没动静了呢?

    到底怎么办,您倒是给个儿痛快话啊!

    如果说项羽不想杀刘邦,那么范增会想尽手段杀了刘邦。如果说项羽想要杀刘邦,那么范增一定会用尽各种手段做了刘邦。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说这世间还有一个人可以阻挡项羽的脚步,那个人一定会是刘邦。

    记得太史公他老人家曾说范增好奇计,但是在整个反秦以及楚汉争霸的过程中,范增所献计策似乎少得可怜。而观察项羽集团前期的作为,我只能说,这位好奇计的老人家,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他的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他现在就想杀了刘邦。

    于是,迫不及待的范增举起手里的玉佩多次给项羽使眼色(数目项王),可项羽就是假装没看见。

    这可气坏了老人家,老人家眼神儿本来就不太好,举玉佩是多么明显的举动?就差把玉佩送达你眼前了!或者说举起玉佩大喝一声,杀了刘邦!

    这样,真的可行吗?

    不过,这也使范增明白了。项羽恐怕是让刘邦给忽悠住了,但真的是这样吗?范增也许并不明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来一段舞蹈

    先不管如何,在范增看来,就是如此。于是,一心做掉刘邦的他来到大帐外面找到了在那里等待已久的项羽的弟弟项庄。

    “你哥不忍心下手啊。”范增面露愁容的道

    “那怎么办?”项庄问道

    “这样,一会儿你去敬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助兴,趁势将刘邦交代在座位上!”

    “诺!”项庄回答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还比较爱好刺杀这一行当,当真让人敬佩不已啊。

    于是项庄来到了大帐里面,过程很是顺利。毕竟这里是自家地盘儿,只见他喝了酒,祝了寿,清了清嗓子,便是对项羽说道:

    “今天是个好日子,军中无以为乐,我愿舞剑助兴。”

    项羽一听,好啊!这是我项氏男儿尚武的体现,来吧,开始。

    于是项庄持剑挥舞,虎虎生风。大家都暗暗叫好,刘邦起初也没有想太多。这项庄虽然不是美女,但这剑术真是没得说,有两下子啊。

    可是一来二去的,刘邦也是感觉到有些不对头,这项庄怎么似乎总是对着我比划呢?

    此刻,他隐隐的感觉出这里有问题了。联想到范增刚出去后,项庄就进入大帐,果然是事有蹊跷啊。

    一定是范增那老头儿在使坏!

    看如今这形势,一个疏忽,也许自己就交代在这了。必须得想一个办法了。

    但是就在此时,项伯也看出来了。刘邦是谁啊,我亲家啊!项庄你个小兔崽子,反了你了!

    于是项伯不顾自身体力不支,飞身而起,拔剑而出。毅然决然的与项庄这个小伙子上演了对手戏。也就是常常用身体庇护刘邦(常以身翼蔽沛公),就这样,一套动作一气呵成、流畅完毕,引得众人叫好。

    可是再怎么好,翻来覆去就是那几招,再重复也就没人看了,项庄最终也没能碰到刘邦丝毫。

    但这个时候,项羽在干什么?

    我们前面说过,项羽已经逐渐的放弃了攻打刘邦的念头。而且在刘邦到来时也没有过分的责怪刘邦。可是范增却安排项庄去杀刘邦,那么项羽为什么没有阻止呢?

    难道说项羽看不出来项庄意欲何为吗?

    我们说过,项羽的态度,在这顿饭期间,一直是“暧昧”状态。似乎刘邦可杀可不杀、到底杀不杀这种矛盾状态一直困扰着项羽。这一点稍后我们会详细分析,现在先看看刘邦的反应。

    此时的刘邦算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不觉的抬头望向了张良的方位,也许心里正想着,子房,为之奈何?

    可当他抬头之后却发现一个问题,张良不见了!这可急坏了刘邦,这怎么就不见了呢?

    子房,你干啥去了?

    我为樊哙

    刘邦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张良正在大帐外与樊哙交谈。等等,他怎么出来找樊哙了呢?

    原因很简单,项庄舞剑志在沛公。这一在明显不过的信号张良怎么会看不出来?

    所以,刘邦的安全现在是个首要问题。但话虽如此,处于大帐之内,凭借他自己那也是断然无济于事的。可是他自己救不了刘邦,有一个人却是可以啊。

    此人,便是沛县葫芦七兄弟、刘邦的第一打手樊哙。

    于是张良来到樊哙处,正巧樊哙也是为里面的局势担心。便焦急的问道:

    “子房先生,里面咋样了?”

    “十分危急,现如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听到张良如此说,樊哙立刻说道:

    “现在火烧眉毛了,请让我进去和沛公同生共死!”

    想必大家还记得,前文曾说樊哙一生救过刘邦三次。而这一次,是第二次。在之后的过程里,他的行为诠释了一个真理。

    在他樊哙眼里,生死,连个毛都算不上!

    焦急的樊哙立刻调整好状态,将自己的战力气势提升到最巅峰。而后,便是毫不犹豫的昂首步入大帐。

    可是就在他走到帷幕之外的时候,守卫大帐的士兵却是不让他进去!

    不过面对守卫的阻拦,樊哙兄也是没在乎。这也难怪,毕竟此地此刻全是大人物。而自己手里持剑带盾,任谁看来,似乎都像是一个危险分子。

    更何况,在守卫看来,你一个小小的骖乘,是绝对没有资格进入这里的。

    但你不让我进也没关系,樊哙有更直接的方式。

    那就是,闯进去!

    只见他把他的盾牌侧过来一撞,便放到了守卫。想想也可以想到,凭借樊哙的战斗力,区区的几个守卫又怎么拦得住他?

    就这样,葫芦七兄弟之一的樊哙闯进了项羽的大帐。

    由于项羽的大帐整体坐落方位是东西向的。所以当樊哙掀开大帐帷幕的时候,正好面向西方对着项羽。

    却说项羽正在端着酒杯饶有兴致的看着发窘的刘邦,却突然间双眼一凝。因为多经血战又身为高手的他猛然间察觉到了一股极为刚猛的杀气!

    不会有错,那种气势很是雄浑!扑面而来!虽然比不上自己,却是比在场的诸位都要高出一截!这也是个高手!

    到底是谁!

    那么项羽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呢?

    太史公他老人家是这样记述的:

    “按剑而跽曰客为何者?”

    什么意思呢?首先看按剑而跽,这里的跽是指跪起来的意思。我国古人席地而坐,指人的两膝着地,而臀部则压在小腿处。如果臀部离开小腿处,挺直腰板,这种姿势就是跪。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跽。

    那么按剑呢?就是指把手放在腰间的一种警惕性动作,一旦有情况,可以随时出手取得先机。

    项羽是谁啊,在会稽的时候,他自己一人斩杀郡守府近百人。威名赫赫,武艺高强,天下谁人不怕他!

    可是当他见到樊哙时,却是这种反应。这也突出了樊哙勇武的形象,瞧不起我,小心老子把你也屠了。

    其实,只要看了此时樊哙的表情,估计没几个人不紧张。

    因为他刚刚进入大帐后,直接对着的便是项羽,那么他是什么表情呢?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是这样的: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这话用白话说出来大概是这么个意思,那就是樊哙刚一进来就睁着大眼睛死死地瞪住项羽。这还不算,就连他的头发似乎都是随着杀气怒气的散发而直立起来。

    每当看到此处,我都有一种看龙珠里孙悟空变身超级赛亚人的感觉。这还不算,最厉害的是后面这句,似乎樊哙的眼眶都要瞪裂了!

    中小学的时候,班主任一个眼神就能把我制服。要是像樊哙先生这样,那估计全班都消停了。所以,就是这么一副表情,任谁都不会淡定。

    “此人是谁?”项羽问道。

    “这是沛公的骖乘樊哙。”张良回答道。

    “壮士啊,来人,赐他斗卮酒!”

    这里面大家要注意一下这个斗卮,这是什么意思呢?指的就是容量为一斗的大酒杯!而秦汉之际的一斗大概相当于咱们今天的两升左右。

    在说的通俗点,就是咱们今天的四斤。

    我私下里估计项羽的酒量应该很不错,应该是类似于影视作品或者是水浒里的好汉。动辄拎着酒坛子狂饮,不然的话初次见面就给樊哙来一杯这也忒狂放了点。

    那可是四斤酒啊!

    事实上,狂放豪爽也正是项羽所欣赏的。而他的手下也很听话,他们还真的给(也不敢不给)樊哙端来了一大杯酒。

    看着这斗卮酒,樊哙自然知道是项羽故意刁难,但也没有多说什么。拜谢完毕后,站起身子,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项羽一看,酒量着实不错,来人,赐他一只猪肘。

    于是,善解人意的手下再次“正确”的理解了项羽的意思。给了樊哙一只生的猪前腿。

    这个时候,硬汉形象出现了。只见樊哙把自己的盾牌反扣在地上,放好猪肘,拔出自己的剑边切边吃。

    首先一点可以肯定,樊哙的肠胃还是相当不错的。其次就是你还有什么招,尽管来吧,老子接下了。

    他这一吃可当真震惊了项羽。要知道,当自己的手下把生的猪前腿送给樊哙时,项羽是完全看在眼里的。而他也正想要检验一下这位能让自己都感觉到杀气的人物,到底合不合他的心意。

    于是,看到这一幕,项羽激动地说道:

    “壮士,再来一杯!?”

    对于这个时候的樊哙来说,别说一杯酒,就是一坛酒,也照喝不误。于是樊哙说道:

    “我连死都不怕,区区一杯酒有什么好推辞的。”

    听到樊哙的话,项羽开始有点更欣赏樊哙了。可是让他更吃惊的是接下来樊哙的话:

    “秦王那厮有虎狼般凶狠的心肠,杀人无数,却唯恐杀不完所有人。用刑罚来处置人们,好像唯恐不能用尽各种酷刑。故而天下的人都叛离了他。怀王曾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如今沛公先入关中,连根毛都不碰。封存宫殿,还军霸上,等待大王,特地派人把守函谷关,防止盗贼的出入和突发的情况。这等功劳没有得到赏赐,您却要听信小人之言,杀害有功之人,这是重蹈前秦覆辙啊。我私下认为凭借大王您的英明是断然不会采用这种做法的。”

    喘了口气,樊哙终于说完了。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精彩的闪光点。而且这话说的显然具有相当的水平,因为樊哙用秦朝的例子看似在劝谏项羽,实则是警告。

    若你和秦朝一样,那么即便刘邦死在你的手里,他日你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去。另外,项羽既然自诩秦灭在了他的手里,又怎么会在效仿前秦的做法?

    紧接着便是再次为刘邦开脱,最后在吹捧一下项羽。凭借您的英明一定不会这么做吧。这就是反将一军,做了,就证明你是白痴。不这么做,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事实上,樊哙也已经完成了任务。没错,是任务。

    虽然我很相信这段话是樊哙自己说的,但张良的影子的确在那里。总之,还是那句话,樊哙敢做并成功的做到了。那么项羽是什么反应呢?

    只说了两个字:

    “坐、坐!”

    从最初的迟疑到现在的无言以对,既说明了整场宴会上,心理优势一直在刘邦这一方。也说明项羽的矛盾心理在此刻成已经功的被刘邦一系列的后招所击溃。

    事情发展到这里,任何人都明白,这场宴会到这里已经基本快结束了。那就是刘邦逐渐的安全了。但是刘邦自己却不这么看,因为只要他还在楚营,就一刻就仍旧没有脱离危险。

    毕竟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下一刻就会被人给干掉,所以,在喝了一会儿后,刘邦起身说道:

    “不好意思,喝的有点多,方便一下奥。”

    本来这也是正常的,但接下来就不正常了。因为他叫出了樊哙,这就不太好说了。

    你刘邦一大老爷们儿,去个茅房还要带一个杀气这么强的保镖?

    很明显,这小子要跑了。

    那么此时的项羽是什么反应呢?

    答:毫无反应。

    刘邦出来以后,项羽继续宴饮。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了,刘邦还没有回来,不会是掉到坑里去了吧?

    陈平,你去看看怎么回事。

    于是,陈平就来到外面寻找刘邦,那么,刘邦此时是否在上厕所呢?

    当然不是,他在谋划逃跑。

    他对樊哙说道:

    “现在我出来,都没来得及告辞,不太好吧?(这是要跑了)”

    其实刘邦说这话并不是他犹豫不决真的想去告辞,而是怕这样一走了之反倒会引来项羽的怪罪。毕竟现在打不过人家,还在他人的地盘上,该忍还得忍啊。

    听到刘邦这样说,樊哙立刻劝解道:

    “干大事的不要在意这些细节问题,讲大节也不必躲避小的责备,方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跑就被清蒸或者红焖,还告辞个屁!”

    今天樊哙的表现实在是太耀眼了,因为他又成功的为中华民族的成语词库增添了一份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樊兄弟,为你点个大赞!

    于是刘邦也横下心,一不做、二不休,跑你!

    这时,张良又出现了,毕竟全走很不礼貌,还是要留一个人在这里应对。刘邦环视左右,似乎有能力胜任的只有张良。而张良对于这个安排也没有什么反对,似乎早就料到一般,只听他平静地问道:

    “大王您没空手来吧?”

    “没有、没有、我带了白璧一双,准备给项王。玉斗一对准备献给亚父。正赶上他们要弄死我,所以就没献上,您(注意用词)替我献上吧。”

    “好的、大王。”

    说完之后,刘邦奔向了自己的车驾。然而他并没有坐车,而是选择骑马。而他也没有多带人,只是领着樊哙夏侯婴等四位大将。看着刘邦的背影,张良刚欲转身,刘邦又过来了:

    “现在有一条小路,到我们军营只有二十里,要比大路近二十里,你估计我到了军营后再进去。”

    真是小心啊,但在刘邦看来,小心点是没错的。

    另外有必要交代一下刘邦是怎么跑的,前面不是说过了吗,他骑马啊,但是手下的四员大将呢?步行。万一敌军追上来,刘邦是骑着马的,而樊哙他们……,这也是刘邦。

    就这样,估计刘邦已经跑到军营后,张良再次进入大帐。他对项羽致歉的说道:

    “沛公酒量不行,喝的有点高,因此不能亲自来与大王辞行了,谨让臣下捧上白璧一双,恭敬的献给大王。玉斗一对,恭敬地献给亚父。”

    “沛公去哪了?”项羽问道。

    “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他就脱身一个人走了,这会儿已经到了军营了。”

    听到张良的回答,项羽也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接过了白璧,放到了座位上。范增则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愤怒的击碎了玉斗。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范增,居巢人,好奇计。汉四年,受陈平离间计,被赐返乡,中途病死。在整个楚汉之争的过程里,范增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奇计”。但鸿门宴这一次,他着实准确的预言未来,他不知道项羽为何不杀刘邦,他很久也不会明白。

    至此,刘邦成功脱身,迅速的刘邦对自己的速度一向很自信。不论是干什么,顺便交代一下曹无伤的下场,史料上只有这几个字。

    “沛公至军,立诛曹无伤。”

    但此刻,刘邦真的脱离危险了吗?

    答案是,是的。

    因为此时的项羽并不想杀他(无诛沛公之心矣)。于是乎,自从两千年前刘邦和项羽开始“吃饭”的时候,关于项羽为何不趁机干掉刘邦的争论就一直不断,吃的啥喝的啥通通不管。就关心你为什么不干掉刘邦!

    所以,作为两千年后的一位,我也积极地参加到这一次讨论里,并尝试着分析自己的拙见。

    历代以来,关于项羽为何不杀刘邦,有以下几种观点。比如项羽有勇无谋,被刘邦骗了,类似于一个政治婴儿反应迟钝。还有项羽怕杀害刘邦以后诸侯离心,局面不好控制。另外还有说项羽优柔寡断,好面子,所以才没有杀刘邦,等等。

    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楚汉相争最后是项羽取得了胜利呢?

    那样一来,还有没有人介怀项羽在鸿门宴之上并没有干掉刘邦呢?也许那一刻,人们所热衷于讨论的,就会是如何的称赞项羽在鸿门宴怎样怎样的宽宏大度,而不是像如今的这般,一片捶胸顿足吐唾沫的惋惜了。

    之所以如此说,是想让大家明白这样一点。今时我们分析鸿门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项羽最后是一个失败者。当人们探求他为何失败的时候,便是把目光集中到了鸿门宴。

    这种追本溯源或者说知道了结果返过去寻找原因的探索方法,虽然合理,可并不能保证所探求的就一定是最完美的答案。

    因为,刘邦已胜,项羽已败的事实早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先入为主说的便是如此。

    因此,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有他所以依赖的基础。当然,也会有他的不足。可能在一个时间段里,这种观点是权威。

    但是百年后,甚至是千年后,当人们发现了更真切的证据时,便会推翻前代的论调。如此这般,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研究历史也一样,就是需要这种辩证的积极进取研究的精神。

    接下来,就以上几点,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看第一点,项羽害怕杀害刘邦这位“有大功之人”会失人心。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大家一起反秦,突然之间从兄弟、盟友变成敌人,这种反差实在太大。

    既然刘邦有功都会被杀,那么其他人呢?是否等到他们失去了价值的时候,项羽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杀掉他们呢?

    一个诸侯的反抗甚至两个诸侯的反抗,项羽都不会放在眼里,那么全天下的诸侯都心怀鬼胎呢?很显然,这不是项羽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他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后来在分封刘邦的时候,为了防止刘邦得到关中,项羽很是废了一番脑筋。而如何妥善处置这一问题的重大原因便是项羽“恐诸侯叛之”。

    尽管他并没有在鸿门向刘邦挥舞屠刀,但是他已经在众将乃至诸侯的心里埋下了阴影。日后与九江王英布之间的嫌隙,便是与此事有关,此事我们后面再说。

    所以说,这是项羽没杀刘邦的一个原因。

    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一点,那就是有人认为项羽有用无谋,似乎可以称之为政治迟钝。

    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怎么会“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观其起兵吴中之际的杀伐果敢,看其对宋义分析当前严峻形式的透彻精辟,我看到的是一个有勇亦有谋的形象。

    项羽是一个迷信武力崇尚武力的狂霸之人。我只能说,他将军事应用与政治,或者说,过分的迷信于武力。从一系列表现来看,他的政治头脑,的确不如刘邦,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将军。

    可是在这次鸿门宴上,项羽放过了刘邦。固然是其战略眼光出现了偏差。但在我看来,项羽之所以没杀刘邦,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他根本不想杀刘邦、也可以说不屑于杀刘邦呢?

    之所以如此说,您请接着向下看。

    鸿门宴固然使得刘邦逃出生天,但通过日后项羽的表现来看,即使他杀了刘邦,也会有李邦、王邦再出现。

    单纯的一场鸿门宴并不是决定楚汉争霸最终胜利的唯一条件,甚至算不上重点条件。

    说起刘邦与项羽,地球人都知道他俩是死对头。但是不论怎样的敌人,他们之所以成为敌人,源自于二者或者是双方之间产生了矛盾。

    而矛盾产生的原因自然有很多,就刘邦和项羽来说,是天下的归属。

    另外,矛盾的爆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而是一点点的积累,直到完全蓄满以后,才会猛然爆发,激烈的爆发。这就是量变与质变的道理。

    所以在我看来,项羽此刻之所以没有做掉刘邦,是因为在当时,他的待解决人员排行榜上刘邦并不是第一位的,他也根本没太看重刘邦,而是另有其人。

    为什么如此说呢?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方面说起。

    首先,便是刘邦项羽二人的矛盾发展。在入关之前,刘邦和项羽是什么关系呢?

    战友。

    二人不仅有着共同的作战目标,推翻暴秦。而且在这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刘邦项羽曾一度联手,共同作战。

    战三川,斩李由。并且在项梁战死以后,刘邦给项羽的感觉是很讲义气的,是他和项羽商讨如何面对对面秦军,部队何去何从的问题。

    那个时候的二人基本上谈不上有什么大矛盾。直到二人都“大胜”一次,那就是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刘邦攻进了关中平原。

    在某种程度上,巨鹿之战是项羽人生的第二次转折点。这一次大胜,使得项羽一跃成为联军的盟主。政治地位、声望几乎达到了顶峰。

    而项羽打胜了巨鹿之战以后,他也是意识到了先入关的好处。在基于自己是首先入关的不二人选的这种自信心理下,当他猛然间听闻刘邦先入关中并公开的抢他饭碗的时候。

    于是乎,在项羽的内心里,怒火产生了,那就新账老账一起算吧。他想起了楚怀王不肯派自己西入关中,而是让刘邦夺得了先机(项王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于是,暴走的项羽做出了干掉刘邦的决定。这一刻,刘邦与项羽在鸿门这里吃了一场必须要吃的饭。

    似乎在这一刻,二人的矛盾马上就全面爆发了。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这里的爆发是单方面的爆发,也就是项羽自己生气。而双方矛盾的真正爆发往往是在两人的矛盾积累达到了同步的地步时。虽说不是那么绝对,可能或早、也可能稍晚。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真正的爆发,一定是双方同时的。因为只有刘邦和项羽两人在一起,才构成了那只属于他们的矛盾。

    当刘邦日后不满于项羽的分封,不甘屈居巴蜀汉中而挥师彭城的时候,双方的矛盾便已经无法调和了。

    而那时距离鸿门宴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基于这种论点,那么刘邦干了什么呢?

    答,解释、开脱、隐忍。

    总之你项羽就训斥吧,与脸面相比、命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说,在这一期间里,刘邦一直没有任何动作,反而是将项羽一步一步的引入自己的思维套路。

    在心理上、道义上使得自己逐渐占得优势,项羽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经听从了项伯的建议,取消了进攻刘邦的计划。

    在如今看过了刘邦的表现后,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一种“可杀可不杀、到底杀不杀”的暧昧态度。

    难道说项羽真的看不出来刘邦有一部分是在说谎吗?我认为他应该是看出来了,也听出来了。

    之所以没有动手,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就是在他看来,刘邦真的不会再有称王关中的想法了。这也是为何听到项伯说刘邦不会称王关中后“项王允诺”的原因了。

    这次饭局在我看来,就是项羽对刘邦的一次警告,显然已经达到了目的。

    既然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刘邦已然服软,又有何必要取人性命呢?否则的话,项羽想杀刘邦,机会太多了。

    当刘邦从楚营逃回的时候,大家还记得路程吧?

    二十里。

    就算是骑马的话,走那种蜿蜒的小路,我想没有一段时间,也是到不了的。难不成项羽真的天真到相信刘邦坏肚子而在大帐里等了刘邦半个多小时?

    这显然不合常理。

    另外,就算刘邦已经逃回了军营,但是凭借项羽当时的实力,刘邦在哪都不是安全的。除非他能横渡大洋,到达彼岸。或者是飞到火星,成为土著。

    所以,也许从项伯与项羽谈过话的那一刻起,项羽的内心,对于刘邦的处理办法已经不是杀而是震慑了。

    历代以来,对于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都认为是项羽失去了一次大好时机。

    但我只能说,项羽的做法是出自他自己的考虑,尽管错失了良机,但在他看来,那是正确的。

    因为就算是到了战场上,他也一样可以击败刘邦。

    而那个人,才是此刻他最记恨的,首要的目标便是他——楚怀王。

    而这,也可能是项羽此刻没有处理刘邦的第二点原因。

    我们都知道,项羽叔侄起兵的首要目标,复楚。那么复楚就势必反秦。

    不仅仅是项羽,其他所有的人的首要目标都是推翻暴秦。否则一切梦想也真的只能是想想,甚至会搭上性命,代价太昂贵了。

    那么一旦推翻秦朝后呢?

    若是楚军的领导者一直都是项羽叔侄,那倒还好办。可问题是这之间项梁拥立了楚怀王,而项梁本人还战死沙场,项羽也曾一度被排斥到楚国权利边缘地带。

    这种情况可不是项梁当初拥立楚怀王的时候所希望看到的。

    但事实证明,只要项氏拥立了楚王后代,那么随着项氏军功的累积加之楚国的班底是项氏创立的,要想在权利的分配上不产生矛盾,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人皆有私心,项氏虽有复国之志,但是要他们拱手将自己的权利放出去,尤其是项羽,这显然不可能。

    十分碰巧的是,这位楚怀王还是一个极度不配合的主。所以,此时的楚国内部矛盾重重。

    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而让项羽把楚怀王列在必除名单的首位呢?

    首先,夺项氏之权。

    前面已经说过,项梁战死后的一段时间里,项羽很憋屈。

    军权被夺,自己被猜忌,这还不算,在西征的分配里,自己也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成为了别人的下手!

    这对项羽来说是一大侮辱,而造成这一切的人,是楚怀王。

    项羽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从那一刻起,项羽便是知晓,他与楚怀王,不可能善了。因为在项羽看来,楚怀王的这一举措,无异于落井下石,与秦军同样是他项氏的敌人。

    他叔父为了楚国而死,现在楚王却这样对待他这位项氏后人。如果说在之前,项羽自身还没有杀掉楚怀王的念头,可能是由于礼法名声的限制,也可能是由于顾忌。

    但从那时起,我想项羽要取而代之的不仅是秦,还有楚。只因为,他是项羽。

    紧接着,项羽趁机杀了宋义,夺取了楚军的领导权。就连诸将都知道“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他区区楚怀王,又能奈我何?我只不过是拿回属于我自己的。

    从那一刻起,项羽与楚怀王之间的力量对比,优势再次回到了项羽这一边。而从那以后,项羽无时无刻的与楚怀王争夺权力、名分。

    巨鹿之战胜利后,项羽的政治资本更加显著,楚怀王没有军功,没有威望,似乎已经完全被项羽压制。

    但项羽还是在争夺。

    最明显的,便是本篇鸿门宴与刘邦的矛盾。他阻止了刘邦称王,本身便是对楚怀王的一种蔑视和无视,这才是项羽此刻所想的。

    其次,是关于分封权力的处理。

    说到底,这还是与楚怀王的争权,虽然项羽现在是实际上的诸侯老大。

    但不论如何。他们的上面还有一个名义上的楚怀王。毕竟当初大家入关之前,是接受人家的领导。

    可是现在不同了,项羽不仅仅是“威震楚国、名闻诸侯”,而是已经威震天下了!

    这个时候,似乎一切都要听从他的安排。他想怎么分就怎么分,想把哪里分给谁就分给谁。尤其是关中之地,是断然不会给刘邦的。而分封功臣是谁能干的呢?

    天子。

    在当时,名义上的分封主持者应该是楚怀王。但是项羽怎么会答应?所以,项羽不满足于现在的实际上的霸主,他还要一个名义,也就是正名。

    可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传送给楚怀王以后,却只得到了两个字的回复:

    “如约”。

    这是楚怀王一生中的第三次闪光点,也是最后一次。但是我还是十分的佩服他。如约就是指“先入关中者王之”仍然有效,既然如此,那项羽忙活了这么一通,又有什么意义?岂不是还要居于楚怀王之下?

    要知道,当时的楚怀王说是光杆司令也不为过了。项羽拥有着全天下最强大的实力,楚怀王难道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是什么后果吗?其实当他得知宋义被杀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依然不屈,或许我的这一做法只能逞口舌之力,而无任何实际意义。

    但这世界上对于一个无奈的悲剧人物有一种东西是不可以用世俗的观点来衡量的,那就是一个往昔的王者,应有的的尊严。

    所以对于楚怀王,我还是佩服的。但是项羽是不会放过他的,面对着楚怀王的答复,项羽透漏了自己的心声:

    “楚怀王,是我叔父拥立的!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更无战功可言!凭什么来主持分封,让我们都遵守他的约定!”

    这句话是项羽自己说出来的。至此,他已经毫无保留的显现出了自己的意愿,紧接着他又说道:

    “大家刚刚起兵革命时,暂时立诸侯的后代为王(注意这句话),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冲锋陷阵、带头起事,三年在外,灭掉暴秦,是靠各位和我的力量啊。”

    项羽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即先前所拥立的各诸侯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作用。他们存在的理由就是暴秦的存在。况且他们还都只是“暂时的”。

    现在秦朝已灭,这些诸侯王的后代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取缔几个暂时的似乎也并不是不合理。

    而这里,自然包括楚怀王。

    第二层,凸显出项羽的功劳以及重要性,把自己推到政治的顶峰。在那时,没有哪个诸侯会在明面上反对他,只要没有反对的人,项羽的算盘便是成了。

    说项羽有勇无谋,但通过这段看似是气话武断的言辞,我相信,项羽,并不简单。

    因为他已经成功的压制了楚怀王。但压制是不够的,这样的对决里,赶尽杀绝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项羽之所以这样看重与楚怀王的争夺,还有一点重要原因,那就是完全的控制楚地。

    我们都知道,项家世世代代为楚国将领。在楚国百姓的心目中十分有威望。而项氏起兵的主要支援者也是楚人及楚国遗老。

    所以说,项羽的统治中心在楚地,他的力量源泉在楚地,他的故国情谊在楚地!

    这样一块熟悉的充满着无限力量的地域,项羽是不会放由他人占据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便是这个道理。

    而日后项羽分封过后马不停蹄的返回楚地,便也是这个原因。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在入关后的一段时间内,项羽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整治楚怀王。

    至于刘邦在他的眼里似乎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似乎项羽看来,他解决的也是自己内部的首要矛盾。解决楚怀王是项羽巩固自身的一大措施,解决刘邦也是巩固自身的一种办法。

    但在项羽看来,目前刘邦的威胁远没有楚怀王的强大。出于自尊心、报仇、巩固自身的考虑,鸿门宴上,项羽放过了刘邦。

    最后,我们在来看看鸿门宴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请允许我简单叙述一下。

    项羽听说刘邦要称王关中,大怒,之后就是,弄死他!

    再然后,项伯出现,双方周旋,并点明刘邦不会也不可能称王关中,于是,大怒的项羽平静了。答应了项伯,不弄死刘邦。

    而之后,刘邦在项伯的要求下,亲自来解释,吃顿饭,沟通沟通敢情。

    整个鸿门宴的直接起因就是这样,当项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他为什么还要去杀刘邦呢?

    所以,笔者认为,鸿门宴项羽没有杀刘邦,直接原因是不想杀,内在原因是先不杀。

    其实有些时候,我感觉项羽真的是很无奈,的确很无奈。

    我们不能单独的看到后面项羽与楚怀王之间的矛盾处理而武断的认为项氏拥立楚怀王就一定有错。

    那个年代里,拥立楚王之后,的确有好处。当项梁战死后,楚军的形式一度很危急。那个时候楚怀王的一系列表现就可见一斑。而当时具备较正宗的拥立资格的似乎也只有项氏。

    这样一来,项羽所要面临的烂摊子有很多,毕竟他也仅仅是个人。

    同样是自己家的东西院落失火,偏偏这两方还都是同样的重要,不能说即救东边着火的地方,也去救西边着火的区域。

    因为项羽根本就没有那个精力。所以说我们也不能单单就鸿门宴这一方来讨论项羽所做的对错。而是要把项羽当时所面临的所有局面整合一起来统一的判断。

    所以,我只能说,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处理,是项羽自己的选择。而他的选择是,先放刘邦,惩治东方。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只能说是项羽的无奈,刘邦的幸运了。

    其实,这也正是历史最令人无奈之处。

    不是吗?似乎是的。

    一顿饭的事儿

    【本书目录】《这才是刘邦》目录

    【上一章】   第二十三章一顿饭的事儿(中)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不合理的工资

    【诚意推荐】  简书连载风云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这才是刘邦》第二十四章 一顿饭的事儿(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gvattx.html